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理论体系是从人对外在自然界的观察、归纳、推演中得来,自始至终没有脱离哲学、智慧的范畴。对于人自身的研究,特别是关于人的观察、定性、分类问题,始终没有脱离阴阳五行的范畴。直到20世纪初,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引入中国,情况才有了改变。
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德国人冯特,冯特是一位生理学家。从冯特的身份就可以知道,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古典心理学,其出发点和中国不同,都是从人本身的观察、归纳、推演中得来的。不同的是西方古典心理学和中国传统理论很像,更多地带有哲学、智慧的成分;而现代心理学由于加入了实验的成分,开始更多地朝着科学方向迈进。
威廉.冯特
心理学中与我们的学业及职业规划相关的最直接的理论是关于人格(气质与性格)的研究与分类。
气质与性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特别深刻的理论就不说了。通俗地讲,气质是先天带来的,与遗传有很大关系;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与经历有很大关系。
关于人格研究的几个经典分类:
1.外倾型与内倾型
就是所谓的外向和内向,研究此方向的是代表人物是荣格。
卡尔.荣格
外倾型气质者善交际,喜欢交谈,粗心大意,喜欢变化,行为冲动,充满乐观情况。
内倾型气质者安静、自省,喜欢独处、读书,深思熟虑甚至优柔寡断,严谨、有序,带有悲观情绪。
但很多人两者兼而有之,这就是很多理论中存在的中间地带。
2.场依存性与场独立型
场依存型气质更多地依赖、服从外界环境给出的信息;长独立性气质更多地遵从自己的内心判断。
说白了,前者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评价的影响;后者更倾向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和选择。
同样的,大部分人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
3.四种体液分类
2500年前的古希腊,认为人体的体液分为四种,分别是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并根据四种体液在人体中的比重最大者,将人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这种理论一下子就用了2000多年,直到今天,还是很多气质分类理论的基础。经过不断地细化发展,现在的四种分类归纳表现如下:
多血质:心理感受敏感度低,耐受性中等;外倾性中等,情感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且灵活。
粘液质:心理感受敏感度低,耐受性高;外倾型高,情绪兴奋度低,反应速度慢,稳定性最强。
胆汁质:心理感受敏感度低,耐受性中等;外倾型明显,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抑郁质:心理感受敏感度高,耐受性低;内倾性严重,情绪兴奋性最高,反应速度慢,不灵活。
两个维度下的四种分类
简单地说,从外向到内向,顺序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把两级之间的中间地带又做了一个细分,所以应用的场景更为广泛。
上述几种分类是心理学上最基础、最简单的分类,当然比不上现在动辄十几种、几十种分类的标准,但在简单易用、可操作性强的方面来说,这个理论的应用场景还是非常大的。对于大部分对自己做一个基础认知,参考作用还是有的。
接下来我们会接触到一些更为高端的测量工具,都是为尽可能深入、精确地认识自己,并根据自己的内在特点选择更合适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基础。
标签: 粘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