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海燕
今天儿子返校,下午1:20的飞机。儿子早早规划好时间:车程一个小时,候机一个小时,留二十分钟余地,说好上午11:00我送他去机场。
今天正月十五,放假,下午去单位值班。我计划着,上午在家帮儿子整理行装,再做点好吃的,然后去送儿子。儿子这些天晚睡晚起,出发前吃一顿饭就行了,称“晚早饭”或者“早午饭”。一定要煮些汤圆给儿子送行,一来过“元宵节”,二来与“出门饺子回家面”的寓意相合,祝福儿子顺利、平安,早归团圆。
计划不如变化快。
昨天晚上八点,群里突然通知,今天早上开重要会议,必须到。早早赶到单位,期望早点开完回家。谁料,8:20开始等,9:00没有开会,10:00还没有开会。我着急了,儿子也打电话来问。快11:00了,还没有开会……儿子第5通电话打过来,明显有情绪了,不能准时出发去机场,飞机有可能赶不上。犹豫几次,下定决心,申请先行离开,幸好领导同意了,说需要时通知我。
匆匆忙忙往家赶,对儿子的情绪有些担心。儿子自从拿下驾照开始开车,“路怒”现象比较严重。开起车来,遇到乱开乱停乱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事情兜不住火,常常大声骂人。听他在车上骂的难听,心里很不舒服,总觉得他小题大做,小心眼儿,缺乏涵养。
记得有一次,儿子开车,我和他爸坐车。有个老人抬着脸不看车闯红灯横穿马路,的确危险,我们都吓了一跳,儿子喊起来:“*!想啥来!长眼喽呗!找死呗!”还对我们说:“你看看,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值得尊重,流氓老了还是是老流氓!”我听了忍不住说:“说这么难听!那不是老年人吗,可能不懂交通规则。”他爸爸说:“怎么骂人!没必要这么激动,让着他就是了!”儿子更生气了,说:“凭什么让着他?违反交通规则撞死了活该!大街不是他家客厅,想咋走就咋走!不懂交通规则就别出门!出来乱走不是害人吗?明明是他做错了,你们为什么不说他,都说我!”看他这样,我气得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爸就大声训斥起来,结果高高兴兴出门变成不欢而散……
今天时间搞这么紧张,已经情绪挺大了,这一路不知道会怒成什么样子呢……
其实,静下心反省,儿子“路怒”的问题,首当其冲是我的责任。我开始开车以后,有个奇怪的现象——上车就“大变活人”,从“淑女”秒变“怒妇”……觉得那些乱开乱停抢道别车的人不守规则,给别人造成危险和麻烦,太没素质、太不可理喻了!我也常常因为那些不合理的现象气的抱怨、骂人,甚至也干过超车别车报复对方的事儿……真理啊真理!该还的总是会还的!我的错误儿子买单了!后果来了!我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给我“照镜子”了……
坐儿子开的车,从“司机”变成“乘客”,身份变了,视角变了,“耳朵结构”好像也变了,从“当事人”变成“旁观者”、“评论员”,就把自己原来路怒的事情忘记了,听不得司机抱怨和骂人了……
我现在开车变回“淑女”,是儿子的功劳。儿子的路怒让我看到自己路怒时的嘴脸,形象有点丑……我对待儿子路怒的反应让我理解了我路怒时夫君的反应,也理解了侄儿路怒时大嫂的反应。对儿子“路怒”的愤怒里,包含着做父母的面子,包含着“儿子是温雅有礼谦谦君子”的期待,更包含着对事情会进一步恶化的担心,核心的初心是“儿子现在以及将来健康安全”的保证。所有这些爱的初心,当我们“用批评、抱怨、指责、指导、要求”的方式表达,显然儿子是感受不到爱的!像我路怒时夫君的反应让我更加愤怒一样,只能把问题扩大……
我们的反应方式,让儿子感受到的是“你们都是对立面,不是自己人,你们都不懂我,都不爱我”,聊天“聊死了”,他无法和我们继续沟通了,当然没有机会学习怎样更合理地解决“路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情绪和损害,也没有机会体会我们做父母的“必要时牺牲自己也会保全孩子”的深爱了……
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问题出现时我们的第一反应。第一反应让对方感受到爱,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由此,作为一位爱学习善思考求上进的好妈妈,我得想办法帮儿子解决“路怒”问题,形象丑点俊点是小事,气大伤身,不能让不守交通规则的路人甲路人乙们伤害我儿子的身体,这个最重要。
今天要好好想个办法。
标签: 亲子关系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