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读者朋友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名词。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中国抑郁症患者的人数要在5000万以上。但是,笔者会觉得这个数据有那么一点点的夸张,我的意思是说这个数据恐怕会是一个估值,为什么呢?
5000万以上,就代表着平均每26个中国人就会有一个抑郁症患者,这个数据恐怕也没有人能够感觉得出来,这个数据最多也只不过是一个潜在的数据。
用笔者的话说:重度抑郁症是一个对万事万物方面都失去兴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抑郁症患者的活动能力也会越来越差,也绝对不是想不劳而获,说不定他们看到了钱也都不想去捡,直到最后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所以,抑郁症是一种很可怕的病。
要是抑郁症有很好的治疗方案,恐怕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患者。笔者到底要说什么呢?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抑郁症发病的根源,然后清除这个根源,也许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抑郁症。
笔者不敢说抑郁症患者和先天因素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笔者认为抑郁症患者和后天的因素会有莫大的关系。 为什么呢?
一只猫,如果我们长期把它关在一个封闭的笼子里面,前提是不让它饿死。开始的时候,我想这只猫会一直不停地叫,也会一直不停地找出路,但是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这只猫就再也不会叫了,也不会寻找出路了,后来,即使你把门打开,猫儿也会无动于衷。
这只猫的前后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异呢?是猫儿病了吗?不错,也许是猫儿患上了抑郁症,然后对万事万物都失去了兴趣 ,所以它会无动于衷。这也好像应验了“青蛙效应”:说的是把一只青蛙放入温度很高的水,它会突然蹦出来,把青蛙放入冷水中慢慢给水加热,青蛙会死在后来的沸水之中。
不难看出,由于环境的变化,猫和青蛙的性格都发生了改变,直到最后它们都丢失了自己兴趣和本能。我到底要说什么呢? 我要说的是:如果不让一个人丢失掉自己的兴趣和本能,或许这个人就不会患上抑郁症。
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思想,抑郁症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是此文要剥离的话题。显而易见:为人父母者,就不要像关那只猫一样让孩子的思想也都全部被关闭了,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有抑郁症的倾向。
要知道:孩子的思想不可能完全都是错的,哪怕是为人父母者,所有的思想也不一定完全都是对的 。所以只要孩子的思想没有触犯法律,为人父母者就根本不应该反驳,哪怕是孩子的思想的确是错了,也应该从另外的一个侧面,然后通过大量的有效数据和证据来引导自己的孩子。
如果孩子说什么,父母都是反对或者是反驳,那么无疑就是把孩子的思想也关进了一个笼子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会如同那只猫,不抑郁才会是怪事!
或许有的父母会说:我的孩子毕竟不同于那只猫,我的孩子是强大的 。笔者只能说: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强大的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因为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神,万一要是你的孩子不是这少数中的少数呢?要不然,你也把自己关在一个笼子里三五年,看一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有的父母事事都会反驳自己的孩子,这是要和你的孩子来一较高下吗?笔者不说这样会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患上抑郁症,还有一点就是会严重影响你孩子的人际关系,为什么呢?这也是笔者要说的一个重点内容。
有一个“玻璃窗效应”,不知道读者朋友们听说过没有,说的是一块完好无缺的玻璃,没有人会去砸烂它,反而是一块破了一点点的玻璃,就会有很多人去把它越砸越烂。
知道“玻璃窗效应”,你还敢反驳你孩子的思想吗?如果你一味地去反驳自己的孩子,这就好像是一块破了一点点的玻璃,最后就是反驳你孩子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不就是严重影响你孩子的人际关系吗?这也是导致孩子患抑郁症的加速器。
总结: 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想想,没有哪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坏事,所以不要莫名地去反驳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错了,也要妥善处理。
备注:原创作品!来源于生活的最小细节。记得关注两面真相,了解更多精彩。
标签: 抑郁症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