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话题,心里就很难过,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现在把血淋淋的伤口摊开,暴露在阳光之下,希望看到这篇随笔的家长们引以为鉴。
我的孩子今年就快满16岁了,很善良很早熟。在孩子10个月的时候,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孩子,远离家乡,这,就是悲剧的开始。
在外打工的几年间,虽然我经常跟孩子电话联系,但孩子对爸爸妈妈没有具体的印象,很腼腆,电话里话也不多,在孩子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继续下去,孩子会离我越来越远。夫妻二人相继回到家找工作,我记得,回家之后,孩子懵懵懂懂的问我:妈妈,我小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要我?我试图解释,苍白的语言在孩子的眼睛面前是那么无力。
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在这个时期,二胎意外到来,顾此失彼的生活,留给孩子的不是温馨,而是面对旁人的戏谑的失落。很后悔当时没有察觉孩子的心情,家长们要特别注意二胎到来对大娃娃的影响。
二胎出生后,我租房专职带孩子读书,那段时间跟孩子爸爸关系也比较紧张,跟孩子爸爸AA制经济的压力,导致我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骂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有时候还动手了,现在回想起来,孩子的不听话,也许就是在提醒我她需要我的关注,这一时期,为孩子生病埋下了隐患。孩子在五六年级出现了经常头疼的毛病,带孩子去做检查,没有发现病理问题,这个时候没有引起我的足够重视,当时也没有想过抑郁症这个病,错失了最佳干预良机。
磕磕碰碰来到了初中,孩子本身到了高年级就没有在低年级那么出众,在这个时候我又犯了一个错误,找关系让孩子进了所谓的尖子班,初心是想让孩子在好的学习氛围内学习,没有考虑过孩子能不能适应。随着孩子青春期叛逆期的到来,爸爸控制欲太强,孩子买什么衣服都必须符合他的审美,孩子整天表面上开开心心,实际上内心郁郁寡欢,心绪低落。到了初二,疫情期间,孩子整天关在家里上网课,没有出门,经常穿长袖衣服,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出现了自残的现象,可恨的我居然没有一丝察觉,甚至于在发现孩子用来路不明手机的时候大发雷霆,默许孩子爸爸对她进行体罚,让孩子感觉孤立无援,进一步诱发了孩子生病。到了初三,孩子出现了失眠多梦无法集中注意力,终于因为跟同学的小摩擦,说出来自杀的字语。班主任通知我们把孩子接回家休养,带到三甲公立医院确诊为抑郁焦虑状态,强迫症等等,在这个时期,孩子是比较配合治疗的,我前面也说了,孩子很善良,积极运动,按时吃药,中考后复查为无抑郁状态,轻微强迫症,眼见孩子一天天好转,我很高兴,放松了警惕。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减量。
在孩子初三时,跟孩子约法三章,中考后给她买手机,中考后,我问孩子需要什么手机,孩子说,不用买新手机,就用妈妈以前淘汰下来的手机就行了,当时我还暗自高兴,孩子刚刚拿到手机的那段时间,还比较克制,每天晚上都把手机放在我这里保管,事情出现了失控,有天晚上我发现孩子在聊天,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事,怒火中烧,狠狠的骂了孩子,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孩子一夜回到解放前,表现比之前更糟糕了。出现了轻生,绝食,医院检查复发了。
现在面临复学困难,之前交费的学校不想去,要去另外一个学校,又提出要求还需要休养一两个月。
我现在坚持闭嘴,让孩子自己考虑做出选择,孩子需要梨,给她一车苹果她也不会快乐的,现在只能秉着先成人再成才的想法陪伴孩子了。她需要我提出建议我就说说,需要我闭嘴的时候就做好自己的事,先爱自己再爱孩子。
标签: 为什么会得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