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方言中的男女性征用字
性者,人之本性也。《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孔颖达(574~648)疏:“若能成就此道者,是人之本性”。唐韩愈(768~824)《原性》亦曰:“性也者,与生俱生也”。宋司马光(1019~1086)《善恶混辨》载:“夫性者,人之所受于天以生者也”。男女性别,与生俱来。初生婴儿为男为女,其鉴别依据即生殖器官:具阴茎者为男,具阴道者为女。是为主性征,即两性间不相同之特征耳。副性征则指男女外形(身材、体态、相貌、声音等等方面)之差异。
性文化,作为一种风俗与意识形态,始终影响着人类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性快乐和生命永恒之间获得了和谐与平衡,而其终极目的则是人类种族的延续。尽管传统性观念偏于保守,人们对男女性器官、性活动等讳莫如深,但诚如清《越谚》作者范寅(1827-1897)在《论雅俗字》一文中所说:“天地之间,既有物,不能无名无义而可信今传古者也。既有名,既有义,不能无字而可信今传古者也。然则天地生人物,人物生名义,名义生字,无俗之非雅,无雅不自俗也。……今之雅,古之俗也。今之俗,古之雅也。与其雅而不达事情,孰若俗而洞中肯綮乎?”其《例言》又云:“收采俗语而不拘泥文雅,故土音俗字,毫不改避。改即非,避即不成谚”也。
本文所要讨论的诸暨方言中的男女性征用字(词),多为至今依然活跃于民间歌谣、谚语及语言交流、社会活动(如民间曲艺等)中者,或散见于书刊典籍中之部分常用者。它们既有一定地域性,但更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也正因为此,讨论中亦每有“并非局限诸暨方言(和其他地方之方言有一定联系,或可作为参照借鉴者)”或“并非局限人类(如其他动植物之雌雄公母等)”的情况,不少更是“全国通用”,其原因是,诸暨方言只不过是汉语语言的一个地方变种而已,其内部发展规律服从于汉民族共同语。应该说,对于性征用字,在当代民俗史、文字史研究中是一个不甚深入的课题。一般而言,人们多从道德评价的层面对一些语言或文字使用中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而很少注意到其存在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兹略述如下。
男性性征用字
诸暨方言中最常用的男性性征用字有屌(鸟、八屌)、卵(朊)、毬、
屌。音“吊”。人畜雄性生殖器。亦书作鸟。《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不曾触犯豹尾,缘没横罗(罹)鸟灾?”蒋礼鸿(1916~1995)通释:“鸟,骂人的话,和《水浒》里的‘鸟人’‘鸟男女’相同”。明冯梦龙(1574~1646)《古今概谈·容悦部·洗鸟》载:“大学士万安老而阴痿,徽人倪进贤以药剂汤洗之,得为庶吉士,授御史。时人目为洗鸟御史”。鲁迅(1881~1936)《故事新编·起死》载:“就是你真有这本领,又值什么鸟?”在诸暨方言中,飞禽的“鸟”与雄性生殖器的“鸟”同音,均读“吊”,与“屌”字同。但方言中亦有另书飞禽之“鸟”为“”字者。《字汇·尸部》:“屌,男子阴名”。《正字通·尸部》:“屌,男子阴名。按:此为方俗语,史传皆曰‘势’”。又骂人粗话。