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55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文 | 方萌(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父亲含着泪告诉我,

“你出生那天,我又一次陷入了爱河。”

G,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平面设计师,为了不让这次离婚像上一次那样痛苦,所以前来寻求帮助。在她的记忆中,童年的好友只有父亲一位。

父亲每天叫她起床,吃早餐,经常坐在沙发上一起欣赏莫扎特,一起晚上跑步,晚上父亲哄她入睡。而母亲和哥哥在她的记忆中没有什么存在感。从小开始,父亲就和她聊工作压力,聊未来发展,抱怨他的婚姻

G的父亲经常向她抱怨母亲,甚至当着母亲的面说“你比你妈妈聪明多了,或者多希望你妈妈像你这样幽默。”

问及父母婚姻情况,G认为父母的婚姻相当幸福,自己幸运地拥有幸福的家庭,因为父母从不吵架,也不存在虐待或一方酗酒这些问题。

事实上G的父母唯一共同活动就是公司的野餐。在G高中毕业之际,父亲开始变得抑郁和焦躁不安,一再询问G是否会真的离开自己。

最终父亲一人送G到大学校园报道,在宿舍楼前,G的父亲说出了开头的那段话。

——案例来源Love,1991

人类生来就有被爱被认可的情感需求。需要层次理论,存在主义心理学,成人依恋的研究,分别从不同方面具体阐述和研究证实了这一需求对人类生存的必要性。

我们都希望在生命中存在一个人——这个人可以让我们寄托真心,可以一直支持着我们,可以分享着共同的兴趣,一个真心欣赏我们的人。

可是很多时候,当不能够从伴侣身上寻求到这种情感满足之时,很多父母就把这种情感需求诉求于自己的孩子身上,以爱之名,而这个孩子也就成了那个被选定的孩子。(Love,1991)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Enmeshed Relationship)

Minuchin (1974)在其建立的结构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理论里描述了一种人际边界过度紧密的家庭关系模式——纠缠关系(Enmeshed Relationship)。

Barber and Buehler (1996 )对纠缠关系进行了定义:一种促使家庭成员间心理和情感熔合的家庭模式,这种熔合会潜在地抑制其中成员的个体化过程(Individuation Process),以及心理社会成熟度(Psychosocial Maturity)的发展和维持。而纠缠的亲子关系,则是单一父母与指定孩子间的纠缠关系。这是一种二元双向的关系模式。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首先得理解界限(Boundary)这一概念。他认为界限是管理家庭成员物理和心理距离的规则,这种规则定义了亲密,距离,等级和家庭角色的管理。

结构家庭治疗师区分了三种类型的界限:明晰界限(Clear Boundaries)、纠缠界限(Enmeshment andDiffuse Boundaries)、疏远界限(Disengagementand Rigid Boundaries)。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纠缠界限和疏远界限则是家庭成员界限的两个极端。前者是过度的接近,以至于界限的侵入或者模糊,后者因为过度的疏远,界限彼此分离并且僵硬。而纠缠界限中的两位家庭成员的关系则为纠缠关系。

父母与选定的子女间(The Chosen Child)的这种纠缠关系,可能表面看起来只是一个父母与子女异常紧密的,但是却存在着很多深层的原因,最终会带来很多消极的后果。

并且,由于这种过度紧密的关系又不涉及实际的性接触,另一位父母和社会也因为缺乏指责的立场而忽视这种问题的存在和影响。

一个人,特别是孩子,他的个体化过程就是他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互动而逐渐发展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和认知系统。心理社会成熟则是指一个人能够成熟地,适宜地建立和应对社会关系。

但是纠缠的关系则束缚了成员与外界社会过多的接触,而未提供一个适宜和真诚的情感沟通,从而妨碍了关系中孩子的个人性格的形成和社交能力的锻炼。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1. 纠缠的亲子关系的表现

Jacobvitz, Hazen, Curran,and Hitchens (2004 )将父母在纠缠的亲子关系中的策略总结为三个方面:

◆ 配偶化(Spousification)——在孩子身上寻求陪伴和亲密,可以伴有反常的接触,比如反复亲吻;或使用伪装的亲密行为来控制孩子。

孩子此刻处于绝对劣势,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需要与父母建立联系,但是作为父母的一方就利用了这个关系。

比如一些父母一方会与孩子养成相同的作息习惯,而忽视自己的伴侣。会长年地和孩子交流自己的工作,人生计划和抱怨,但是孩子此时并不具备能力去应对这些问题。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异性的亲子双方长期下去,孩子就成了父母一方的配偶替代品。同性的亲子双方长期下去,就成为好哥们。特别是在酒精成瘾或者行为的家庭中,如果有相关问题的父母一方与孩子建立了联盟,孩子将会遭受反复无常的情感对待,对于孩子性格形成和合适的情感交往能力发展十分不利。

