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2020年夏天,山西太原。
16岁的王凯(化名)打算一股脑把抗抑郁药物全部倒进嘴里。
他觉得只要吃下这些,自己就不会痛苦了。
经过大概半年的抑郁症治疗,他觉得自己肯定好不了了,王凯是太原本地人,但虽然是城市户口,父母只是在服装城附近有个小摊位,前两年生意好的时候的确赚了一些钱,可随着网店兴起,父母并没什么文化,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也差,最近生意越来越惨淡,家里营生也出现了问题。
大概随着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疫情更是让本就拮据的生活更加艰难,王凯从小很懂事,得知父母的困难后自己也很纠结,因为马上要上大学的他在考虑到底要不要继续读下去。
纠结之余,突然一天开始焦虑睡不着觉,自己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他开始害怕,父母没什么文化,觉得他是作死,结果成天骂王凯,王凯此时也不再一副好孩子形象,开始反抗。
消极想法、反抗父母、浑浑噩噩,也许很多人会把这种情况理解为青少年叛逆。
其实,他们只是病了。
无形的痛苦
痛苦难耐的王凯在4月的时候离家出走了,可痛苦的他不知道能去哪里,结果生生在网吧呆了三天。
心急如焚的父母得知后很想打他,奈何发现王凯和一切不一样了,所以决定带他去医院。
到了医院后,大家也不知道挂什么科室,后来到方便门诊后,医生得知他的情况后,建议他们挂精神科。
母亲哪能接受这样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居然要看精神病医生。
可父亲斩钉截铁决定带孩子去看精神科,经过一系列检查与量表计算,医生诊断王凯为重度焦虑症与中度抑郁。
医生开了各种药物,家里人也是浑浑噩噩的,这时候妈妈和王凯说:“走,妈妈带你吃混沌,咱们不信治不好它”。
王凯嘟囔着说:“我已经好2天没吃饭了,根本没有食欲”。
要知道好多精神疾病(尤其抑郁症)的典型临床表现就是食欲减退,患者此刻见到食物连本能的流口水都没有。
很多精神疾病的痛苦都是无形的,它们不仅会改变人的思维和性格,有时候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躯体反应。
任何事情在他的眼里消解了意义。「每天都很煎熬,就像无数只蚂蚁在啃你的骨头,啃你的脑子。」王凯说
别鼓励那些残疾人勇敢向前跑
幸好疫情期间王凯不用去学校,但吃了抗抑郁药物和一些助眠药物后,王凯几乎天天躺在床上。
家人说什么他都不起来学习,为此家里的摊位全是父亲一人在操劳,妈妈天天陪着王凯。
由于家里条件不好,王凯和我说他童年的关键词是「严苛」,父母的严格要求让她很早就学会察言观色。
懂事的他过分压抑自己,但即便抑郁很痛苦他从来不敢想要自杀。
知乎上,有一位抑郁症患者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担心我死掉后父母会难过,我担心我死后朋友会伤心,我担心的所有牵绊,是我怎么也死不掉的原因”。或者对于他们来说“牵绊”是种拘束,但“牵绊”却成了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可就是这份“懂事”让他承受了太多他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东西,王凯从小的经历都在告诉她:不舒服、不开心、愤怒,都是不能说的。
一旦表达出来,就会被鄙视和嫌弃,甚至会被对方给打压下去。
于是每一次愤怒、委屈、烦躁喷涌而出的下一秒,他就马上退了回来。
但这种暂时的平静,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心理学上把这种试图释放攻击的动力,叫做攻击性。
可攻击性是人的心理本能。
武志红老师曾说过:“一个人的攻击性,如果不向外释放的话,就会转向攻击自己,没有第三个出口。”
最终就是抑郁,王凯就是如此。
患上抑郁后,王凯的父亲天天给他讲励志的故事,要求他坚强起来,一开始王凯很顺从,愿意配合,但无奈抑郁症并非是老鸡汤和励志故事就能解决的,一天王凯突然撑不下去了,打算一股脑吃下抗抑郁药物,最终被妈妈发现。
妈妈和王凯相拥而哭,我这里想说,「抑郁症病人就像一个骨折的人,你不能鼓励一个骨折的病人向前跑,这是不对的。同样,也不能安慰抑郁症人要坚强,好好学习,因为她生病了。」
我们都是普通人
王凯的妈妈正好是我之前咨询案例的一个朋友,妈妈把自己孩子事情和这个朋友讲了,这个朋友就把自己康复的经验和王凯说,后来还把王凯推荐给我。
我选择先和他的妈妈聊一下,在沟通过程中,我知道妈妈总有一个幻想是“即便孩子抑郁了,孩子一样也是懂事万能的,孩子可以立马克服抑郁好好学习,我这么对他了,为什么他还是要这样攻击我,他必须孝顺”。
我后来慢慢让他的母亲知道,很多创伤已经形成,凭什么父母态度转变,孩子就要开开心心地接受呢?不太现实。
我告诉他妈妈一些和抑郁症相处的必要知识,告诉他妈妈承认自己和王凯都是普通人,因为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就像身体疾病一样,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等待的过程。
慢慢王凯的家人态度发生一定转变,王凯的状态也有所改变。
家庭治疗认为,个人的症状行为不仅仅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他所处在的整个家庭系统,尤其是当这个家庭系统出现功能障碍的时候,个人的行为问题,或者是症状就会出现了。
王凯目前还在恢复过程中,好在父母找到了与孩子合理相处的方法,王凯虽然还有各种心理障碍,但比之前要好很多,随着复课的到来,王凯也勉强能够回归校园。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20年,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 50 %,成为最主要的 5 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
数据显示:我国 17 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 3000 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每年至少有 25 万青少年因精神心理问题失去生命,但实际去专科就诊的儿童青少年不到患病人群的 2 %~3 %。
在青春期,一些原本是由于疾病所引发的症状被「叛逆期」的标签所掩盖,等到发现的时候可能为时已晚。
面对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父母要主动了解和亲近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孩子,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心理治疗。
⭐️更多心理疗愈文,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文章,推倒阻碍改变内心的障碍!
标签: 抑郁症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