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量持续上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心理问题已制定干预方案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58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近期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5月16日,长三角地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联盟正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立,新华医院同时还成立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中心。

上海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张劲松透露,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在上海受过专业培训的儿童心理精神科医生不超过20个。为了解决专家资源稀缺的问题,新华医院儿童心理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专家们已经针对幼儿园、小学、初高中的孩子分年龄阶段制定了心理干预方案,并与上海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联合发起成立长三角地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联盟。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面临不同心理问题

不同年龄段孩子会面对哪些问题?

6岁之前的孩子:

经常有情绪和行为问题,他们有的容易哭闹发脾气,有些在幼儿园非常退缩不能和人相处,有些孩子和其他孩子玩耍时常有攻击别人的行为。还有些所谓精英家庭,过早或过度让孩子完成与其年龄不合适的学习,对于不愿意学习的孩子批评指责,孩子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经常因肚子痛头痛不愿意去幼儿园。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儿童心理或精神科医生来筛查孩子有没有问题,即使是一般性问题,多数也要干预,教孩子一些情绪管理方法,同伴交往技能,同时也要教家长建立适当的教育方式。”

小学生:

进入学习阶段,会面对学习压力和同学交往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学习问题、情绪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由于学习压力大,而且睡眠不足、户外运动少、生活自理差,使得孩子负面情绪增多,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弱。

初中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面对更复杂的同伴交往,同时学习压力加大,还会逐渐面临感情问题。面对有些态度偏激的青春,专家们会帮助他们一起调整,学会用适当方法,理性的思维方式看待同伴交往、学习。

青春期因为生理原因经常会出现情绪过激的爆点,和老师对抗或是对着父母大喊大叫。对此,专家们提出制怒三步骤:停一停不要急,深呼吸要冷静,想一想好办法。同时,鼓励他们多运动、听听音乐以及用多种积极的方式纾解情绪。

高中生:

学习压力更重,同伴交往问题也更多,以及对未来升学和就业的困扰,还会更多地出现网络成瘾问题和情感问题。

另外,儿童的睡眠问题也值得关注。现在小学孩子睡不足9个小时,初中睡不到8小时,而高中生普遍只睡五六个小时。长期睡眠不足会使人出现焦虑和抑郁。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量持续上升

“疫情之后,我们的门诊量一直在上升。”在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中,儿童占据了三分之二的门诊量。权威儿童心理专家的门诊更是一号难求。张劲松表示,因为社会复杂性、多样化,很多孩子感受到了压力,但他们不会积极管理并调整情绪,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有些孩子面临同伴交往问题,不愿意去幼儿园或上学;有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重积累过多导致负面情绪。

儿童心理健康工作是跨多专业的,需要医学、教育、心理学界紧密结合。新成立的长三角地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联盟首批成员共有63家医院,还吸纳了各地的教育部门等,形成了一个包括医学、心理学、教育界等相关专家的服务网络,共同培训各级尤其基层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最终提高长三角地区0-18岁儿童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个联盟将致力于解决四方面问题:儿童情绪管理和应激应对能力,降低潜在发病可能、降低相关障碍的损害程度;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有更多受训儿童心理专业工作者依据规范化方案立即实施干预;提高儿童的心理功能并降低已患常见重点病种儿童(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孤独症等)的功能损害和继发性共患病;推广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干预的适宜技术。

在这个联盟里,医学专家、教育界,以及心理学专家们将跨界联合,共同搭建儿童心理三级干预网络,让更多的孩子在出现心理问题后被早期发现,得到早期干预。

关注心理健康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在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进心理健康”中提到“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儿童属于重点人群,儿童期(0-18岁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2020年由上海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上海交大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理科共同参与,获得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重点学科建设心理和精神卫生领域中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这四家单位分别代表着专科医院精神科、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儿科专科医院中的心理科和儿保科。

来源:周到

标签: 人群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