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性教育:一半清醒,一半迷茫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18

学校性教育:一半清醒,一半迷茫

                         张育新

性是人生必然经过并伴随一生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在性的问题上减少迷茫和困惑,少走或者不走弯路,几年前就摆上了教育工作者的案头,这是教育工作者早晚要吃的螃蟹。据了解,哈尔滨市教育部门敢开先河,早在2002年就开展起性教育进课堂活动。经过几年的培育,在哈市一些中小学中,学生们已经不再是谈性色变。这是一种人性化教育的结果。

 记者在一所没有开设性教育课的小学随机采访。记者询问小学生: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世上的?一位9岁的小男孩回答:我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研究过,他们说,我们是妈妈从嘴里吐出来,我说我们是从妈妈肚脐生出来的。妈妈告诉我,是医生割开妈妈的肚子,把我们拿出来的。从这个回答可以看出,9岁孩子已经开始对性进行探索,但却不得要领。性教育进课堂是一种必要的引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哈尔滨医科大学性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彭涛,是哈尔滨市较早倡导性健康进入中小学的高校教师。彭涛借鉴了国外学生性教育的经验,与几位同事共同编写了小学、初中、高中《性健康教育》教材。他的第一场公开课在第73中学举办,以《婚前性行为》为题的敞开式性教育报告,完全打破了性教育框架,向高中生讲授了性欲的自我引导与控制等内容。公开课上,彭涛倡导在中小学校开展“性教育”。公开课的内容吸引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对整堂公开课进行了全程报道。彭涛说,各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掀起巨大反响,反对派、赞成派展开了激烈交锋。交锋的最终结果,是性健康教育润物无声地开进中小学课堂。

此后,彭涛一直从事性教育进中小学校课堂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当时开局良好,但是随后困难逐渐暴露出来。在打破“性”开口难的传统观念后,教授性知识面临着三个难题———师资、教材、课时。三难中尤以师资为最。讲授性知识的深浅、程度的把握,是对教师的水平、能力的考验。为此,编写完中小学生性教育教材后,彭涛申请并获得美国一家机构的项目资助,请来台湾的知名教授,免费对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三年下来,共培训近300名教师。哈尔滨市的工农兵小学、69中联中、工大附中、风华中学等中小学校,都选派老师接受过培训。经过培训,一些教师掌握了可以遵循的授课方法,效果也有所提高。

哈市第一中学李静,在上课时采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录像、案例分析,将歌曲、电影片断等引入课题,同时采用角色扮演、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情境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讲授基本知识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性道德、性责任,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哈市第四十中学老师李源泽在接受培训后,开讲性教育课,受到学生欢迎。李源泽随后将感受整理成论文,在论文中提出观点:性教育课最终的目的,是让性的判断和性的社会伦理道德,走在性成熟之前。

目前,彭涛组建了网站,经常召开经验交流与研讨会,继续推进性教育研究。他认为,应该在孩子生理发育前,就进行性生理方面的教育;在孩子性意识萌动前,就进行性心理方面的教育;在孩子性行为发展前,就进行性伦理方面的教育。

      推广问题:性教育变成了简单的避孕教育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在推广性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加之社会和家长仍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导致性教育工作处于踟躇不前的状态。彭涛认为,性教育不仅要讲性知识,更要普及性价值观教育。

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推进力度不够。2003年,省教育厅曾下发文件,要求各中小学开性教育课。但是这是一种提倡式的要求,当时并没有落实具体的课时。于是,一些学校没有订教材,即使订教材也不落实课时。而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也没有强有力地督促推进。

 其次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受到考验。采访中,一些老师说,在讲授过程中,有时会面临诸多困惑:避孕的问题讲不讲?如果讲,学生们是否会去模仿尝试;如果不讲,学生们是否会因为无知而出事儿?上课时,有的学生还会故意向老师发难,提出“老师,你的新婚之夜是如何度过的?”之类问题,让老师感到头痛。一位小学教师接受过培训,要在某小学讲性知识课,她与丈夫商量,是否可以给自己快7岁的女儿先讲一课,丈夫冷淡地说:“中国的社会还没有那么开放,还是不要讲了。”自己的家庭都拒绝接受,让她在实际操作中感到为难.

再者来自家长的强大压力,也让性教育难以真正开展。对向小学高年级学生谈性的问题,一些家长担心为时过早,反倒起副作用。一位家长说:有一次我跟上高一的女儿谈到性,告诉她性行为会导致怀孕,她竟然说‘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就OK了’,弄得我相当尴尬。在“性知识教育是否鼓励学生性行为”的讨论中,很多家长宁肯选择掩耳盗铃。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懂就不会出事,限制了性教育进课堂的工作。彭涛认为,现在孩子们可以从很多途径了解生理知识,孩子们不是缺乏生理知识,而是缺乏性价值观引导。而家长们则把性教育理解成了避孕教育。

面对种种压力和非议,一些学校的性教育课形同虚设,导致哈尔滨市性教育进课堂活动醒得早起得晚。对此,彭涛认为,性教育课落实与否取决于一校之长的认识程度,取决于教育部门的督促力度,取决于整个社会氛围。对于起步较早的哈尔滨市而言,性教育课只有到了能与语文数学等一同成为教育主菜时,才能算得上真正走进中小学。虽然,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但是推广性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教育部新规:要求性健康教育进中小学

 2008年12月26,教育部正式公布新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今后中小学每学期都将安排67课时的健康教育课。从小学五六年级起,学生将接触到有关青春发育期的相关健康卫生知识。

 小学五六年级起,学生将学习有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知识,包括男女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等。初中生将学习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高中生将学习避免婚前性行为等内容。

与以往相比,新的《纲要》要求学生比以往更早地了解相关知识。采访中,工农兵小学老师李春雨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生月经初潮大约提前23年。她经历过的女生在三、四年级时来月经的,已经有数十例。广告中出现“前列腺”这个名词,孩子们不明其义,却又好奇就私下研究,上厕所时相互窥探,给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带来困扰。这说明孩子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还处于模糊状态,这时应进行积极的疏导,教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让孩子健康成长。一些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网络、书籍、录像等资讯发达,学生们获得性知识的渠道异常畅通,但是否科学准确却值得怀疑。据彭涛介绍,哈尔滨市初中生中有过性行为的比例保守估计为6%,高中则在15%-20%

显然,靠“偷”来的知识满足好奇潜在危害很大,莫不如让学生们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性知识,这应该是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开展性教育的原因所在。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杨狄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接到省教育厅对具体课程安排的文件。但今年31日开学后,哈尔滨市各中小学校肯定会开设此课。

                    相关链接

英国5岁开始性教育。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英国所有公立中小学都将学生按不同年龄层次划分为4个阶段来进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芬兰幼儿园就有性教育图书。上世纪70年代初,性教育进入了芬兰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连幼儿园也有正式的性教育图书,一方面加强性道德教育,一方面从性保健出发进行性知识教育。

日本性知识从小学教到高中。小学第一册《卫生》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图。虽然家长也会向孩子讲一些相关知识,但日本学生的性知识主要从学校获得。

美国1/3学校进行禁欲教育。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性道德等知识,初中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高中讲婚姻、家庭、性魅力、性变态等,并向学生发放避孕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