◆ 父母化(Parentification)——将孩子拖至父母的角色,让其承担一部分父母角色的责任。比如说一些孩子要从小学会照顾父母,或者年幼的弟妹,而他们在同时也牺牲了自己作为孩子的自由和时间。

不过一些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性和责任感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孩子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化多见于在离异家庭,以及父母和孩子一方存在长期的躯体、行为或心理问题的家庭中。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 家庭联盟(Family alliances)——父母一方与孩子形成联盟,通过批评或无视来削弱另一位父母的权威,或者常常将另一位父母排除在他们两人的沟通互动之中。在一些家庭中,夫妻关系不好的父母通常会拉拢孩子作为自己的同盟,将孩子拖至他们之间的矛盾中。孩子将会过多承受来自父母矛盾的压力。

比如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中,父母一方长期与一个孩子形成联盟,经常借助这个孩子来抱怨和贬低另一位父母。孩子首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家庭矛盾的压力,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也会逐渐形成对另一位父母的消极评价,进而恶化家庭关系。而孩子也容易习得这种夫妻的关系模式,对于孩子将来经营自己的婚姻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这种纠缠的亲子关系有以下两个特点(Love,1991):

◆ 此父母利用孩子来满足自己一些情感需要,但是这些需要的满足本应从其他成年人处获得。

此父母从孩子身上寻求亲密、陪伴、浪漫体验、建议、问题解决、自我实现、以及情绪的释放。但是孩子并没有能力应对和长期承受这些问题。

◆ 此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很多需要。

当父母试图从孩子身上寻求超出孩子所能提供的情感支持时,仍给予孩子足够的保护、养育、引导、建构、影响、肯定和约束的可能性很小。这是一种健康教养的逆转:本应是孩子从父母身上寻求需要的满足,反而孩子成为满足需要的提供者。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纠缠的亲子关系存在的家庭存在以下一些特点:

◆ 此父母缺少充分的陪伴和支持。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关系中的父母缺乏足够的成人社会和情感支持系统。这位父母可能是单身,离异,孤寡,或者婚姻不幸福。本应由其他成人满足的需要从孩子身上得到了填补。

◆ 在两位父母共存的家庭里,被疏远的一方父母会心存不满。

当一位父母过多与孩子纠缠在一起时,另一位父母会体验到嫉妒和被抛弃的感受。但是由于这种纠缠的关系与乱伦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被疏远的一方也没有抱怨的依据。

怎么能去因为如此爱孩子而指责配偶呢?缺乏生气的理由,这位父母就只能从与孩子的交互中退缩,或者恶化与配偶的关系,在一些案例中也存在虐待性反应。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 在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中,兄弟姐妹间的竞争问题会超过正常的程度。

兄弟姐妹间的竞争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一方过分地获得父母太多的关注,会加剧这种竞争。由于这种问题长期存在,被疏离的孩子最终也会从TA自身的亲子关系中退缩。

处于纠缠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和子女并不能清晰地意识到父母对自己过多的关注是对于自身个性和心理成熟的发展是不利的,而此父母也因为在这一关系中寻求到内心情感的满足而浑然不知(Hann-Morrison,2012)。

这种纠缠更多地发生在异性的亲子关系之中,我们常见的妈宝男(Mama’s boy)和爸爸的乖乖女(Daddy’s little girl)(Love,1991)。但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在很多高压力家庭中也较为常见(Cigoli Scabini, 2007)。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2. 为何这种纠缠关系不是家庭凝聚力(Cohesion)的表现呢?

纠缠关系和家庭凝聚力在表面上都是对家庭紧密关系的一种描述,但是两者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Barber and Buehler(1996)对凝聚力(Cohesion)进行了一个定义:家庭凝聚力是指家庭成员间情感,支持,希望和关爱的分享。

家庭凝聚力是指家庭成员间的支持,但是纠缠关系则是二元性的情感控制和操纵。Manzi, Vignoles, Regalia,and Scabini(2006)认为家庭凝聚力和纠缠关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主要差异在于对于亲密的不同承受性。

家庭凝聚力是整个家庭支持体系健全,功能良好,这些都会带来良好的社会应对和对孩子成长积极的影响。纠缠的亲子关系仅仅是二位成员的关系紧密得超过合理的界限,但是牺牲了和其他家庭成员间健康的关系,而且也不是一种理性的情感支持。

