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学习不好,在学校里调皮捣蛋的孩子,一开始可能只是学习不好,或者是个人表现得不好,但也只是个人问题。可是越往后,你会发现,他开始欺负同学,骚扰女同学,甚至打架斗殴等等。
如果从心理学上来讲,这样的孩子,他们的问题行为背后,都有这么一个目的,就是要引起别人的关注。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象一下,如果要成为一个成绩很好的孩子,要用这样的方式引起关注,这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的努力,也许他也曾经努力过,但是失败了,而且也没有得到支持和理解。
既然往学习好的这条路得不到认可和关注,那么他就会转身试图找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平日的经验会告诉他,他努力学习没有好成绩,父母老师不会待见他,也不会在意他的努力。因为成年人只看成绩,而不大会去理会孩子的挫折、情绪以及背后的努力。但是,他只要稍微一捣蛋,或者没有写作业,或者考试没考好等等,这些事情上,又会引来老师和父母的批评。
虽然是批评,但也是一种关注。所以,这个模式渐渐越来越多,就形成了他的一种认知,他会觉得,要用破坏力的方式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而且这比努力学习更容易操作。
当他的需要别人关注自己的需求增加时,他的这种用破坏力引起关注的认知,也会随之增强。
那他的办法是什么?
他的办法是把自己的学习变得更不好,继续调皮捣蛋。这个时候,可能还只是一些个人方面的行为,不影响到他人,但是,当他开始欺负同学,打架斗殴的时候,父母和学校就会更紧张,觉得问题大了。
然后,我们通常不会去想着这个孩子捣蛋打架背后的心理需求,而是觉得要快点想办法限制他的行为,不让他影响周围的人。限制行为可以做,但同时也需要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动力,如果这个部分的工作没有进行的话,孩子只是这次被惩罚了,那对于孩子来说,只不过是又一次的验证了他的认知模式,就是让他越发的觉得,只有这样,或是更加捣蛋,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我们很容易想到的都是限制干涉惩罚,怎么样去管他。
但是我们却很难再去看到,他的这些问题行为背后,有些什么动力。
如果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去看的话,你也可以看到,这个孩子的问题行为里面有个非常强大的动力,他很想展示他的能量,他非常想展现,他很有力量。这本身是非常好的动力,只是他找不到比较好的方式,来显示他的力量。于是,他想用欺负同学的方式,打架的方式来呈现。
这个动力是可以疏导的。
这个动力,我们可以想办法让孩子,不用破坏性的方式去表达他的能量,而是让孩子用积极的方式去展现他的能量。
还有我们常常说到的早恋问题,早恋有个最简单的动力,就是想得到异性的认可。
从心理学上说,早恋的孩子,他真正的动力是,我要获得妈妈的认可,想获得爸爸的认可。
因为在现实中的爸爸妈妈,让自己不满,给自己带来很多伤害,或者让自己觉得很冷漠。所以,他们在寻找,替代的爸爸,替代的妈妈。
他就跑到恋爱关系这边来了。
如果你是父母,你看到孩子早恋,你就要知道,你要解决孩子早恋的问题,并不是马上去禁止孩子的恋爱,有些极端的父母要把自己的女儿,或是把儿子关起来,好像要用这样的方式来限制孩子。
但是真正的原因不在那。
真正的原因是,你如何去改变你对待孩子的方式。你如何才能更好的去爱你的孩子。你看到孩子的需求,那么就可以理解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动力了。
还有种情形,就是和坏孩子交往,而且常常有个有趣的现象,成绩很好很文静的女孩和一个特别捣蛋的男生交往。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很在乎父母,很想得到父母的认可。所以就真的成了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但是内心仍然有个很强的做自己的动力,同时又会有恐惧,担心做自己后父母就不要自己了。那怎么办?
孩子就把这个欲望压制下来了,而且完全意识不到做自己的动力,或者根本都不敢叛逆。于是,那些把这部分活出来的人,就特别吸引他。所谓的坏孩子,叛逆的孩子,就会很吸引这些超级好孩子。
所以父母看到自己的女儿和一个渣男混混在一起,就会觉得非常难受,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并不是马上去斩断孩子的这种关系。而是要去鼓励孩子,把他自身的动力,所谓的叛逆活出来。
当孩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使坏的话,他就不需要和真的坏孩子做朋友,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动力了。
作者:吴在天,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给自己看》《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
标签: 早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