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群体,老百姓平时最多的是什么“人多力量大”啊,“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啊”,“众人拾柴火焰高”啊,一句话,那就是群众总是代表着正确的前进方向,群众的集体智慧是不容置疑的,群众聚在一起,每人出一个主意,那肯定能筛选出一个最优方案。
可是有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在这本书中,作者勒庞告诉大家,人越多反倒越傻。一个孤立的人“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他表现得身不由己,残暴而狂热,也表现出原始人的热情和英雄主义,和原始人更为相似的是,他甘心让自己被各种言辞和形象所打动,而组成群体的人在孤立存在时,这些言辞和形象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别看一个群体里总有几个聪明人,可一旦人多了,这些人的思想啊性格啊什么的,就全变了,随大流了,跟着众人的脚步走。
咱们来看看中国古代的例子,公元1630年,明朝的著名将领袁崇焕中了清军皇太极的反间计,被大明的崇祯皇帝处以凌迟之刑。行刑那天,刽子手一刀一刀地割下袁崇焕的肉,沿途百姓竞相购买,买到一片就直接生着吃下去,顷刻间,肉就卖完了。可怜袁崇焕一代忠臣良将,最后就只剩下一颗头颅,这事儿,也成了后世史书上一件常常被提及的千古遗恨。为什么老百姓在争相购买生吃他的肉时,怎么就忘记眼前这个人正是三次宁远大捷的指挥者, 但原因是“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
标签: 人群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