心理导读:开始精神分析前,你需要学会真诚地面对所有心理内容,无论这些内容是多么可怕、丑陋,同时,你要悬置所有的道德和价值判断,通过这样的“中立”态度和均匀悬浮注意,你可以达到对所有心理内容的真诚地接纳。 ---www.xinlile.com
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的态度(二)
21
精神分析意图让你听到所有的声音。
你是可以不听精神分析的话的。
没有话,也没有听话者,也没有说话者。
或者,只是话,只是听话者,只是说话者。
22
精神分析是一门有关自由和奴役的艺术,它开始于两种时间的冲突。
一种时间是约诊时你经历到成人的时间,每个小时都划分好,每次开始、结束,一段关系也随之出现和消失,但是你必须像个成年人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分析师的时间。
一种时间是无意识的时间,无意识没有时间感,甚至没有流逝感。在无意识中,时间死了。
宇宙在流逝,在流转。
时间是一种知觉,是一种规则,就像“你”“我”。
23
抓取
抓取,是一个最基本的姿势。
婴儿抓住所有到手的东西,母亲的乳房、陌生人的手指、以及沾满唾液的被角。抓取,是神经系统的一个原始反射,一个本能。
长大后,你开始抓取。
抓取时间。
抓取治疗。
抓取疗效。
直到死亡,你的手松开,停止抓取。
精神分析师要先学会死,双手空空,下垂无力。
不知道怎么做精神分析吗?那是因为你尸体看得太少,你对死亡的认同太少。
24
伦理本位和依赖式共情
中国人际关系的核心是是伦理本位。
伦理本位就是凡事看这个人和我关系(感情)怎么样,根据关系的远近再拿相应的道德标准对其衡量。
比如说,我是领导的话,我对一般的下属就看他对我忠不忠,如果下属是我侄儿子,我就不但要求他忠,还要求他孝,如果下属是我儿子,就不但要忠孝,而是忠到如狗,孝到如太监的地步。
这种伦理本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在于,人们往往会对人不对事。
比如说,我写个小说、我发个帖子,本意是和他人探讨帖子和小说的内容,但谈论着、讨论着,大家关系一熟悉,就不讨论小说和帖子的内容了,开始谈论我这个人怎么怎么样了。
我要是攻击张三写的“帖子内容”胡说八道的话,就自然会有人以为我对张三进行人身攻击,然后告诉我张三的道德水准如何高,我不该说他错了。
道德水准和学术水准有必然联系吗?
这种伦理本位对治疗关系的影响在于两方面,一是来访者对治疗师的移情是对一个道德化的、理想化的神性自我的移情,D是治疗师在移情和反移情过程中会认同理想化、道德化的神性自我。
这个神性自我体现为一个非男非女、温情脉脉、坐怀不乱的圣人。
伦理本位对治疗师的影响还体现在治疗师对共情的滥用。Empathy变共情,共情变同情,同情变滥情。
治疗关系变成了君臣父子关系。大家其乐融融,温馨感人。
这样背景下神经症当然会好,其好转的基础是治疗师和咨询者的融合,就如初涉爱河的小女生恋爱失败后找父母哭诉一番,然后让父母替自己找个门当户对的男生以了结婚姻大事一样。
这种有中国特色的共情模式称之为依赖式共情较合适。这种共情其实是不分清我和你的感情,造就的是依赖的个性。
25
论精神分析的认真化及枯燥化
搞精神分析最要紧的是一个字DD有趣。
就像行走江湖最要紧的是一个义字一样。
精神分析自古到今的最大问题就是两个字DD认真。
生活一认真,就无乐趣可言。分析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DD不会游戏人生,尤其是玩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本来是很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讲个故事,结果分析分析着,变出了另外一个故事,杀父哪,性交啊,有悬念、有画面。所以电影喜欢搞精神分析。
结果呢,分析师们一认真,发明出一大堆术语,客体啦、镜像那、投射性认同、象征界等等,怎么能和杀父奸母相提并论呢?
父母、杀人、做爱都是很形象、很具体、很有画面感的东西。
后来的那些术语呢?没有一个可以用来讲故事、拍电影的。精神分析的趣味性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根源就在于精神分析师老把自己当作真理的供应商。
搞得自己一副怒目金刚、冷面罗刹的死相,不知道微笑服务为何物。
有两种情况我们不能笑,一是死人,一是做爱。
分析是杀人?是做爱?
