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有规律的:揭开爱情的面纱(九)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13

爱是有规律的:揭开爱情的面纱(九)

 在某种程度上,梅对雨产生了依赖,很想见他,很想了解雨的一切。他们的交流让梅很开心。雨是那种对朋友很好的人。梅生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雨。雨会打来电话嘘寒问暖,提醒梅吃药等诸多事宜。此外,雨在平时也会经常打电话给梅,几句问候就让梅觉得开心不已。雨也说在网上见不到梅,会感到失落。雨随单位出去玩,在旅游景点会给梅打电话,让她感受大海的气息。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恋人,而且恋人都不在身边。梅曾开玩笑地说让雨做她的男朋友,雨婉言拒绝了。雨是那种负责任的男孩子,既然对朋友那么好,肯定会对自己的女朋友更好。

  梅陷入了无端的苦恼之中,只能尽量多和男友联系,希望能用男友的那份爱将自己从这种无端的情绪中拯救出来。梅知道这对男友太不公平,总是感觉亏欠了他很多。梅的男友是在梅最无助的时候走进她的生活,也是第一个送梅玫瑰花的男孩子(因为梅曾许过愿,谁第一个送她玫瑰花,她就将成为谁的女朋友)。但是梅与男友很难心灵相通,男友说梅对朋友远好过自己,但男友静静地等着梅真正长大。男友一如既往地像父母、兄长、哥儿们一样呵护着梅。

  梅也明白虚无缥缈的感情是不可靠的,她觉得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有爱自己的男友就足够了。梅想办法让自己忙碌起来,并把网络聊天工具和存在手机里的雨的电话删除了。但号码已经深深印在梅的脑海中,梅从心底里仍然期望能再次收到来自雨的温暖话语。梅知道这短暂的交往不能称之为"",只是对雨有好感,但在网络上碰到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遇到雨会变得如此麻烦?

  其实,梅是把关心和爱护当做了爱情。她把男友看成父母、兄长、哥儿们,就是没有把他放到男朋友这个高度上。所以当梅碰到了一个可心的男性朋友时,就变得很苦恼。

  梅把爱情看得过于简单了,仅仅因为无助的时候走进了自己的生活和第一个送她玫瑰花,就当了别人的女朋友。这其中更多的是不是在感恩呢?正因为如此,梅没有真正地享受到恋爱(真正的恋爱应该是双向的)的过程。在她内心里,一直在寻找自己心中的爱情,所以当又一个关心自己的男性出现了,梅的心潮便又起了波澜。

  浮萍总想找到自己的归宿,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首先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仅仅因为一个送花的行为,就决定把一辈子的感情生活交给一个大哥哥似的男孩,这是女孩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个表现,也是对男朋友不负责任的表现。更可怕的是,如果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跟现任男友结婚的话,那么梅是不是在结婚之后还是会做出可能伤害老公的事情呢?其实,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非常多。许多已经步入婚姻的男女并没有真正地享受过爱情的滋润,只是享受到了关心与爱护。这个世界不仅物质是守恒的,能量是守恒的,感情也是守恒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次机会去真正地爱上一回,像飞蛾扑火一样地爱一回。如果一个人稀里糊涂地被爱了,很可能是婚后的某个阶段,他或她就会"红杏出墙",而且情不由己,连自己也会觉得莫名其妙。

  人们对于感情的困惑往往来源于分不清楚喜欢和爱。其实,这个时候,冷却一段时间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如果冷却下来之后,你还是一直持续不断地关心着他(她),这说明对方在你的心目中确实占据重要的位置。还有一个鉴别方法,那就是,如果你真的爱他(她)的话,你想过跟对方过一辈子吗?如果不是,那么可能仅仅是喜欢而已。

 

  如果一个人处于单身状态,喜欢上一个人,这其实很正常,也很容易处理。但是很多人往往在已有伴侣的时候喜欢上了其他人,那么首先想想自己的情感空间能不能容下另一个人,即使能容得下,那么你的伴侣会怎么反应?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这是一件需要慎重处理的事情。很多人在这方面因为不够理智而不得不面对鸡飞蛋打的局面。

  到底是喜欢还是爱?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就像梅所要的可能更多是一种关心,而不是我们理解的爱。爱情之所以很难,就在于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他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更何况了解别人?真是难上加难。但是我们必须试着了解自己,把握自己。

  分清喜欢与爱的区别,不仅需要懂得一些知识,更需要一些体验。梨子再好吃,也是需要尝尝的。一个人既要有被人喜欢的经历,最好也要有喜欢别人的经历;既要有爱上别人的体验,最好也有被人爱上的感受。这四种情感都经历了,再来谈分清其中的区别,就比较容易了。正像梅也许还没有体验到爱的感觉,所以她可能总会在喜欢中迷失自己。

  爱情是一种个人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并为自己得到这种体验。

  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的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是心智成熟、人格完善、具有安全感的人,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真实生活。这样的两个人相爱了,他们所体验到的爱情能经受不断的挑战。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

  爱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力。

  只有当两个人从自己存在的中心体验自己的时候,爱才是可能的。爱的基础来源于人的实在、人的生命力。是否有爱只有一个尺度:两个人关系的深度、两个人的生命力以及力量的深度。通过这些爱情的果实我们才能辨别出是否有爱。

 

   第二章 感情过滤器

  --为什么我们爱的总是一类人

  一、什么是感情过滤器

  感情过滤器是指一个人最深的情感积淀,跟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很隐秘。感情过滤器往往是人的无意识或认知偏差导致的。

  人类的意识像一座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冰山的绝大部分隐藏在冰下。人的"情感冰山"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水面上的部分是情感中的意识部分,在理性--逻辑思维层面上运行;水面下的部分是情感中的潜意识部分,在直觉--非理性层面上运行。

  感情过滤器,如同爱情本身一样,主要是在直觉--非理性思维层面上运行的。所以很多时候,当爱情来临时,我们就会身不由己,是理智所无法控制的。

  国际心理学大师罗伯特·斯滕伯格在他的经典著作《爱是一个故事》中曾论述过:"想改善婚姻关系的人往往向心理学者求助,但心理学者经常未能懂得爱是与故事相关而不是和科学分析相关。"这里所提到的"故事",类似我们讲的感情过滤器,即内部工作模式。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感情过滤器是如何工作的。

  1杨振宁和翁帆的婚恋

  杨振宁曾经说过:"(翁帆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如果我们搞清楚了杨振宁的感情过滤器,也就明白了上帝其实是不存在的。为什么杨翁之间会出现跨代之恋呢?感情过滤器理论为杨翁之恋提供了全新的解释。

  那么杨振宁的感情过滤器有哪些特征呢?

  ①特征之一:校园和学生情结

  ②特征之二:女人一定要懂艺术

  ③特征之三:中西两种文化的熏陶

  ④特征之四:南方海滨出生的女人

  ⑤特征之五:对于浪漫爱情的渴望

  打个比方,在正常大气压下水即使达到99℃也不会沸腾,但是只要稍微加热一下就可以让它沸腾了,液态就变成了气态。杨振宁所说的"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 "上帝"就是这最后一度。那么这最后一度指的是什么?就是所谓的爱的浪漫。杨振宁和其第一夫人杜致礼的恋爱过程就是曲折浪漫的;同样,他和翁帆之间的恋爱过程也充满了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