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关于抑郁症的成因说法众说纷纭,但也都不无道理。
甚至古时候宗教也都有解释,比如佛教说抑郁症患者“我执心”太重,对待事情不能允许无常,抑郁症患者就是太执着事情导致陷入“精神交互作用”中不能自拔。
但除了这些外,各种医生对抑郁症也有不同解释,今天给你科普一下:
心理医生眼中抑郁
早期随着心理咨询对抑郁症效果的研究非常少,一些脑科学和神经科学专家认为心理咨询没有实证研究对抑郁症有效性,所以心理咨询低迷了一段时间。
瑞士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在她的著作《天才儿童的悲剧》里就有探讨过抑郁与童年情感创伤的关系。她的主要观点有:童年创伤常常具有深远影响,也是造成成年后心理问题的主因。甚至反对给患者用药,因为用药会造成患者缺少对过去的觉察。
后来卡伦霍尼发现每个人都有神经症潜质,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冲突。但是神经症人群只会机械的运用一种人格模式,不会变通,所以形成基本冲突。
所以当下观点两种都有,内心冲突和早年创伤是导致抑郁症的两大心理成因。
中医眼中的抑郁
之前有个医生李辛一篇文章《一个中医眼中的抑郁》提到,抑郁其实是因为整个身体的能量不够了。
当一个人能量很低的时候,他的身体状态会很低,他的内心状态、意识状态也会很低。
还有些中医理论认为抑郁障碍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心气虚损、心神不足是导致抑郁障碍的关键。《灵枢经·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同时又指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怠,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神不足,但其主要伴随症状以及多种躯体症状却与五脏功能的失常有关。因而,传统中医在治疗抑郁相关病症的时候往往着眼于当下病症所涉及到的具体脏腑。
精神科医生
当下抑郁症治疗除了心理治疗外,药物治疗也很重要,这也是根据一些大脑研究得来的。
最近 10 年大脑成像数据的积累,精神病学家终于有了更可靠的方式解读精神病相关的大脑异常活动。
左抑郁症
这是一个抑郁症和非抑郁症大脑的成像对比,明显我们看到,抑郁症大脑要比非抑郁症大脑在思考时暗淡很多。
目前上市的主流抗抑郁药物主要作用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两个通道,以上世纪80年代上市,使用最为广泛的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例。
研究发现我们很多情绪感受都是可以从大脑神经递质找到答案。
5-羟色胺一增强意志力和动机、积极性,改善情绪
去甲肾上腺素一促进思考和注意力集中,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多巴胺一促进乐趣和享受感,是改掉坏习惯所必需的。
催产素一一促进信任、爱和联系感,减少焦虑
伽马氨基丁酸一增强放松感和減轻焦虑。
褪黑激素一一改善睡眠质量.
内啡肽一一介导疼痛的解除及愉悦感。
内源性大麻素一一改善食欲,增强平和感和幸福感。
神经突触间隙
SSRI药物作用机制
所以脑神经递质假说也是当下最流行的对抑郁症生理解释。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对于抑郁症的研究不能只有一家之言,需要从各大角度来了解,当下治疗抑郁症最靠谱的是心理治疗或咨询+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切不可只听一家之言!
⭐️更多心理疗愈文,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针对焦虑症的康复,有时候“慢”即是“快”
焦虑症半年差点住院,走出后我想告诉你为何“接纳”很重要
战胜焦虑症:记住“面对、接受、飘然、等待”这四个词
都知道在焦虑抑郁中接纳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这里几个故事启发你一下!
专业测试: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含专业心理测评量表)
治愈强迫、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的5个关键因素
如何走出抑郁症(正念冥想方法引导)
心理学讲解除痛苦要“接纳自己”,那么到底什么是接纳自我?
走出神经症,森田疗法告诉你必须接纳它(专业解读)
再谈“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过去焦虑抑郁经历让我重新顿悟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文章,推倒阻碍改变内心的障碍!
标签: 佛教如何看待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