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研发副作用更小且能快速起效的新型抗抑郁药,一直是世界研究的前沿课题。经过多年研究攻关,我国科学家成功解析了快速抗抑郁药氯胺酮的三维结构,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这一研究成果2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为设计新型抗抑郁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
传统的抗抑郁药,需要持续用药数周甚至数月后才能起效,并且对三分之一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没有治疗效果。作为抗抑郁领域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发现之一的氯胺酮,只要一剂亚麻醉剂量的用药,几小时内就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然而,氯胺酮会造成分离性幻觉等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近日,中科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科研团队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合作,通过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了人源谷氨酸受体结合快速抗抑郁药氯胺酮的三维结构,并进一步阐明了氯胺酮与受体结合的分子基础。
中科院脑科智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中科院院士蒲慕明介绍,这次的成果主要就是找到了这个药物作用的地方,它是怎样产生作用的。这个结合点搞清楚,对快速抗抑郁药物氯胺酮之后的改进,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标签: 抗抑郁症药物
文章来源:
心理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