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9月中旬,浙江大学的一位海归博士涂序新留下一封6页的遗书后,从11楼纵身跳下。因为在遗书中他写到“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因此涂序新的自杀在国内科学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不少人感到他似乎是被残酷的现实活活逼死的,而校方则暗示他的死与他自身的抑郁症有关,因为就在自杀前不久,涂序新被诊断出抑郁症,遗书里他说,“我只想安静地离开”。另据报道,10月份,又一位湖南大学的海归博士南方圆自杀身亡,对于他的死因,普遍的说法也是由于抑郁症。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曾提出,抑郁症就像是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大约有12%的人在其一生中都会经历相当严重的抑郁症,不过如果不治疗,多数人也可以在3~6个月内恢复。但“没有数据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周东丰研究员表示,“这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北京回龙观医院抑郁症病房主任韩笑乐表示,中国的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没有细分过学历层次,到目前为止不同的研究得出不同的数据,学术界在这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而一篇发表于2009年的论文[1]在结论处指出,“本调查发现文化程度高者其精神疾病患病率高于文化程度较低者,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的一些调查不一致”,显示学界普遍观点是普通大众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其实更高。
“所有人都有压力,普通大众的压力常常比‘高知’阶层的人更大,他们抑郁症的发病率更高,而他们的治疗条件却更差。”周东丰说,“只是‘高知’分子更受关注罢了,还有那么多不受关注的人群不能说就不存在。”普遍来说,抑郁症多发的年龄在30~4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多正在经历中年危机,工作、子女、父母、婚姻等各种现实问题集中,很容易陷入长期的抑郁情绪,进而成为抑郁症患者。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抑郁症,比例大约为2:1,不过女性的患病时年龄要集中在围产期和更年期,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女性内分泌的改变。
“抑郁情绪并不等于抑郁症。”韩笑乐说,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陷入到一种焦虑、抑郁的情绪,但是就像“天气”和“气候”的关系一样,抑郁症需要持续至少两周以上的抑郁情绪,并且排除其他病理上的原因。韩笑乐介绍说,精力减退、兴趣缺乏、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3个最重要表现,同时很多人还伴随有生理上的改变,比如食欲和性欲降低(也有的人食欲暴增),睡眠出现障碍——晚上无法入睡,或者早上早早醒来(也有的人出现嗜睡,总也睡不醒)。“晨重夕轻”是抑郁症的一个规律,患者每天早上醒来都感觉痛苦、绝望,无法面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到晚上略有缓解。不过也并不是所有抑郁症患者都遵循这样的规律。
如今还有另一种抑郁称之为“微笑抑郁”,用流行的话说叫做“上班越明媚,下班越崩溃”,即上班时候笑脸迎人,而下班回家后情绪却低落得无法自拔。抑郁症是一种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疾病,自杀率高达15%。与此同时,2000~2006年统计发现,抑郁状态暴力行为排在同期精神病暴力案件第二位,仅次于神经分裂。一般杀人案中,抑郁症患者犯罪占到16.8%~23%。“这被称为一种‘扩大化自杀’。”韩笑乐解释道。有些抑郁症患者感到生活无望,想要自杀,但是又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想不如干脆被逮捕而后被枪毙,为此才去实施犯罪。另外很多人会担心自己死后亲人、孩子的生活,于是想要带着他们一起去死,比如抱着孩子跳楼。
“通常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在心理疏导上会更困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美龄告诉《科学新闻》。她解释道,由于文化程度高的人都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表现得很固执,固守于自己的思维定势,因此很难向他传递新的观念、视角,很难改变他的想法。
在现实接触的“高知”阶层的病人中,韩美龄表示,由于这些人大多从小学习很好,在学校和家庭里受宠,生活一路顺风,对生活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因此很多人都缺乏足够的承压能力,一旦经受波折便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情绪难以自拔。此外,文化程度较低的人一般感到抑郁和焦虑都是因为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很多“高知”分子则是由于心境虚无,他们通常是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什么都有,但就是感受不到快乐,觉得自己一切都看透了,没有再可以实现的目标。
“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常常可以通过吃喝玩乐来派遣自己的抑郁情绪,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却不容易通过这样的渠道发泄。”韩笑乐说。对于确诊抑郁症的患者,医生都会建议药物治疗,“抑郁症是大脑内化学递质的改变,这在科学上是很明确的,因此需要通过抗抑制剂来进行调节。”韩笑乐说。中医也有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不过“中药主要的作用在于安神补脑,并不是靶向性的治疗,因此效果会比较慢一些。目前临床上医生主要采用西药治疗”。韩笑乐表示。
当感到自己陷入抑郁症的时候,可以通过抑郁症的自测量表来进行自我测量。不过这样的量表只是一个简单的筛查,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才能确诊。“量表显示抑郁症的人不一定会被确诊为抑郁症,而量表显示没有问题的人也不一定就没有,因为这个量表取决于答题人的合作程度,很多人会自觉不自觉的掩藏自己的真实情绪。”韩笑乐说。在这种情况下,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会更有帮助。通过这样的晤谈,心理医生可以了解对方的状况只是一种心理障碍,还是已经升级为一种精神疾病。而后会推荐更为适合的治疗。
标签: 抑郁症自测量表(S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