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性健康教育课堂活起来
浅谈性教育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现代社会对不同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已经成为体现教师整体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虽然我国的教育经过多次的改革已经有了飞跃的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更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对于刚刚走上学校讲台的性健康教育课来说,其课堂教学策略和手段还有待于我们大家去探索和创新。既然是课堂教学,它就应该符合普遍的课堂教学规律,但又因为性健康教育知识上的特殊性,使它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性健康教育课堂鲜活起来,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能动性,才能真正达到性健康教育目的。
策略一:端正教育态度,将性还原为本来面目后展示给学生
首先作为性健康教育课教师,我们要有足够的知识贮备和端正的教育态度。真正了解性、认识性,明确在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给学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学生提供正确的性态度、科学的性知识和高尚的性道德教育。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性健康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的人格教育、人生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教育,性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性健康教育,我们就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更没有什么可羞于启齿的了。由于原始社会的“性禁忌”和封建社会的“性即罪”等性禁锢、性愚昧思想对中国性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很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之下谈性。所以性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伦理观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伦理观认为:作为人的自然本能,人在性方面的欲求是健康成熟男女正常的生理机能,得到性爱的满足,是人的正当合理要求,也是人生的五种权力。正常、健康、科学的性爱,是人类自身繁衍的必然途径,也能带来婚姻和家庭的美满和谐,给社会带来稳定,造福于子孙后代。因此,性不是丑陋的,不是罪恶的。同时,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性行为关系到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影响到社会道德秩序。因此任何人的性行为都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它必然要受到来自社会的监督与制约。
将性的真实面目展现给学生,学生就能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树立健康的性道德意识。从人体形态学角度看,生殖系统和人体其它系统一样,是人的自然结构,没有任何色彩,他即不肮脏,也不下流。性是自然的、美好的,这样学生在学习人体生殖系统及其卫生知识时就不会羞羞答答了,在学习青春期心理发育时就不会躲躲闪闪了,在学习如何预防性传播性疾病时就不会冷冷漠漠了。这一切是我们上好性健康教育课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
策略二:尊重学生,让性健康教育成为指引学生走过青春迷茫期的明灯
目前在中国,由于几千年封建性禁锢思想的影响,性还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因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羞于开口问,而在好奇心的趋使下,又喜欢在私下里谈论这些话题,有时还将性丑化后作为攻击他人的“武器”。这时教师一定要理解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又羞怯的矛盾心理,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相信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能够在老师的教育指导下形成健康的性道德意识。如果出现学生之间以性话题互相攻击、学生对性特别感兴趣、或者有性放纵等现象,教师首先要理解,然后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沟通,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更不能是粗暴的斥责和责骂。
保护学生自尊的方法很多。学生不是不好意思公开提出问题吗?我们可以设一个问题箱,课前把学生想知道的问题收集上来,共性的问题课上解决,个别问题课下解决。学生不是爱拿“性话题”开玩笑吗?教师可以把这种现象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对与错,再给故事中的主人公写一封,给他出主意想办法,帮他改正错误,同时送上关爱和鼓励的话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完成了自我教育。帮助学生摆脱早恋、恋爱过程中的苦恼,更是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进入学生世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正确引导他们走出性困惑的误区。首先不能让班里的同学歧视、孤立他们,那样只能让他们越走越远。老师和家长则要更加关心他们,让他们参加更多的集体活动,在学习上提供更多的帮助,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老师、同学、家长这里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情感的慰藉,帮助他们走出狭隘的、限制他们发展的怪圈。
策略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1、广泛深入发掘教育资源,让性教育课堂内容鲜活起来
在目前没有国内性健康教育统编教材的情况下,拿由我主编的《大学生性科学与性教育读本》来作为性健康教育课教材是可行的,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按教材教学,一定会束缚住每位教师创新的手脚,所以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充分开发身边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充实教育案例,让性健康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例如在学习“性别社会化与男女平等”内容时,学生比较难理解“社会化过程”,教师可将教材内容具体化,虚拟一个由学生培养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成长的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社会文化对人的性别心理、性别智力的影响。教师可用视频或图片给学生介绍两个刚出生的婴儿,说这是我们请来帮助大家学习的朋友,听了这话学生都开心地哄堂大笑。教师可将活动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先让大家给他们取名字,然后送七岁的生日礼物,陪他们玩童年游戏,送青春祝福和理想期望。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都有意无意地考虑了他们的性别,如女孩,他们就用文、靓、静、雅、婷等能体现女性性格特点的文字给她取名字。而男孩,他们则用强、刚、坚、毅、勇等能体现男性性格特点的文字给他取名字。送礼物时,他们给女孩子的都是些娃娃呀、裙子呀、书呀、发卡呀什么的,给男孩子的,则是玩具枪啊、足球啊、电脑啊等等。特别是送青春祝福时,对女孩,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她美丽、善良、温柔、聪明,则希望男孩子勇敢、坚强、敢于冒险等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很自然就能体会到性格社会化的过程,就能将很抽象的内容理解了。
2、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
由于性健康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教师容易采取讲授法教学,将学生完全置于了被动的学习地位,这样的课堂就容易上得死气沉沉。要想让课堂活起来,一定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设计出一些生动科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并通过这些活动自己去认知、去感悟、去体验。从而掌握知识、建立概念、形成观念、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如学习预防艾滋病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课前收集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易懂,又有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知识作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就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跃起来。针对传播途径,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自己分析应该如何预防。经学生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学生不仅能理解,而且易掌握。为了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深植于学生内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竞赛活动。学生在竞赛中 不仅熟记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了记忆力。也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性安全的认识,性健康教育课程虽然刚刚开始实施,而且课时不多,但我们要像重视其他学科一样重视性健康教育课的实施,因为他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是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的课程,所以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将性教育课上得精彩满课堂!
总之,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说的,一定要让学生说,能让学生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网络、电话、面对面讨论等方式互动,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积极参加与性与生殖健康有关的公益活动(同伴教育活动等),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焕发出最大的热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