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在全世界死亡原因中的排名高居第13位,而在在我国,自杀已经成为第五大死亡原因。而且在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最大的死亡原因,在这个年龄段的死亡人数中,因自杀而死亡的人数要占到百分之十九。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但是目前的政府对自杀这一领域的干预还停留在精卫中心干预的层面。与此同时,很多社会团体担任起了这一重担,如总部设在上海的“希望24热线”。
回到题主的问题,想自杀的人由于遇到的问题不同,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仍然是可以在总结和分析过程中找到一条心理发展的中轴线的。
1想自杀的人会有很多外在表现,而且这些表现与其心理状况存在一定联系。这些异常分别是:(1)性情改变,与以往的性格脾气又明显变化。(2)行为改变,如:生活作息改变,失眠,饮食不正常。(3)经济财务上出现改变,花钱无计划,用在别人身上,捐给别人。(4)语言上发生改变。(5)身体上的变化,如:重病可能直接引发自杀行为。(6)环境的变化,如:天灾人祸等。
2想自杀的心理念头不是一下出现的,有一个递进的阶段过程。第一阶段:人会产生想死的念头,总是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且在以往的知识范畴中(哲学和宗教)寻找自己活下去的理由。如果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此打住,就能够活下来,停止自杀的念头,但找不到的话,就会觉得自己是该死的想法。此时就来到了第二阶段:不断在找自杀的理由和自己死亡行为会产生的价值,甚至考虑得更细如:死亡的仪式是什么样的,死亡的成本和程序等等。第三阶段就在脑中不断演绎自杀的方法,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结束生命。第四阶段则对自杀有一个全面思考的过程,会不自觉的将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刺激与死亡挂钩和联系,给自己自杀来一个更强理由的暗示。
标签: 自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