金董解元(生卒不详,金章宗时人)《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怎背诵《华严经》呵?秃屌!”老舍(1899~1966)《茶馆》第二幕“屌,揍他个小舅子!”清范寅《越谚》作“哵屌”。哵,音“捌(八)”。《玉篇》:“哵,鸟鸣”。《广韵》:“哵哵,鸟声”。诸暨方言俗作“八屌”。八,《说文》:“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实亦“阴”之谓也。故作“八屌”亦应视为正确。诸暨有“猢狲翻哵屌,自弄自倒灶”等俗语。诸暨方言中的“八屌”一词,或可作“不屌”“巴屌”(与“鸡巴”“鸡??”同义)。笔者以为,“丅”“不”“示”,皆为阴茎之象形。“丄”应为“且”字之简构(缩写),亦阴茎之象形。而“丅”当为“且”之倒悬(下垂)。“示”(“不”字之上加一画),音义同“势”。“不”字今作“否定”义,诸暨方言中的“不屌”,仍部分保留有“否定”义的用法。
朊。《玉篇·肉部》:“朊,人阴异呼也”。就字形而言,西汉“马王堆一号墓竹简八六”已有“朊”字(见徐中舒《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277页。竹简写作时间大约为距今2300年之战国中期)。《越谚》载:“朊,男子玉茎”。又载:“‘朊’出《五音集韵》。与‘卵’均音‘鸾’上声。,俗从骨”(卷中23页)。《越谚》:“赤裸,出朊。人为裸虫,此言全身不着一丝”(中卷23页)。诸暨方言一般以为大人者称“朊”,小孩者称“八屌”(或作“小麻”,北方则多称“小鸡鸡”)。“凉亭文学”作“乱”者,非是,取其音近而已。朊脬,即肾囊。按《说文》:“脬,膀光也。从肉,孚声”。本指膀胱,诸暨方言则指阴囊。俗有“朊咬勿动咬脬”之谚。脬,俗同“泡”。《集韵·爻韵》:“脬,通作泡”。常作量词用,如了一泡尿,了一脬屙。顺便指出,尿,诸暨方言读若“西”,此古音也。如形声字“犀”,从“尿”从“牛”而音“西”,即其证也。故读“尿”为“西”,可谓读之有据矣。《越谚·身体》:“尿,西。小便也。又名小溲。小溲曰解,尿曰”(卷中23页)。亦有读“势”者,因方音读“水”为“势”也。亦可读若“袅”,如“尿瓶”“尿壶”(读“袅平”“袅壶”)。《越谚·北方口音》:“尿壶。尿,本呼西,惟此尿字如北音‘袅’去声”(下5页)。还有读“水”者,义同。
卵。诸暨方言“卵”同“朊”,指阴茎;称睾丸为朊子(卵子)。《素问·诊要经终论》:“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啮虎》:“昔人料虎须,今人乃吮虎卵乎?”明崇祯间周清原《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吴越王)跌了一交,石头之上,印了两个卵痕”。黄侃(1886~1935)《蕲春语》:“更引申之,则阳道亦为卵。《广韵·上声卅四果》:卵,郎果切。吾乡呼男子阴器正作此音,而呼睾丸为卵,仍力管切”。《越谚》:“割卵见茎(上18)”,“哵屌,亦言卵”(上44页)。《说文》载:“卵,凡物无乳者卵生,象形”。南朝梁王筠(481~549)《释例》认为此处所言象形,是指象鱼卵之形。而笔者以为当象屌形也。
毬。此字北方为多,诸暨较为罕用。男性生殖器,常用作骂人口语。何其芳(1912~1977)辑《陕北民歌选·红军打屈县长》:“一枪打了个毬朝天,弟兄遭了难”。水华(1916~,即张毓番)等大型秧歌剧《惯匪周子山》:“手里拿着家伙哩嘛,毬,怕什么!”欧阳山(1908~2000)《高干大》第一章:“回头客人来了炒不出菜,我管个毬!”
