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刘鸿雁工作室,一对一微信咨询进行中,有书面咨询回复与文字、语音咨询,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如果您对孩子教育、家庭关系、个人成长存在困惑,请留意文末的预约二维码。
儿童思维发展的3个阶段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1、动作思维阶段
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矮小够不着,这时他发现旁边有凳子,于是把凳子搬过来,自己爬上去,成功地把苹果拿到手。儿童学会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到三岁的儿童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
2、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6岁的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这时,家长可在儿童拆装玩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和儿童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儿童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经常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等。
3、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6-11岁是培养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一只狗有4条腿,两只狗有8条腿,三只狗有多少条腿?这种问题属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题。家长要注意让儿童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儿童现成的答案。
儿童思维五大特点1、模仿思维
儿童喜欢模仿,这是他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儿童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在模仿。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只是简单地模仿。所以在儿童面前,你要更好地约束自己,避免那些不好的坏习惯让儿童模仿。
2、单向思维
如果你教给儿童1+1=2,但你千万别认为他已经懂得2-1=1,因为他只能从左边推到右边,不能从右边推到左边。因为这时他还不能很好的利用运算来解决问题,而利用的只是他们仅有的直观经验。所以在传授儿童知识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也能自己做一些逆向思维。
3、形象思维
在儿童简单运算的时候,如果您说一支铅笔加上一支铅笔,等于两支铅笔;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他知道了1+1=2的道理,但以后他在算1+1=2的时候,也还是要借助实物的。经过形象思维的积累,他才能从一个一个的实物中提取出抽象的数字概念。所以在教宝宝学数学更要利用直观教具,让幼儿自己从实物中得到抽象概念。
4、主次不分
一个妈妈对儿童说:“留神别吃下苹果里的虫子。”宝宝说:“为什么我要留神呢?该让它留神我才是。”这也是儿童的可爱之处,所以,幼儿说话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家长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倾听。
5、单维思维
学前儿童只能理解和运用初级概念及其间的关系,这些初级概念是学习者从具体实际经验中获得的,学前儿童不能进行可逆性的思维,不能掌握什么是守恒,不能进行真正的逻辑运算。比如说儿童正在吃冰淇淋,大人告诉他冰淇淋有一只虫子,大人的意图自然是让他别把虫子吃到嘴里,而儿童却会说:“冻死他!”(这句话也好可爱!)
当孩子已上大班,以了幼小衔接的年龄,我们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了。下面是具体的操作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封闭式问题向开放式问题逐渐转换
孩子小的时候要用封闭式问答来问问题(就是只让孩子回答是或不是,例如:你想不想喝水?答案就是想或不想。),而孩子大了之后(大概从6岁开始),就尽量用开放式问答询问孩子(例如:你对这件事情是什么感觉?答案会是各种各样的),这样就能让孩子多去实际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等着家长提供答案自己来选择,这时候孩子的发散能力就上升了一个层面。
时刻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方式进行沟通对话
当孩子面对了挫折和挑战的时候,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往往会立刻跑过去抚慰孩子,并立刻给孩子提供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帮孩子去解决问题。
其实这个时候正是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好时机,下面举个具体的事例:
假设:孩子在一次演讲比赛的海选中落选,心情十分焦躁,在车上就表现出了失落,眼泪在眼圈中打转。
家长这么做
第一步,共情
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此时的心情表示理解,比如说:“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现在是不是很难过,很着急?”,“妈妈/爸爸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第二步,描述事实
不要说:“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我觉得你说的很棒呀!”这明摆着在说假话嘛。孩子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想:”那为什么人家能选上,而我选不上呢?“。
所以这种鼓励是毫无用处的,而且会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信任度。
那么更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在共情之后,家长跟孩子一起面对事实:”确实,这次演讲比赛我们确实有些地方讲的不是很好。“;”确实,我们是落选了,没被选上肯定是有原因的。“
第三步,寻找亮点
任何人做的任何事中都会有亮点,关键是要找出来。直面事实之后,家长不能忘记去寻找孩子演讲比赛中的亮点,以便下次保持。家长可以直接提出孩子这次演讲比赛中的亮点:“虽然我们没被选上,但是我觉得你这次演讲中声音非常洪亮,而且很有气势,当你最后做结论的时候,我看到有几个评委还为你点头呢。”第四步,寻找问题,放眼未来
如果第三步效果较好,孩子安静了,可以再说一句:“失败不要紧,谁都失败过,关键是我们要寻找失败的原因,下次就会进步,总有一天我们会做的更好。”
这次不管输赢,已经过去,我们的目的是要在下一次做的更好,因此要问孩子这个问题:“你觉得下次演讲比赛中,有哪些方面你需要做的更好的吗?”
经过耐心的启发和询问,我们期望的状态是让孩子能将注意力从失败中转移,让孩子放眼未来,为下一次竞赛做准备。如果这时候孩子的情绪还是很躁动,不妨可以先让他自己安静一下,过一段时间等孩子平静了再开始这一步。第五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原因在第四步找出来了,那么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来了,就是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解决方案。
家长可以用:“为了我们下次演讲能做的更好,你觉得现在要准备做什么呢?”这句话来打开孩子的思路,让孩子思考具体的实操方案来完善自己的演讲技能。
注意,这一步中,如果孩子愿意去说,就尽量让孩子说,并且要多问:“还有吗?”这句话,尽量让孩子对每一个问题提出3个以上的改进方案,刚开始会很难,要慢慢诱导,但是一旦形成习惯,那么孩子的创新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将孩子的解决方案具体化、制定计划了,计划中要包含具体的实施时间、奖励办法和惩罚办法。家长和孩子都要双方同意这个计划,家长具有监督和实施惩罚的权利,而孩子有提出修改和商议的权利。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标签: 儿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