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有规律的:揭开爱情的面纱(三)
我们倡导的爱应该是这样的:我因为你爱所有的人,我透过你爱整个世界,也爱我自己。
博爱是对所有人的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只有以博爱为基础的爱才有可能长久,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爱。《第九交响曲》成为最伟大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高唱天下兄弟本是一家的博爱精神。
离开了博爱,一切爱的形式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博士参加了一个大学的轮滑协会。协会经常组织大家去很远的地方练习。有一回,他们滑到了一个地方,大家都很渴,而只有博士一个人带了水。他悄悄地打开水壶喝了一口,心想,只要有人主动提出了想喝水,他也不至于吝啬到不给对方喝。
参加活动次数多了,博士注意到一起练习的人中有个本科女生非常可爱,他逐渐喜欢上了对方。博士鼓起勇气向女生表白。结果,他遭到这个女生的无情拒绝。女生给博士的回答是,她不会跟一个自私的人交朋友。博士很不解。
在听了一位婚恋专家的课程之后,博士知道了,原来真正的爱情是以博爱为基础的。平时不关心别人,在大家都口渴的情况下,只顾自己喝水,连句客气话都不说。这种行为在大家看来当然是自私的。女生怎么会与表现这么自私的男孩交往呢?
博士听了婚恋专家的建议,开始在平时多注意爱心的表达。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女同学,要是以前,他才不会打招呼呢,因为这个女孩已经"名花有主"了。而现在他有意识地跟她说:"你今天的发型真好看!"女孩听了这话脸颊绯红。为什么呢?因为她要去见男朋友。女孩说:"谢谢你!咦,你怎么变了呢?"博士感到很高兴,他发现原来关心别人也能让自己快乐。
2.母爱
作为母亲都愿意为子女付出,尤其是中国的母亲,但是大多数母亲并不清楚该怎么付出。很多母亲以为,只要付出了,孩子就该领情,就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因为没有哪个母亲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教育孩子还应该考虑孩子的成长需求。有的家长为了孩子高考,请假在家陪孩子读书。这种行为看似一种爱,但这种爱是有条件的,即孩子必须考上母亲所希望的大学,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母亲的期望,她们就会跟孩子唠叨:"我不上班,天天陪你,就是为了你能考个好成绩,你怎么就那么不争气呢?"殊不知,母亲不上班陪读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压力,而这种行为对于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到底有多大作用呢?这种母爱是消极的,充满了目的性,是以回报为付出动力的。一个从小接受母亲消极的爱的孩子,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也就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有目的的给。这就是爱的教育的贫乏。
与消极的母爱相对的是积极的母爱,这是一种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生命力的爱,一种让孩子拥有完善人格的爱,一种真正的母爱。
(2)消极的母爱
持消极的爱的母亲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转嫁到孩子身上。这样的母亲给予的爱都是带有条件限制的。在这样的爱中长大的孩子,他的依附类型是不安全的。他对别人的爱也会是有条件的,而且对那些无条件的爱很自然地拒绝和怀疑。这种心理往往是潜意识的,连当事人自己都意识不到。
我们一定听过这样的话:"儿子啊,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只要学习好、工作好,就不愁找不到好媳妇了。"只要听听这样的话语,就知道这样的母亲多少是个拥有消极母爱的人。她们把爱看成一种结果,希望能自己控制。然而,学习和工作是自己可以把握的,爱却不是,爱付出的越多不一定得到的越多。
一个母亲表现出消极的母爱,看似是个体行为,追根溯源,她往往是在小时候受到过拥有消极母爱的人的影响。拥有消极母爱的人往往也会将这种爱传给他们的下一代。
有些母亲在事业上很成功,但是她们在教育子女方面却未必能取得同样的成绩。当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时,这些母亲往往责怪社会,责怪老师,而从来不反思自己爱的方式是不是有问题?自己的爱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有些事业成功型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孩子表面上很崇拜母亲,可是内心里充满了不服气。这些孩子在今后爱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
有一个在国内某著名高校读硕士的女孩,虽然成绩不错,却对学习毫无兴趣;已经二十几岁的年龄,却不敢谈恋爱。为什么会这样呢?源于她那只会消极地爱的母亲。
女孩刚上高中的时候本来成绩很一般,但是到了高二却一路飙升,并考上这所著名高校。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些变化都是因为高一所在班级的班长--一个又高又帅学习成绩又好的男孩。
担任班长的这个男孩,各方面都很出色,深受班内女生喜欢。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偏偏钟情于这个女孩。女孩受到了鼓舞,学习不但没有耽误,成绩反而有了大幅度提高。可是女孩跟这个男孩好的消息不知道怎么让母亲知道了。母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女儿不要"早恋"。女孩觉得很冤枉,这算什么早恋啊?再说,也没有影响学习。出于对母亲的尊重,女孩表面答应母亲不再跟男孩交往了,私底下仍然常常与男孩在一起。
没想到,母亲开始悄悄地跟踪女孩。
有一次,女孩刚刚回家,母亲就很生气地问:"你说你今天干吗去了?"
"没去哪里啊。下了课,就回家了啊。"
"你是不是还在跟那个男孩交往?"
"没有啊……"女孩心里有点发虚了,但是嘴上没承认。因为他们俩最近放学一起走时,都要看看周围有没有熟悉的人,以防被人"盯梢"。
"那你今天放学的时候跟谁一起有说有笑地并排骑车呢?"
"就我一个人啊……"女孩突然想起来,这事只有她的一个最要好的朋友知道,难道是她告密?
"真的只有你一个人吗?那个男孩为什么还在跟你交往呢?"母亲厉声质问。见女孩还嘴硬,母亲如实相告,这些天她一直都在跟踪女儿,并且把女儿最要好的女朋友买通了。
听到母亲这么做,女孩心里很痛,连最要好的朋友都出卖自己,以后还怎么相信别人呢?
女孩只好承认自己还在悄悄地跟男孩交往。
母亲号啕大哭:"我对你那么好,你还要骗我!我让你跟他分开还不是为你好?我现在拼命工作,为你上大学做好准备。你这么做对得起妈妈吗?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女孩都被吓傻了,她从没见过母亲如此伤心,心想,母亲也是为我好,为了母亲也要好好学习啊,就算不谈这个朋友了,又能怎样?女孩答应母亲,这次彻底跟男孩分开。
母亲并未善罢甘休,她认为是男孩勾引了自己的女儿。所以她又跑到女儿的学校大闹,给男孩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男孩和女孩的关系急转直下,双方的情绪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女孩最终在高二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转了校。没有了情感的牵挂,人有时候反而更能豁出去。女孩拼命学习,考上了这所国内知名高校。
男孩的情况和女孩相反,成绩直线下降,只考上一所普通的高校。女孩的内心始终怀着对男孩的愧疚,不敢再跟那个男孩联系了,也不敢再跟母亲交心,而且对谈恋爱产生了恐惧。
女孩的母亲用激烈的方式阻止女儿与男孩交往,看似保护了女孩的暂时利益,其实阻碍了女孩成熟性格的培养。母亲何曾想过,女儿从此以后怎么再相信别人,特别是亲近的人?母亲何曾想过,女儿加倍地学习,其实是因为无法面对自己心爱的男孩?母亲何曾想过,女儿为了不让母亲伤心,而把一生最美好的感情默默地压抑?母亲何曾想过,为什么女儿上了大学,还不敢谈恋爱?母亲又何曾想过,为什么女儿考上了知名高校却委靡不振?
上一篇女人如何更好的爱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