势。《字汇·力部》:“势,阳气也。宫刑:男子割势。势,外肾也”。《太平御览》卷六百四十八引汉郑玄(127~200)《尚书纬·刑德放》:“割者,丈夫淫,割其势也已”。清蒲松龄(1640~1715)《聊斋志异·铁布衫法》:“又出其势,即石上,以木椎力击之,无少损”。亦指人及动物睾丸。宋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杂志一》:“六畜去势,则多肉而不复有子耳”。清刘献廷(1644~1910)《广阳杂记》卷一:“陈文伟,武昌人,膂力过人,尝五更之田间,猛虎扑他而来,乃两手搏虎肩,而足蹴虎势,虎死”。有时亦包括动物卵巢。如:“这头公猪和那头母猪都已做过去势手术”。诸暨方言“雄鸡打势”,即保留有“势”之古义也。
。《现代汉语词典》:“,精液。讥讽人软弱无能:包,这人真”。其词条“包”载:“软弱无能。指软弱无能的人”(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1297页)。《辞海》未收此字。《汉语大辞典》载:“精液的俗称。讥人软弱无能。如:包;这人真”(见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89年版4卷54页)。惟《现代汉语词典》有类推简化字从“尸”从“从”,笔者以为不妥。字亦作。戈壁舟(1915~1986)《我迎着阳光》:“不是我来种,饿死你狗”。魏钢焰(1922~)《宝地—宝人—宝事·旗手刘西有》:“非把你尕饿死才趁我的心咧”(《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7卷4415页)。诸暨方言中称软弱无能者谓“耷头”,其义甚古。耷头,亦即“愚钝无能”“垂头伤气”“耷拉着脑袋”之谓也。汉蔡邕(133~192)《让高阳乡侯章》:“况臣蝼蚁无功德,而散怠茸阘,何以居之?”宋洪迈(1123~1202)《容斋三笔·郎官员数》:“性资茸阘,柔佞取容,有如黄愿、汪希旦者”。欧阳瑞骅(1879~1944)《武昌科学补习所革命运动始末记》:“先是难先(张难先,1873~1968)睹甲午、庚子两次之变,愤清廷茸阘无为,外祸日亟,知救国大计,惟在革命”。文中所言“茸阘”者,即“耷”也,亦作“阘茸”。《周书·列传第十·王罴传》注:“阘茸即茸阘,下材也”,下材者,无能之辈也。章太炎(1869~1936)云:“阘”为小门,“茸”义小草,故用以喻下材也。汉初贾谊(前200~前168)《吊屈原赋》云:“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汉桓宽(西汉后期人)《盐铁论·利议》:“诸生阘茸无行,多言而不用,情貌不相副”。《旧唐书·王伾传》:“伾阘茸,不如叔文(735~806,王叔文,唐越州山阴人),唯招贿赂,无大志,貌寢陋”。明崇祯十六年(1643),绍兴府推官、前署诸暨县事陈子龙(1608~1647)在为“诸暨县署”重修而作之《重修碑记》中亦有“阘茸者谓之安静,姑息者谓之爱民”之句(《光绪诸暨县志·建置志·廨署》卷3第2页)。1924年《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诸暨社会现象》载:“城中风俗稍漓,然荐绅之徒,尚不敢涉迹阘茸”(83页)。北方方言中的“熊”“虫”一般亦应认为是“”之别构,以此看轻对方也。
女性性征用字
诸暨方言中最常用的女性性征用字有屄(、毴)、匹(配)、牝等。
