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有规律的:揭开爱情的面纱(八)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14

爱是有规律的:揭开爱情的面纱(八)

 很多人已经把谈恋爱当作了一种必经的仪式了。既然是纯粹的仪式,那为什么不能格式化、程序化呢?由此还能提高效率,就如上文中那位博士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不懂感情,根本不懂享受感情的交流过程。有爱就有伤害,但正是因为有伤害,我们才能成长,我们的人格才能成熟。我们应该感谢恋爱的过程,不管这个过程是甜蜜还是苦涩,它都教会了我们很多。

  5跟谁结婚都一样

  现在有些人羡慕我们父辈的婚恋模式?为什么?因为虽然父辈们大多没怎么谈恋爱便结婚了,婚姻状况却都还不错。现在的年轻人谈来谈去,似乎也并未找到真爱。跟谁结婚都一样的观点由此而生。

  不知道选谁,好像每个人都不错,与其谈得辛苦,还不如掷骰子呢,或者干脆由父母代劳吧。当然,持这种观点人不在少数。他们不缺少爱的对象,但是就是不想结婚,也不知道跟谁结婚好。他们似乎已经丧失了爱的能力,至少丧失了爱的辨别能力。渐渐的,他们的眼里只剩下了物质。他们谈来谈去,全然没有了感觉。没有钱,没法恋爱;有了钱,又怀疑恋爱对象的动机,所以大多不恋爱的人的理由就是,还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谈恋爱。而当这些"穷人"变成了"富翁"之后,在面对大量的爱的对象时,又找不到了爱的感觉。

   6爱情有七年之痒吗

  在某网站BBS上有个帖子:

  "我们大二认识,两个人这七年几乎天天在一起。可周六晚上她很认真地跟我说,她对我没有感觉了。我一再追问,她才告诉我,认识了一个男的,很有感觉。并且这个男的明知她有男朋友还是追她,可能还挺帅的。于是她被打动了,说不想这么平淡过下去,结婚生子,想轰轰烈烈……

  她很美丽,追求者一直不少,可她从未动过心,为什么快到我们结婚的时候却……我的心都快碎了。七年呀,我们两个人最美好的时光……

  大家说我该怎么办啊,我简直快崩溃了,这个世界难道没有真正的爱情吗?为什么会有这么恬不知耻的男人?明知女孩子有男朋友,还要来插手……"

  这个故事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恬不知耻"的男人搅了他们的美好生活。是一个所谓的第三者问题。但是问题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女孩和男孩在一起七年,而且面对"诱惑"毫不动心,应该说对男孩有很深的感情。那为什么会在第七年的时候提出分手呢?因为她不想平淡过下去,结婚生子,想轰轰烈烈。原来女孩和男孩在一起一直没有恋爱的感觉。这就是答案。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没有后来的这个所谓的第三者,恐怕他们两个会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子。但谁敢保障婚后就不会再出问题呢?

  这并不是说真爱不存在,而是恋爱双方应该掌握好彼此关系的尺度。如果恋爱的时间过长,到最后两个人变得靠亲情在一起,这样的恋爱关系是不是很可悲?随着时间的推移,审美疲劳难免会发生。所以有经验的人不会谈一场马拉松式的恋爱。

  另外,出现这些问题的人,过分相信真爱不需要双方努力,也不需要经营。这些人常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但不见付出任何行动。

  其实,爱情是一种生命力的成长过程,是随时可变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像花儿虽好,也要经历春夏秋冬的变迁。没有经历变化的爱情往往不会走到终点,双方也很难迈入婚姻的殿堂。

  相爱容易相处难,恋爱需要经营。这不仅对整天吵来吵去的恋人是个提醒,同时也需要那些表面上令人很羡慕的恋人们好好注意。

  平平淡淡无疑是一种境界,但是这种境界恐怕还是要经历了轰轰烈烈的风雨,方显得可贵。因此,爱情的阶段性无疑就成了很重要的环节。与其我们慨叹人世间是否有真爱,慨叹第三者抢夺了我们的爱情,还不如提高我们爱的能力和人格魅力,这才是根本之道。

  7相亲只要"硬件"

  现在许多单身朋友工作之余在忙什么呢?忙着相亲。不管是朋友介绍,父母介绍,还是相亲大会,忙的时候,甚至每天一""。相亲的方式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高,见一面,不行的话,双方都会识趣地避开。见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感觉却越来越少了。以至于自己都不参加了,让父母出马。

   一次地坛"相亲大会"中,一位老人刚到活动现场的门口,就急匆匆从塑料袋里掏出一个牌子。牌子正反面都写着征婚条件:性别:男。年龄:33岁。学历:博士。要找的对象要求165左右,研究生。牌子一亮出来,立即围上好多人,纷纷询问情况。

  "我是替儿子来的。"这位老爸自豪地说,"我儿子现在每个月能挣1万呢,条件好。"一旁正在记老人联系方式的阿姨一撇嘴,也不示弱:"我家闺女也能挣8000呢。"几位阿姨接着问:"你们家孩子毕业几年了?什么学校的?"老爷子毫不含糊:"我们家孩子刚工作两年,现在已经有一套房,还有车呢。"随后,老爷子举着牌子进了相亲大会现场。

  为什么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年纪越大,征婚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呢?何以至于家长也参与到其中呢?这究竟是未婚人的征婚场所,还是父母们挑女婿、儿媳妇的场所呢?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真爱,可是不知道真爱在哪里?真爱来临之时,又不知道如何识别。人们都在等待值得自己爱的人,却不去培养发现爱和爱他人的能力。正如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空等是不会收获爱情的。

  8爱情是神话

  爱情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理想化概念。人们对爱情,尤其是浪漫的爱情颇感兴趣,赋予了爱情神话般的色彩。美国的伊莱恩·哈特菲尔德和艾伦·贝莎伊德通过研究总结出4个爱情神话。

  神话之一:一个人对于自己是否恋爱能够清楚地知道。

  神话之二:爱情不受人的控制。

  神话之三:真正的爱是直到永远的。

  神话之四:爱情能够克服一切问题。

  五、爱与喜欢的区别

  与爱情最容易混淆的一种人际吸引形式是喜欢。社会心理学家鲁宾对爱情和喜欢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爱情不是喜欢的一种特殊形式,爱情与喜欢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确实,生活中"我喜欢他(她),但不爱他(她)"的现象经常发生。

  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依恋。卷入爱情的双方在感到孤独时,会强烈地想让对方来陪伴和安慰,而喜欢的双方不会有同样的表现。

  2利他。恋爱中的人之间会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方有不足时,也会表现高度的宽容。即使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在恋爱中也会表现出某种理解、宽容、关怀和无私。

  3亲密。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会有身体接触的需求。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通常情况下,社会化水平比较高的成年人能区别喜欢和爱情,但个别成人,特别是相当部分的年轻人,不能很好地区分喜欢和爱情。

    我们来看一个来自心灵沟通论坛的情感故事。

  一个叫梅的女孩,在某论坛查找资料的时候不经意认识了雨,梅通过雨获得了很多资料。梅在与雨的闲聊中,发现他们有许多相同的经历。尽管网络是虚拟的,但是他们彼此都有对方的联系方式,并且常常电话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