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自杀等现象频发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家庭教育真相?

心理健康 抑郁症 52

我是一线做心理咨询和培训的,现在主做家庭教育,认为多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有关系。

以真实案例为引(由于职业伦理要求,隐去当事人信息):一名初中生不上学了,每天在家上网打游戏,父母一劝他别玩游戏,或让他去上学,他就发脾气,辱骂家长,还不行的话,就嚷嚷着要自杀,然后父母来我们这里先做的咨询。

首先,我们了解到,孩子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共同教育,爷爷奶奶宠爱孩子,有时妈妈教训孩子时,爷爷奶奶会插手,阻拦妈妈,爸爸通常是坐视不管,结果是妈妈在孩子心中失去了教育的权威和资格,长大以后管不了孩子,常被孩子骂,且在家长教育意见不一致时,他通常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选项,成为了家里的注意力中心,间接掌握了家庭决策权力,并且也习惯了在家做主,当老大。

其次,孩子小的时候吃饭追着喂,上学写作业是家长操心,家里的家务都不做……这些逐渐使孩子丧失了责任心和感恩的能力,孩子认为我学习是为了你们这些人高兴,我吃饭是给你们面子,我活着对你们是份恩典。

再次,孩子只要哭闹,家长就满足需要,从不拒绝,上幼儿园和小学折腾,换学校,这样孩子就缺失了规矩意识,知道通过哭闹、折腾等方式可以控制家长的行为,达到目的,长大后就演变为以自杀为筹码,要挟并控制父母和爷爷奶奶,保持他在家的权利中心地位,坐享其成。

综上,若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在教育孙子时,能有统一的意见,保证妈妈和爸爸的教育权威,在6岁前建立规则意识,从小做家务建立责任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逐渐会形成感恩之心……就可以避免这一切。

所以,我认为预防大于治疗,加强家庭教育可以大幅度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需重视——这是来自一名一线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工作者的观察感悟。

标签: 抑郁症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