屄。女性外生殖器。清吴任臣(?—1689)《字汇补·尸部》:“屄,女人阴户”。,音“比”。《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八回:“金莲道:‘你明日说与我来,看那老走,怕是他家,不敢拏长锅煮吃了我!’”毴,同屄。《白雪遗音·马头调·逛庙》:“磨快了刚刀把毴割吊”(此处“刚”即“钢”,“吊”即“屌”)。诸暨方言有“肏娘捣屄”,其字读“比”(肏,北方读“操”音,诸暨一带方音则宜读“入”。《越谚·上卷》有“肏得小老鼠娘”之谚,亦宜读为“入”音)。诸暨旧又有隐语“毛非山山士四贝,西女王见金戈戈”(毴出賣,要现錢)之说,多为“凉亭文学”常见内容。诸暨方言每读“屄”为“匹”。诚如“匕(音比)”旁而读“牝(音匹)”,“敝(音比)”旁而读“撇(音匹)”也,此古音矣。故就诸暨方言而言,两音均可。常用有“狗匹介紧”“狗屄倒灶”等,形容过于精明。俗戏言老年人为“老皮蛋”,实为“老屄蛋”也。意为“老屄所生”者。蛋,指“子”,如言“鸡蛋”为“鸡子”,“朊蛋(睾丸,新昌一带有此称,又称阴囊为‘朊袋’)”为“朊子”。詈言“混帐王八蛋”,即指“王八”之“子”也。但“老屄蛋”平常并无多少贬意,仅略有揶揄取笑而已。
匹。配合,配偶。《尔雅·释诂上》:“匹,合也”。《广雅·释诂三》:“匹,配,也”。《公羊传·宣公三年》:“自内出者,无匹不行”。何休(129—182,东汉杰出经学家)注:“匹,合也。无所与会合则不行”。《春秋繁露·楚庄王》:“百物皆有合偶。偶之合之,仇之匹之,善矣”。宋王安石(1021-1086)《秃山》:“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广韵·质韵》:“匹,偶也”。《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三·胡笳十八拍》:“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唐李朝威(766?—820,著名传奇作家)《柳毅传》:“常以鳏旷多感,或谋新匹”。宋孙光宪(900—968,五代学者、政治家、文学家)《北梦琐言》卷三:“‘某已选得一佳婿,诸贤未见。’乃召一客司小将,指之曰:‘此即某女之匹也。’”或作。《广韵·质部》载:“,牝”。笔者以为,诸暨方言由配合、配偶引申为“屄”义,作为男性之对举或匹配,应视为正确。笔者并以为,“匹”为象形字,可隶定为从“冂”从“儿”。诸暨民间又有作“女”字中加一点者。顺便指出,最常用之“也”字,亦“匹”也,象形。《说文·乀部》:“也,女阴也。象形”。
配。亦有“匹”义,如言匹配、匹敌。其读音亦近之。配偶虽为夫妻之称,但多指妻(女性)。《说文》:“配,酒色也。从酉,己声”。徐铉(916—991)等注:“己非声,当从妃省”。清·吴楚《说文染指》:“妃、配制字之义相因矣。妃者,女与己为匹以相对也;配者,置酒成礼以相对而为匹也。二篆音同义贯,故古多通用”。配、匹,音近而义通。
牝。《说文》:“牝,畜母也。从牛,匕声。《易》曰:‘畜牝牛,吉。’”郭沫若(1892—1978)《甲骨文字研究》:“卜辞牡牝字无定形,牛羊犬豕马鹿均随类赋形,而不尽从牛”。又谓牝、牡二字“均从丄、匕象形。丄、匕为何?丄、匕即祖妣之省也。古文祖不从示,妣不从女”。“‘且’实牡器之象形,故可省为丄;‘匕’乃匕柶字之引申,盖以牝器似匕,故以‘匕’为妣若牝也”。匕柶,餐匙一类进食具。此处之匕(音比),实即“屄”字也。至于字作“牛”旁,是因当时“字无定形”所致,其实不一定从“牛”,即所谓“不尽从牛”也。今“祖”字所从之“且”,“社”字所从之“土”,均指“朊”也。如郭沫若所言“‘且’实牡器之象形,故可省为‘丄’”也。此古时“性崇拜”之刁遗焉。其实有些植物也有牡牝之别,香榧即是一例。宋罗愿(1136—1184)《尔雅翼》在介绍香榧(柀、彼)时说:“柀似杉而异于杉,彼(柀)有美实而木有文彩。其木似桐而叶似杉,绝难长,木有牝牡,牡者华而牝者实”。
