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孩子,从小就讨厌学习?为什么当代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总是感到疲惫而又无力——我们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学习,热爱学习?对此,一位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很多孩子学习心理上的问题,源自于家长教育孩子一些问题。
“过去,来找我进行咨询孩子心理的,多是中学生和大学生。但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同样的学习恐惧、不自信、焦虑的情况……”陈默老师表示,这些问题,多和孩子的母亲有关系。
01 孩子对学习恐惧,源于3重安全感的缺失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母亲的情绪,其实就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0-3岁的时候,是建立基本安全感的时候,这时候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基于母亲的陪伴;而在孩子3-6岁的时候,是他开始进入自主探索世界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孩子父亲的陪伴就是孩子勇气和力量的来源,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缺乏父爱,则往往容易变得懦弱而胆小。
而在孩子12岁之前,孩子母亲的情绪就是孩子底气;如果孩子很小的时候,孩子就缺少父母学习的陪伴,而母亲经常在孩子面前情绪崩溃、歇斯底里,那么孩子自然受影响,很难做到专心学习,变得恐惧学习、恐惧一些未知的事物。
02 学习不自信的孩子,常有个“不满足”的母亲孩子面对学习不自信,常常因为背后有一个爱比较的母亲。
妈妈要求孩子考前十名,孩子就考了班里第10名;于是妈妈说,下次要考前五名,于是孩子又考到了第5名……妈妈说,下次要争取考班级第一,孩子完成了。于是妈妈又说,下次争取考全校第一。
于是这个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难以达到母亲的“最理想”要求。在小孩子的心里,如果他所获得的成绩,连他妈妈都不看好他,那全世界还会有谁看好他呢?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妈妈的肯定,就是孩子学习自信心的来源。
中国很多学生,都听过一个“别人家孩子”的故事。但孩子最初的自信,就往往毁灭在这样的故事里。
03 孩子学习的焦虑,其实源自于父母的焦虑现在,很多家长从孩子上学开始,就开始焦虑。的确,现在孩子升学的竞争、求学的压力,是比以前大了很多。但是家长也要注意,大人焦虑,同样会引起孩子的焦虑。
焦虑会带来什么?不仅会消耗注意力、还会造成情绪上的紧张,学习上的厌倦。
每天孩子放学之后,家长不问孩子这一天过的如何,学到了什么;上来就是问,考没考试,考试考的怎么样,多少分数、多少名次……每一次一点点分数、名次变动,都锱铢必较——这就有了不少小学生没考好,就不敢回家,甚至离家出走的新闻。
说到底,平常的考试不过是学习成果的检验,有错改之、无则加勉。
孩子一时的成绩代表不了将来,虚荣地认为成绩和分数很重要,只会让孩子在学习的路上,偏离正向地发展。
作为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学习方法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有时候并不是学习不努力!而是学习的心态、学习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如果孩子数学成绩差,是因为没有正确学习方法,试试6万人都在用的方法
点击视频,免费了解一下10万学生都在学习的来川学习方法课,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单科学习方法,掌握如何背单词、如何考试不粗心、如何复盘、如何做总结的诀窍。
学习学习方法课时,会使用的相关教材,请点击“了解更多”免费查看。
标签: 学习问题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