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知乎上一条关于济南大学女生自杀的消息引发了800多万人的关注和讨论。
她在空间留下了遗书:
这封遗书引起了网友的共鸣,他们纷纷写下自己的经历,倾诉自己在家庭中、生活中所受到的伤害:
而就在这个女孩自杀消息传来的前几天,马思纯在微博上首次公开自己抑郁症的经历。
马思纯说“以前自己总是在害怕,怕别人生气、怕别人难过、怕别人不喜欢我。甚至在上高速公路时不敢上厕所,只是怕司机师傅觉得麻烦,再难受也憋着。”
马思纯抑郁症的根源,和济南大学的这个女孩很相似,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教育影响。
家庭教育她们要懂事、要听话,她们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你可能无法想象,笑起来像小白兔一样可爱的马思纯,已经病得很严重了。
她靠吃药缓解情绪,3天胖了8斤。
情绪疯狂的时候,会感觉身体僵直、两腿打晃,从床到房门口都走不过去。
那种状态,心酸而无助。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0月10日,全球抑郁症患病人群超过3.5亿人。中国是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约有5400多万人患有抑郁症。
也就是说,每25个人中间,就有一个人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已经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很多人觉得抑郁症不过是人们太娇气、矫情、抗压能力太差,殊不知这真的是一种会要命的病。
我们可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抑郁症患者的表现,比如精神不佳、情绪低落、少言寡语、封闭自己。
王立铭老师曾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抑郁症患者的核心表现作出两个形容:
第一个形容是,在抑郁症患者看来,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那是一种极其单调的、沉重的,甚至让人绝望的颜色,有点像傍晚时分乌云密布下的大海。
第二个形容是,对于很多严重抑郁症患者来说,整个身体就像是一副被掏空、被彻底放了气的皮囊。
就哪怕是最简单地挪动手脚,都要使尽力气才能做到。
据某些抑郁症患者讲,他们像是灵魂脱离了身体,有时候会冷冰冰地在旁边观察自己的身体。
当然,这些主观的描述没法代表所有的抑郁症患者,但已经能说明,抑郁症真的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
我特别理解那种看世界都是一片灰色的感觉。
我在读中学的时候曾有过一段至暗时刻。
不被同龄的群体接受、父母过于严苛的要求、无法接纳自己的自己,一切都让人压抑到喘不过气来。
我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咨询,整个咨询过程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儿地哭。
所幸的是,在高中最后所剩不多的时光里,我接受到来自一位同桌女生的善意,她送给我一本书,是朗达·拜恩的《秘密》。
我花了一整晚的时间熬夜看完这本书,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关于心理学自救、自我成长的书籍。
第二天去上课的时候,我看见我周围的世界都变成了彩色的,仿佛还漂浮着彩色的泡泡,心情从未有过的舒爽。
现在想来,不是世界变成了彩色的,只是我看待世界的目光,变了。
济南大学的女孩很像《无声告白》里自杀的“莉迪亚”:“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她只想做自己,但是她不能。
她父亲所谓的“爱”像无形的收紧的牢笼,将她深深束缚着,无法挣扎。
就像莉迪亚一样,她做不到没心没肺,她无法对父亲不理不睬,最终只能用死来解脱。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台湾女作家林奕含生前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林奕含一直被标签为“漂亮满分宝贝”、“美女作家”长大,而她却和自己书中的女主角“房思琪”有着共同悲惨的经历。
长期被自己尊敬的老师性侵,也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小说出版以后“大获成功”,可以说是一夜爆红。
但是数月之后,林奕含却以上吊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这一切,她在生前的一次媒体专访中说到:
“我不想说我的成功建立在这个故事之上,而且它对于我而言不只是一个故事。”
合肥那个带着儿女跳楼的母亲,在通报“夫妻感情不和”而跳楼之前,不知道承受了多少外界的压力,才下定决心带着“哀莫大于心死”的幽怨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所有人在走不下去的时候,都会在某一个瞬间经历情绪上的彻底崩盘。
2012年3月18日,有一个叫做“走饭”的女孩在微博上发了一条简短的遗书: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她的这条微博直到今天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人过去点赞、评论。
这条消息成为了一个“树洞”,很多人选择来到这里念叨几句,诉说自己的故事,也有人来这里安慰那些同病相怜的伙伴们,彼此靠近、相互温暖。
挨了生活的重拳,有的人没能走出黎明前的黑暗,有的人咬了咬牙,又站了起来。
没有对错,也许只是有的人幸运一点。
尼克·胡哲是一名澳大利亚演讲家,也是《人生不设限》的作者。
他天生没有四肢,只有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
因身体残疾,胡哲饱受同学的嘲笑和欺侮。
十岁时,他曾试图在家中的浴缸溺死自己,但没能成功。
他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有一天他在学校,和往常一样遭受了同学们的辱骂和讥讽,他在心里下定了决心,只要一个人,只要再有一个人伤害我,我今天就一定要去死。
这时候,一个穿着连衣裙的美丽女孩向他走来,并且叫住了他。
他想着:就是她了,她就是今天最后一个人了。
女孩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他,微笑着对他说:“你今天看上去棒极了!(You look good today!)”
说完,又迈着轻盈的步伐款款远去。
尼克·胡哲一时间愣在那里,随后留下了眼泪。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无心举动对他人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拯救他人的一道亮光。
没有人喜欢自己的抑郁,他们多希望自己能够被理解一下,哪怕一点点都好;也没有一个人渴望死亡,能够有一丝的希望,他们也想要获得活下去的勇气。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治医生陈顺驰呼吁大家,重视有抑郁表现的家人,及早带他们进行治疗。
有时候,哪怕无法理解,陪伴就好了。
我不想在这里用苍白无力的文字呼吁大家“振作起来”、“坚强起来”,或者呼吁那些制造伤痛的人们“停下来”。
因为真的太难了。
但是作为一个经历过“心理自救”的过来人,想说说我的几点经验。
·可以的话,多看一些心理学的书籍。
自从我的同桌送了我那本《秘密》,我开始疯狂涉猎同种类型的书籍,慢慢地拓宽了眼界。
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来源,认识到原生家庭的不足,以及代际创伤传递给我的不正确价值观,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体系,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
·可以的话,多出门散散步。
一个人待在家里会觉得很孤单,有时候会拉上窗帘躺在床上,什么也做不了,沉浸在自己的情绪当中,越陷越深。
但只要能够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在河边散散步、在公园里听一听鸟鸣,心情会明朗很多。
·可以的话,和朋友待在一起。
不一定要跟他们诉说,听他们聊聊天也是好的。
我上了大学之后也开始交朋友了,有时候听他们开开玩笑、说些不着边际的傻事,总是比自己一个人呆着的时候要开朗一些。
·可以的话,请爱你的人抱抱你。
我知道有人伤害你,我知道有人控制你,你很痛苦、很难过。
但一定有人爱着你。
你的男友、你的女友、你的闺蜜、你的家人,总有那么一个人,愿意好好看着你,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你“没关系,有我在。”
·可以的话,好好爱自己。
就算是没有那个人,那个无条件爱你的人,也请你,无条件爱自己。
假装的也可以。
为自己买一件好看的外套,理一个精致的发型,再用美颜相机拍张好看的照片,看着它,一遍一遍对它说:“你真好看,我好爱你。”
最后,我想说:
不用为了不让我们失望,而逼自己要“好起来”,今天还是很抑郁也没有关系。
你可以呆坐一整天,没人会来责怪你为什么不做正事。
你可以随意做你想做的。
没关系的,慢慢来,好吗?
标签: 抑郁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