分析的认真化起源在于对生活本质的误解和逃避,生活的本质就是偶然、荒谬、无厘头、来去无踪、想要得不到,未盼却在手、做梦娶媳妇、天上掉美金,一场游戏一场梦,一场赌博无庄家,一场比赛无规则。
虽然我们要反对一场春梦了无痕这种虚无主义的看法。
生活的实质就是博奕,就是游戏。
一个人不解风情、不会玩耍、不会过小日子,只好认真,只好枯燥。
温尼克特思想的核心就是:最紧系好玩!
精神分析是一场游戏。和人生一模一样。
26
当你渴求自由的时候,说明你是个奴隶。
沙漠中的鱼才会渴求大海。
你需要了解的是你的奴性。你何以会成为一个奴隶的,你何以会喜欢成为奴隶?
以及,在学习精神分析的过程中,你如何让自己成为精神分析的奴隶的?
27
和爱情比较起来,事业算个屁。
和自由比较起来,爱情算个屁。
和生命比较起来,自由算个屁。
和宇宙比较起来,生命算个屁。
精神分析算你生命中的什么?
28
什么是精神分析的文本?
精神分析的文本是呈现无意识的,是呈现无意识的混乱、无时间感、无逻辑感的。
一个文本如果敢于宣称自己是精神分析的,而又晓白易懂,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这只能说明这个文本自我功能很好,完全适应社会。
就像现在这个文本一样,多么媚俗啊。
如果作者还敢于宣称他具有一颗不能媚俗的心,那就具有喜剧效果了。
29
语言、文字、逻辑来自次级思维系统,它们属于自我功能的范畴。
当你在使用语言、文字、逻辑在和人沟通无意识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使用自我讨论无意识,使用自我在讨论本我和超我。
自我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欺。
所以一群精神分析师在一起讨论精神分析,结果必然是,集体的、合群的自欺欺人。
30
医院话语、大学话语、精神分析话语,其实是三个很不兼容的话语体系。特别是在当今中国。
医院,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其实是个官僚权力系统。
在此系统中,医生作为个体的权力基本上被完全系统取代,医生惟有依附于具有高度垄断性卫生局-院长-科室主任的官僚系统方能可能取得学术进步和生活状态的改善。
所以,作为大型医院的医生只有三条出路DD1)做官;2)做贼,也就是医疗腐败;3)疯狂。
做官的话从此进入官场,不太可能有时间和精力提高医疗技术,不可能做好心理治疗。
做贼的话把别人痛苦当作赚钱工具,从此灵魂堕落,尊严丧失,不可能有心情去做心理治疗。
精神病院里面的疯子有两类,住院的和做心理治疗的。
正常的精神科医生们都不能理解:做心理治疗一个小时你基本上拿不到10块钱,心理治疗的培训没有药商赞助,没有交通补贴,为什么你们还要那么热烈的参加,这难道不是有病?这难道不叫做不适应环境?你究竟图什么?
