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两个小男孩在聊天。其中一个问到:“小明,我四岁了,你几岁?”叫小明的男孩弱弱地回答道:“我不知道”。提问题的小孩接着问:“那么,你对女人感兴趣吗?”小明说:“不感兴趣!”“哦,那你是三岁!”提问题的小男孩肯定地说到。
这虽是个小笑话,但是却基本准确地揭示了人的性意识的起始阶段。
伟大的弗洛伊德把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归结为人的性欲,人类在对性的渴望、对性的追逐中创造一切。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就像战争推动科技进步一样。追述到远古,战争或者那个时候争斗也基本上围绕着交配权或者食物来进行的。
回到正题。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器官的发育,对异性的认识也在逐渐增深加强,对异性的渴望变得日加强烈。
生理学告诉我们,人在16~17岁左右性发育成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都均已成熟,与此同时,变异的性取向此时也露出萌芽。
从现代的教育制度来看,大多数孩子在18岁之前的时间里,都在接受不同阶段的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因此,在个时间段内,孩子们是受到一定的性压抑的。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整体,都不提倡、不建议孩子们去恋爱结婚。
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个别院校对大一大二学生谈恋爱也是禁止,希望学生们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知识中去。然而,这种做法显然是违背人道的,是一种对孩子们的摧残和压制。欧美一些国家高校的做法相对来说比较开明。对那些坠入爱河、不慎生育的学生给予很人性的关怀。允许女生带孩子学习课程。
因此,笔者认为,在读大学时期,家长、学校不仅要支持、而且要正确引导学生们谈恋爱,让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学业与爱情都有收获。
标签: 恋爱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