纠缠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影响

1. 消极影响

◆ 纠缠的关系阻碍亲子间真实情感的表达以及个体的成长

当家庭成员界限很明晰时,完美的家庭功能会使得成员间的联结和自主性达到一个平衡。就像一个健康的细胞膜一样,细胞膜能够确保保护其中物质的生长和发展,又能够提供与外界通畅的信息交流。

但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则由于父母一方的过度亲密和保护,从而损害了孩子与外界社会的接触,特别是与同龄人的社交,影响孩子心智成熟的发展。

比如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会过多限制孩子外出社交时间,更多地将孩子留在家中陪伴自己。甚至一些孩子在成人工作后表达出搬离家庭的意愿,父母一方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痛苦,一些孩子也就只能打消了这个念头。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孩子由于更多的时间都花费在了与父母一方的互动中,而减少了与同龄人的交际,孩子会缺少同辈影响。孩子也因为习惯了父母一方过度的关注以及享有的特权,在与同龄人交际能力上也更容易出现问题(Love,1991; Minuchin,1974)。

孩子的个人身份形成也会因为这种关系而受到阻碍。有的家长会要求孩子和自己一样的穿着打扮,一样的品味,一样的价值观,就连一篇文章的评价或者一个事件的看法都要一致,不然那就会造成父母一方的紧张不安。

在这种关系中孩子失去了自己探索人生的自主性,孩子会被要求成为父母一方的一个翻版,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有无限可能的不断探索自我的新生人类(Love,1991)。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 纠缠的关系让孩子更易于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

纠缠的亲子关系中长大的孩子在内外化行为和心理问题在很多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Barber Buehler, 1996; Manzi et al., 2006)。一些孩子在学校读书期间就表现出焦虑不安,外显的行为问题。孩子在儿童期抑郁的可能性也要比其他类型的关系中长大的孩子要高(Jacobvitzet al., 2004)。

而这种关系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存在性别差异的。Kivisto, Welsh, Darling,and Culpepper(2015)分析了纠缠关系中长大的男孩和女孩在情绪失调中的影响,结果发现女孩更易于产生消极的情绪问题,比如焦虑和低沉,而男孩则更多出现情绪管理失控,比如脾气爆发和情绪不稳定。

由于纠缠的亲子关系过多的赞许和关注,使得孩子在面对压力型社交时更易于产生退缩行为,最终会促使社交焦虑问题的产生,在社交中也会体验到更多的不安全感。

他们会在社交中要求更多的关注,更多的一致性。这些孩子在成年后的社交上自然也会存在更多的问题(Cohen,Jensen, Dryman, Heimberg, 2015;Davies, Cummings, Winter, 2004)。

◆ 在未成年时期更易习得消极的父母化模式

纠缠的亲子关系带来的问题会具有世代传承的特点。鲍温(Murray Bowen)的世代家庭治疗理论(IntergenerationalTherapy)会阐述多世代模式(Multigenerational Patterns),以及家谱图都更能清晰呈现这一过程。而认知图式理论,依恋理论等也都能给这一问题的世代传承性做出多角度的解释。

纠缠的亲子关系很多时候会使得孩子和父母一方形成相似的爱好和生活习惯,当然也会习得相似的父母化模式(Hann-Morrison,2012; KretchmarJacobvitz, 2002; Love, 1991; Minuchin,1974)。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对于家庭的最初认知就建立在自己的家庭模式之上。很多人成年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当时的家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而更多的人则是一直浑然不自知。缺乏一个客观的视角去分析自己的家庭模式,一些人就会认为自己的家庭模式可能与世界上的其他家庭类似,或者这样的就是合理的。这些认知模式会被这些孩子成年后带入自己的新组建的家庭之中。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此外,在这种纠缠关系中,孩子更易形成完美型特质和自恋型人格。这两种特点会在某种程度上会恶化这些孩子本已存在问题的社交状况。

自恋型父母也是纠缠亲子关系的高发因素之一,因为在成人的支持体系中更难去满足一个自恋型人格的个人的需求,而她/他也就只能投向自己的孩子寻求认可和情感满足。这部分孩子也更容易形成不安全的依恋类型,而这些因素也会促使这些孩子成年后会采取消极的父母模式。

◆ 孩子的恋爱和婚姻会被持续地干涉

由于这种关系对于父母一方情感需求满足上的重要性,在纠缠的亲子关系中,恋爱或者婚姻对于这一父母而言是带有危险信号的一个事件。父母一方会出现对于孩子成人后的恋爱和婚姻关系进行持续性干涉。