你需要了解你的疯狂,你对疯狂的同情,你和疯狂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失去这些联系,你还是去做官或者拿药品回扣吧。
31
千年
他走过水面
走进另一个系统
他走出梦乡
纷飞的蝴蝶
顿时散作灰烬
他走进火海
音乐在空中响起
地上的人仰望
红眼睛的鹰
展开无尽的翼
他走上祭坛
仰天呼告
无云南天
烈日炎炎
如潮的红霞
在地平线处涌起
32
无所不在的视淫驱力及多重交互性文本的建构
闭目养神对现代人来说是不可想象或者不可奢望的享受。
电视和音乐步步紧逼,犹如秘密警察,不断刺激你的神经系统和欲望系统。
公车、地铁、飞机、餐馆、街头、卧室、卫生间、人民广场、旅游巴士,无处不充满着视听轰炸。
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告诉你,一定要不断发动物欲。
成为一个自动自发的物欲狂是现代人的宿命,而这被称作“成长”。在此过程中,首先是性本能被转换为物化性欲,物化性欲是工业式性欲,它其实是物欲的躯体形式,它具有物欲的所有特点:永不厌足和强迫性自我驱动。
人们获得了一切,汽车、洋房、DVD、笔记本电脑,也丧失了自由和自主意志,他们的丧失比马克思笔下的无产阶级还要彻底,甚至他们的欲望都来自于这个物化天堂的投射性认同。
而多重文本的建构是对抗这种丧失的一种方式。
多重文本是指在多种文体形式可以在同一个文本中共存、对话,通过这种交互文本性的对话,被工业化束缚的无意识焦虑得以释放。
多重文本的最大特性就在于它拒绝工业化阅读欲望,一个多重文本必然是不可读的,不可以发表在任何一本时尚杂志上的。
多重文本无法被商业化,无法消费,无法复制。就像我的个性。就像你那一生一次的初恋。
33
如果你写了一个文本,然后这个文本被归类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诗歌、剧本、文献综述、论著、论文、学位论文、科普八股、专家点评、专家问答、学术专著等任何一种文体,那就说明你被语言玩弄了。
你是精神分析者,你和无意识在一起,而不是语言。
语言的作用在于分裂“心”,压抑无意识。
语言不是无意识本身。语言是无意识的锁。
揭开这把锁。开始玩弄语言。就像它玩弄你一样。
同时要尊重语言。
语言是“你”的母亲,“它”帮助“你”形成“我”。
但是实际上没有,“你”、“我”、“它”。
“你”、“我”、“它”是语言的一个游戏。
34
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要革语言的命;就像一个共产主义者,要革阶级社会的命;一个佛学修行者,要革宇宙的命。
佛经,是最好的精神分析性多重文本的代表。它组成了一个自我建构、自我结构的系统。
佛经是佛说的,可是它又是对佛的背叛,它必须在佛涅磐后面试。
佛经开头就说,“如是我闻……”
谁是哪个“闻”的“我”?
佛经在说,这是在以六触接触到的佛,这是我执见到的佛,这是神经系统对佛的记录,据说,佛曾经这么说过……
35
共产主义的理想是遥远的。
正因为遥远,才值得追求。
有理想的人生,才活得有劲儿,活得有力量。
如果你活得很无力,活得很无聊。
36
在见到来访者前,你要考虑,我做的这件事和我的理想有什么关系,我要见的这个人和我的理想有什么关系?
然后,你要放下理想,去听。
37
每个成年人,都会有政治立场。
你说,我不关心政治,我只关心赚钱。
这种无立场主义正是一种典型的政治立场。
而且是政治家最喜欢的政治立场DD因为这样的人最好控制。
无立场主义,是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产品。
“你只要关心赚钱花钱就好了,我们要得就是你这样的人!”
怕就怕你关心正义、自由、理想、善良……这些东西。
38
精神分析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修养。
它类似于一种心灵的双修。
领悟(insight),就是内视(in-sight)DD内观。
精神分析是一种双人的内观。
它和佛陀发明的单人内观不同之处在于,它侧重于对现场的移情D反移情关系进行观察。
佛教修行中很少会要求学人对师徒关系,对皈依的愿望进行观察的。
39
私有制、公有制都不是问题,私有欲才是问题。
集权主义、民主主义也不是问题,权力欲才是问题。
共产主义需要远离私有欲,这是一场深入灵魂的革命,这是一场深入基因的革命。
一岁的婴儿就会抓取母亲,把母亲当作其私有之客体了。
看起来共产主义很遥远。
我们怎么能够改造基因呢,基因不就是人性吗?
毛主席说,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人性,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人性。
这是后现代的观点,“人性”这个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建构
40
就在今天,就在这个地球上。就有共产主义社会。
南传佛教的僧团,是无产者团体,他们甚至不被允许触碰钱币。
五十年代在西藏进行社会主义公社改造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很多农村无须改造了,它们已经提前几百年进入社会主义。
公元前五百年,佛陀建立的共产主义社团不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戒定慧的基础上。
经由戒定慧,远离私欲,远离我执。人性得以改造。
共产主义需要佛学的技术,正像心理治疗一样。
但是佛学的宗教成份可以不要。那些东西太古老太成旧太迷信,而且在历史止的确成为过欺压民众的工具以及精神鸦片。
佛陀本人并没有说过佛学要如此发展的。
(文/李孟潮 | 来源/心灵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