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角度解读:你的孩子究竟是在早恋??还是早练??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48

文︱张海燕

今天下午的精神分析课程学习刚刚结束,夫君就打来电话,说朋友A向他述说29岁大龄的独生女儿不想谈恋爱找对象结婚,夫妻俩非常着急,问我能不能帮到这个朋友让他的女儿找对象。瞬间想起另一个朋友的烦恼:初中学段12岁的儿子早恋,问我能不能帮忙让她的儿子不早恋,怕影响学习成绩。

还没有机会了解到29岁女孩不愿意谈恋爱的真实原因和细节,不清楚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不敢胡乱承诺能帮到什么。更有可能帮到的不是女孩,而是焦虑不已的A朋友夫妻俩。女儿已经成年,要不要谈恋爱找对象是她自己的选择,作为父母,更应该做的是关注孩子不愿意找对象背后的原因和教育的失误如何去弥补,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与想法一味地强迫孩子服从。

心理学角度解读:你的孩子究竟是在早恋??还是早练??

12岁男孩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已经到位,青春懵懂的恋情也许是不可或缺的成长经历,是积累人际关系经验的必然过程,是性心理健康发展的自然历程。对于“早恋”这个事件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不仅仅是有没有影响现在的学习成绩那么简单,也许会影响到“早恋”双方两个孩子一生婚恋的幸福安康。

此时的“早恋”,也许是最恰当的“早练”,它能不能成为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推助力,关键看我们以什么态度方法对待和处理。而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往往因为缺乏科学的青春期教育理念,“舍本逐末”,急功近利,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胜过关心孩子一生的幸福快乐,采用了不当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继而影响或阻断了孩子心理发育的健康进程。

恰恰好,今天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是“性心理的发展”,听丛中教授讲了各种各样因性心理发展受阻造成的心理障碍的案例,好几个案例听起来匪夷所思、触目惊心,但它们确实都是真实的存在。越是在心理学方面学习深入,对心理学知识理论体系的研究越是感到敬畏,这些研究成果拯救了无数痛苦不堪的病人和家庭,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心理学角度解读:你的孩子究竟是在早恋??还是早练??

在家庭教育讲座上,每次讲到亲子教育和夫妻关系的诸多问题,家长们往往哭哭笑笑,感叹万千。很多人说学习晚了,要是早点学就好了。家庭和孩子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就通过学习防微杜渐的人,我们称为“先知先觉”型。

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属于“后知后觉”的人,当孩子和家庭出现了很大问题,无法解决了,焦头烂额之余,死马当成活马医,尝试走出战场来到课堂学习,期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家把孩子和另一半搞定。

当然,还有很多人属于“不知不觉”型。孩子和家庭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些麻木不觉的人还自以为是地不学习不成长,把责任一味地推给孩子和家人。

心理学角度解读:你的孩子究竟是在早恋??还是早练??

上次任城区妇联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上,我向来听课的领导们提议:能不能政府出面组织,每个想结婚的人,都需要听够一定课时的《婚姻必修课》才能领到结婚证;每个想生宝宝的人,都必须听够一定课时的《父母必修课》才能领生育证。

如果每个人都拥有了科学的婚恋观和沟通技术,我国的离婚率必然能大大降低。如果每个父母都能学会如何科学地养育孩子,尤其关注好俄前期的母婴关系这个心理健康最基础的关键期,我们国家的心理疾病患病率定会大大降低。

这个工作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可以义务去做,相信也会有更多心理学工作者愿意去做。

标签: 早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