有的异性父母一方会表现出将孩子恋爱对象当作自己的“情敌”,处处竞争和对比,然后粗暴干涉恋爱过程,直接破坏掉孩子的恋爱关系。这种“竞争行为”会被一些孩子认为是父母对自己爱的表现,而一些孩子则对此感觉匪夷所思,或者不明就里。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一些纠缠关系中的同性父母则会过多地参与到恋爱对象的选择上和恋爱过程中,甚至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结束或者撮合孩子的恋爱和婚姻。当然,这部分孩子往往表现出的态度就是服从和无奈。甚至一些父母会在孩子结婚后,依然要求孩子与自己每天都保持足够长的相处时间,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孩子婚姻中的矛盾。

这种纠缠的亲子关系持续存在会到导致孩子婚姻关系联盟的分裂,而将伴侣一方自然地化为敌对方。这种婚姻关系的敌对情况当然对于纠缠亲子关系的维持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孩子的婚姻却是非常不利的。

◆ 孩子容易产生依赖性,有碍职业发展

父母一方对于孩子过度的关注和赞扬,以及由于自身情感需求而缺乏理性的管教,这些孩子很容易产生对父母一方的依赖性。由于自主性的缺失,这些孩子在面临选择时也面临更多的问题(Kinnier,Brigman, Noble, 1990; Zody, Sprenkle, MacDermid,Schrank, 2006)。

2.积极影响

最近一些研究也发现纠缠的亲子关系在一些情况下也是能够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高压力状态下的一些家庭中,由于纠缠关系使得家庭成员在状态满意度上有较高的体验,而且这也是一种家庭整体的压力应对方式,比如在家庭成员存在残疾的家庭,或者单亲家庭中(Pruchno,2003)。

最新一个对自闭症家庭的研究中也发现,这种纠缠的关系对于家庭应对长期的心理压力存在有利的一面(Altiere von Kluge, 2009)。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比如说在单亲家庭中,孩子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在一个合理的程度内,这种关系会促使对母亲的情感支持,也会使得孩子在独立性上有更多的锻炼。虽然这些孩子可能也会体验到童年期的不公平,因为与同龄人娱乐的时间会相应打折扣。

这些孩子在照顾他人能力上也会相应得到提高。其实,在单亲家庭中,影响因素已经不仅仅是亲子关系这单一因素,其他很多因素也会影响其中个人的身心发展。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的高发家庭?

抛开文化问题和社会背景去讨论心理问题就是耍流氓。亚洲以及其他一些家庭主导型社会在家庭关系亲密度上就要比欧美白人家庭要紧密一些,这也使得在这些文化背景下的家庭中更易观察到纠缠的亲子关系(Connell,2010)。

综合纠缠的亲子关系的家庭特点以及父母特点,不难得出哪些家庭类型中容易产生纠缠的亲子关系。

纠缠的亲子关系的高发家庭

·家庭成员有长期的躯体问题或者心理行为问题,比如残疾,酒精滥用,自闭症儿童等问题存在的家庭,早期的创伤性经历。

·父母一方是单亲、离异、孤寡的家庭,在一些再婚家庭中也会观察到这种关系。

·父母关系很冷淡或者常年矛盾不断,并且一方父母的同辈社会支持体系很差。

·自恋型人格的父母。

·父母一方存在明显的心理不成熟,或者情绪极端化问题

如何去改变?

1.提高自我觉知,特别是在高发家庭中

在纠缠的亲子关系中很难意识到问题所在,但是通过一些这种关系的特点,我们可以初步对自己和父母关系,或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进行一个分析。可以向一个信得过的亲密朋友寻求帮助,让他们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对自己的关系进行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2.作为一个成年人,从曾经的纠缠亲子关系中治愈自己

第一步,反思自己过去的人生

当回首过去,不管什么的情感,都要以一个接受的态度去感受,无论悲伤,害怕还是愤怒。这些新的情感体验会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内在。也可以写下来或者和好友分享自己成长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个事件,去感受它们对于自己的影响。

第二步,重建当前的关系

对于关系有新的认识的基础上,试着去重新构建自己当前的人际关系。从小的改变开始,体验这些改变给自己带来的新的体验。

3.向专业的家庭咨询师寻求帮助

「个人总结」

纠缠的亲子关系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我个人很排斥将这种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简单粗暴地归为“恋母”、“恋父”。

首先这种解释并不能让我信服,也没有符合人性的实践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本质上忽视了后天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在情感模式建立、身心成长中的作用。

