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黑狗”滚得远远的——读牛津通识读本《抑郁症》

心理健康 抑郁症 87

抑郁症,因为一些社会名人患者的经历公开,越来越为社会所认知。中科院院士陆林在《抑郁症》一书序言中,将抑郁症比喻成一只纠缠人的黑狗,并指出它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据世卫组织估算,全球抑郁症患者越过3亿。

牛津通识读本《抑郁症》,将抑郁症的历史、诊断与分类、重点人群、治疗的演变、现代社会的诸般表现进行了通俗的解说,揭示抑郁症不为人知的前世今生, 提高大众对抑郁症认知的同时,也引导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让“黑狗”滚得远远的——读牛津通识读本《抑郁症》

对抑郁症认识的历史,也是抑郁症患者的血泪史。特别是中世纪,抑郁症患者被认为是恶魔缠身,治疗成了惩罚性干预,患者备受虐待和折磨。好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抑郁症患者悲摧命运正得到改善。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经历了镇静剂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演变和融合,而当下,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个性化医疗和医疗系统服务正成为抑郁症治疗的趋势。作者特别提示:认为抑郁症是“精神病领域的普通感冒”,是过于天真而且非常危险的认识。

抑郁症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在第七章《现代社会的抑郁症》中,得到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述。比如,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假性出勤”的低效劳动;抑郁症的经济成本不断增高,造成的经济后果至少占欧洲国民生产总值的1%;造成经济发达却不快乐的“幸福悖论”;抑郁症的污名化问题;抑郁症是否会提升创造力等,带给读者多方面的启发。

让“黑狗”滚得远远的——读牛津通识读本《抑郁症》

抑郁症历史悠久,算不得新事物,与抑郁症特征的描述相对照,中国古代疑似有抑郁症倾向的人着实不少,实有其人如三国时期诗人曹植、唐代诗人李贺、宋代词人李清照等 ,而曹雪芹笔下红楼人物中,郁郁而终的林黛玉,则具有抑郁症的典型特征。不妨看一下李清照的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们习惯于将词意解读为李清照对生活磨难的感叹,但如果把忧愁、失眠、内疚、伤心等情绪综合起来看,与抑郁症的症状相比对,基本可以断定:易安居士晚年应存在明显的抑郁倾向。

《抑郁症》一书对中国及中医予以相应的关注。在介绍西方早期希波克拉底“体液说”等观点的同时,也列举了不同宗教及文化对抑郁症的认知,在传统中医看来,“抑郁症是由内脏和连接内脏的经络发生了阻塞而引发的,这种阻塞抑制了那些本应流向各个器官的‘气’(代表着能量),最终导致了郁结。”在第七章《现代社会的抑郁症》中,本书引用2010年来自中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的患者通常只谈论躯体症状,可能压抑或掩盖了他们的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中,“抑郁症会带来一种强烈的耻辱感”。这也印证了现实生活中,抑郁症虽然越发为大众所知,但许多患者仍讳莫如深,“抑郁了吗”会成为网络或日常生活流行语,但大都限于健康人间的黑色幽默,与深受抑郁症困扰的患者无关。

读《抑郁症》最大的启发在于:患抑郁症不是可耻的事,如不幸被“黑狗”咬到,勇敢地接受心理和药物治疗,努力驱散阴霾。而每一个人,都要对抑郁症患者给予包容,营造一个理解、尊重、关爱、陪伴、支持的氛围。

一起努力,赶跑抑郁症这只讨厌的“黑狗”。

让“黑狗”滚得远远的——读牛津通识读本《抑郁症》

标签: 抑郁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