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不卷不行”焦虑症

心理健康 焦虑症 24

李长安

从过去的经验看,由于长期未能从根源上去除产生“内卷式”竞争的土壤,该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及改善劳动者就业质量的重要障碍。消除“内卷式”竞争,是一场需要从宏观调控体制改革到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变革的持久战。既要消除机制性、结构性的成因,也要提高劳动者和经营者的价值理念,形成反“内卷”、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化解“内卷式”竞争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焦虑症”。

首先,地方政府必须转变“唯GDP论”的经济发展思路。“内卷式”竞争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既有来自地方政府之间的,也有来自企业之间的。而地方政府“内卷式”竞争,则是其中最典型、最突出,也是具有社会影响的形式。地方政府相互较劲儿比发展,本意是创造更良好的营商与居住环境,但遗憾的是,虽然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部分过度竞争导致了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产业同质化竞争、产能过剩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如今,中国从上至下正在告别“唯GDP论”时代,“淡化GDP,重视民生”成为政绩考核的新导向。这也意味着要科学评价地方的发展成果、综合考评干部的政绩,既看当前,又着眼长远,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也应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大力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这将有利于增大针对地方政府“内卷式”竞争的纠偏力量,促进资源实现更优配置。

其次,企业应树立全新的市场竞争理念。之所以企业之间出现“内卷式”竞争,原因在于一些企业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竞争力的培养,过度依赖“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而非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增强竞争优势,导致企业间相互压价、行业整体陷入低效运转的困境。盲目扩大生产、求量不求质其实并非勤劳,反而是一种放弃思考、放弃创新的怠惰。而企业“内卷式”竞争进一步强化了内部员工的“内卷”,继而演变成员工间的内耗。扩大市场竞争的范围,不能将竞争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不断地开拓新市场、新场景,避免同质化发展,寻找差异化优势,这才是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根本之道。此外,要建立防止将“内卷”转化成员工“内耗”的机制,提升员工劳动价值与效率,重视员工劳动权益的保障。近期不少企业已采取行动来遏制“内卷式”竞争的行为,如大疆等企业开始“禁止加班”,一些企业要求减少甚至禁止在工作汇报、总结规划、述职答辩等时使用幻灯片,而是采用其他简单高效的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还有企业开始采取严禁下班时间开会、形式主义加班、管理者带头使用数字化看板等“新规”。值得注意的是,职场层面的反“内卷”关键在于破除形式主义,切不能用“内卷式”做法去“反内卷”,带来新的形式主义。要让“禁止加班”真正变成主动性的“非必要不加班”,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劳动价值才是关键。

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反“内卷式”竞争的市场监管体系。包括尽快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只有加强对无序竞争行为的干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才能有效避免“内卷式”竞争导致的价格信号扭曲,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总之,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并不是要消除竞争,而是要通过政策引导、理念重塑、效能升级、评价体系调整、强化监督,让“反内卷”蔚然成风,帮助竞争走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

标签: 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