不管是各种人格障碍形成,还是依恋模式的建立,以及孩子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建立,在实践中都能切实感受到父母与孩子间这一最初的人际情感交互模式在这些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父母一方其实也是在一种无意识的过程中操纵了孩子的成长,他们很可能是上一代这种关系模式的受害者,也很可能是创伤性经历的幸存者,并无什么阴谋论与牺牲论。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存在问题的是这个纠缠关系,而非关系中的个人。在实践中我的理念一直是怎样正确认识和协同client解决问题。在对自己的家庭结构和关系有了一个更立体、清晰的认识后,将目光关注于“here and now”,以及怎样走向更成熟的自我和更健康的家庭关系,这才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

当代中国人的婚姻家庭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社会问题,这些婚姻家庭问题给非常多的人带来了持续性的痛苦。国内缺乏专业有效的理论指导和研究是专业领域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

本文所讲的结构家庭治疗理论对于家庭子系统和界限的阐释,给予我们理解家庭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视角。当然还有二十多个其他婚姻家庭治疗理论,这些理论都对婚姻家庭的整体和局部进行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阐述和解释,每个理论的具体解决方案对于解决婚姻家庭问题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指导。

虽然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与美国的相比,存在一些自身的特点,但是人类关系问题的普遍性与相似性使得这些在美国建立和成熟的理论和技术也同样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

我相信这些婚姻家庭治疗理论的普及能够让很多人对自己的心理行为问题和婚姻家庭关系问题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而认识是改变的开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m婚姻家庭咨询”,

由简单心理获得作者授权后转载。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台湾家庭治疗体系化课程+米纽庆经典读书会

家庭治疗师成长专业必读课

限时特惠,还可低价团购~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References

Altiere, M. J.,von Kluge, S. (2009). Family Functioning and Coping Behaviors in Parentsof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Childand Family Studies, 18(1), 83-92.doi: 10.1007/s10826-008-9209-y

Barber, B. K., Buehler, C. (1996 ). Family Cohesion andEnmeshment Different Constructs,Different Effect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58, 433-441.

Cigoli, V., Scabini, E. (2007). Family Identity: Ties, Symbols, and Transitions:Routledge

Cohen, J. N.,Jensen, D., Dryman, M. T., Heimberg, R. G.(2015). Enmeshment Schema andQuality of Life Deficits: The Mediating Role ofSocial Anxiety. Journal ofCognitivePsychotherapy, 29(1), 20-31. doi: 10.1891/0889-8391.29.1.20

Connell, C. (2010).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andConsiderations Within 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The Premises of Structure,Subsystems and Boundaries. Rivier College.

Davies, P. T.,Cummings, E. M., Winter, M. A. (2004).Pathways between profiles of familyfunctioning, child security in theinterparental subsystem, and childpsychological problems.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16, 525-550.

Hann-Morrison, D.(2012). Maternal Enmeshment: The ChosenChild. SAGE Open, 2(4).doi:10.1177/2158244012470115

Jacobvitz, D. B.,Hazen, N., Curran, M., Hitchens, K.(2004 ). Observations of early triadicfamily interactions Boundarydisturbances in the family predict symptoms ofdepression, anxiety, an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middle child. Developmentof Psychopathology, 16, 577-292.

Kinnier, R. T.,Brigman, S. L., Noble, N. C. (1990).Career indecision and familyenmeshment.Journal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68, 309-312.

Kivisto, K. L.,Welsh, D. P., Darling, N., Culpepper, C.L. (2015). Family enmeshment,adolescent emotional dysregulation, and themoderating role of gender. JFam Psychol,29(4), 604-613. doi: 10.1037/fam0000118

Kretchmar, M. D., Jacobvitz, D. B. (2002). ObservingMother-Child Relationships AcrossGenerations Boundary Patterns, Attachment,and the Transmission ofCaregiving. FamilyProcess, 41(3), 351-374.

Love, P.(1991). TheEmotional Incest Syndrome: What to do When a Parent's LoveRules Your Life:Bantam.

Manzi, C., Vignoles,V. L., Regalia, c., Scabini, E.(2006). Cohesion and Enmeshment RevisitedDifferentiation, Identity, andWell-Being in Two EuropeanCultures. Journalof Marriage and Family, 68, 673-689.

Minuchin, S.(1974). Families Family Therap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ruchno, R. A.(2003). Enmeshed lives: adult children with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nd theiraging mothers. Psychol Aging, 18(4), 851-857. doi:10.1037/0882-7974.18.4.851

Zody, Z., Sprenkle,D., MacDermid, S., Schrank, H.(2006). Boundaries and the Functioning ofFamily and Business Systems. 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27(2),185-206. doi: 10.1007/s10834-006-9017-8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中的边界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试听!

标签: 婚姻家庭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