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59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在一次心理咨询中

有位同学对我说:

他有个朋友常常有意无意地提起

自己在课外时间都不怎么学习:

“晚上回家做完作业,我就直接躺床上刷微博”、

“上周末实在太堕落了,一直沉迷于游戏直播 ”、

“能和朋友寒假一起旅游的机会多难得啊,只好鸽了假期要学习的flag”

“做那么多试卷没有什么用的,考试又不会出原题”

“你那么爱学习,是不是想考年级第一?”

一开始自己还会本着同窗情谊

劝他松弛有度不要荒废了学习

结果后来发现

自己对他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并且:

“怎么回回自己的考试成绩,

都比看起来没怎么努力的他差那么大一截呢”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后来才知道:

原来他刷的微博

都是各种学霸们分享的学习经验vlog;

他看的直播,都是在线直播课;

而他所谓的旅游

其实都是换了个地方上辅导班……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一边立自己的学渣人设,一边疯狂学习。我就是很想知道,这种心态是正常的吗?光明正大地努力不好吗?为什么还要偷偷地学习呢?”

一、“总是喜欢偷偷学习,是不是心理出了什么问题?”

不是。

心理学告诉我们:偷偷学习,还不想让人知道的心态,不仅正常,还很普遍。

据美国多家大学在2017年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几乎有一半的学生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

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抽奖的形式,获得一套价值100美元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俗称美国高考)模拟题。研究者发现,在其他同学会知道自己参与了这项抽奖活动以及模拟题成绩的情况下,不管是在学习氛围好或差的学校,都仅有约50%的学生愿意进行抽奖。

但是如果对这项活动予以保密,愿意参加抽奖的同学则飙升到了80%左右。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数据来源:Bursztyn, Egorov, Jensen, 2017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基本上有一半的人都不想让同学知道,自己对待学习是如此地"主动且努力",居然想要抽套题给自己做。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二、常见的两种偷学心态

研究者还总结出了两种选择偷偷学习的心态。

首先,在「学习氛围较好的环境」中,学生们非常看重学习能力,而努力学习则会被认为是“笨学生”才会做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学得很轻松,而隐藏自己的学习动态,心理学家称这种心态为 :

cool to be smart。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而在「学习氛围较差的环境」中,周围的学生们倾向于贬低努力学习的价值,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还会被贴上“书呆子”的标签。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不努力才被认为是酷的,心理学家称这种心态为:

smart to be cool。

所以,这些偷偷学习并且隐藏自己努力的同学,有时候不过是不想被贴上“笨小孩”或“书呆子"的标签。

三、学习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你有遇到这种情况吗?

本来自己正在自发地背单词,这时候家长或老师恰巧看到了你努力学习的样子,于是欣慰地对你说:“终于懂事了,知道要学习了。”

听到这句夸奖后,你却瞬间就不想背单词了……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想做一件事,往往是受内部动机驱动的。

在我们“选择努力学习”时本来是有自己的目的,比如想以后考上理想的大学。但努力学习的行为被别人发现后,长辈们往往会出于鼓励给予口头表扬,同学也会说出"要以你为榜样"。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体验到一种认知失调:

我努力学习,好像是受为了得到“长辈的夸奖、同学的崇拜”这些外部动机驱动的,"主动学习"的内部动机就会被削弱。简单来说,就是会觉得自己学习的“动机不纯”,并不是出于本心。

逆反心理重一点的同学,更是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只会乖乖听话的好孩子”。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如此一来,“努力”这件事情,似乎一点都不“酷”了。慢慢地,可能也就会失去学习的乐趣,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所以那些想要闷声干大事的同学,可能也只是想留住这份可贵的内驱力。

四、被有意隐藏的奋斗目标

很多同学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一个“行动派”,而不是一个只会动嘴说说。所以在自己的目标完成之前,大家就都不太愿意让自己“还在努力过程中的目标”太早暴露。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这种隐藏奋斗目标的方法,是对最终实现目标有所帮助的。

因为自己的目标一旦公开,你往往会为之付出更少的努力,因为你可能已经得到部分你想要的东西了——社会认同。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比如说你现在想考年级前十,你以后想做个律师,大家可能会对你公开的目标加以赞赏甚至捧杀。而你在得到这种社会认同后,思维定式会让你有种感觉:“我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社会心理学创始人勒温称这种现象为“替代”(substitution)。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由于你已经体验到一定的心理满足感,你很可能就不会再像之前那么积极地付出努力,这种心理懈怠则将使你与你的目标越来越远。

“偷学无罪”,但偷学背后的真正原因却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他们害怕外界消极的评价,害怕别人知道自己上进的“野心”,怕对上那一双双想看自己能否实现目标的眼睛,害怕家人与朋友那些过于热烈的期待……

这些都会成为他们需要面对的压力。

总是喜欢偷偷学习,原来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所以如果大家的身边有喜欢偷偷学习的同学,也不要过于情绪敏感。因为只要我们都能拥有了自己的学习节奏,就不会因为其他同学的努力而焦虑,更不会因为他人学习懈怠的表面而被“套路”。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自己偷偷为了梦想而努力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咱们就不要忽悠身边的同学一起嗨了,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标签: 学习问题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