《越谚》:“娅姅。女阴户,即屄也。按‘娅’出《集韵》,肥也。俗以喻屄,谓腴处。亦通姅,出《说文》,见《汉律》,此讳言屄。又名屄”(中卷23页)。髀缝,两腿夹男卵女屄之间(中卷23页)。诸暨方言称两腿之间为“娅髀孔弄”。
性爱用字
中国古代诗文习惯于用“云雨”来隐喻房事,一直沿用至现代。更古雅者则有“行周公之礼”。当今人们口语中较为直露者有“上床”,暧昧不清者有“办事儿”“那事”“那什么了”等。改革开放后,西风东渐,“做爱”似成“主流词汇”矣。
诸暨方言谓“做爱”为“嬉匹”或“戏匹”。戏,嬉,调笑,嬉耍,玩弄,用字较为温和。他处多用“戳”“插”“肏(操)”等,不但毫无感情色彩,且颇有鲁莽、粗俗之嫌。奉化话“娘希匹”,与诸暨方言同义。“希”,同音替代而已,非本字。越地亦有称“”或“”者。《越谚·单字只义》载:“,弄。行房事之通称”(下卷9页)。在同页又载:“,‘年’上声。行房事也。出《说文》”。均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弄”“”或“搞”。
诸暨不少族姓以“敦伦”名其“堂”。如暨阳开化刘氏、暨阳浣东严氏、暨阳蕾山杨氏、暨阳青山章氏、暨阳凤仪楼氏、暨阳孝义蔡氏、暨阳磨盘山蒋氏等,其“堂名”均为“敦伦堂”。何谓“敦伦”耶?“敦伦”者,即“敦睦夫妇之伦”也,字面意思是让夫妇间感情亲善和睦,其最后则演化为“房事”之隐语,实即“做爱”之委婉说法焉。清袁枚(1716-1797)《答杨笠湖书》载:“李刚主(李塨,1659—1733)自负不欺之学,日记云:昨夜与老妻‘敦伦’一次。至今传为笑谈”。清陆以湉(1802—1865)《冷庐杂识·真赏难逢》云:“世俗以夫妇之事为敦伦”。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云:“我想,这和时而‘敦伦’者不失为圣贤,连白天也在想女人的就要被称为‘登徒子’的道理,大概是一样的”。“敦伦”典出周公(约前1100年前后)之礼。古人把性交看成是庄严神圣之事,把过夫妻性生活称为“行周公之礼”;又把过夫妻性生活称为“敦伦”,认为是敦合人之大伦也,可见这是多么庄严隆重。古人在赞美、祝贺婚姻时常说“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夭之诗”,出典也在于此。因此,“敦伦”与“行周公之礼”是同源之事。
旧时亦有谓“人事”者。如元杨文奎(约1383年前后在世)《儿女团圆》第二折:“如今长成十三岁,也晓的人事”。曹雪芹(1715—1763)《红楼梦》第六回:“(袭人)近来也渐省人事”。第七十四回:“或者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所言即指男女情欲也。
性征用字的语言环境
性征用字大多数情况下都带有贬义,但其程度有深有浅,有时则基本没有贬义,当然也不能说是文雅之言。匹、朊,在口语中,常常作为“否定词”使用,相当于“不”,或“哪里哪里”。例如甲从某娱乐场所出来,乙问:“你听大书开来格唠?”(你是在这听人家说书吗?)甲回答:“匹!吃得壶酒”(不!我去喝了点酒,不是去听人家说书的),否定了乙以为是“去听人家说书”的猜测。又例如甲从某服务场所出来,乙问:“你开买烟来格唠”(你是到这里去买烟的吗),甲回答:“朊!剃得个头!”(哪里哪里,我是在这里理了个发,不是去买香烟的),否定了乙以为是“去买香烟”的说法。这里的“匹、朊”没有贬义,没有取笑挖苦的目的,只不过起到否定的作用。
有时用来形容短小、不起眼。例如“伢件番薯藤实还只得朊节头介点长嘞”。只得,读“结得”,只有。朊节头,读“朊局头”,形容不长,很短。这句话是说“我家的番薯藤呀,还只有一点点长呢”。又如,“其剪得匹心丢马兰头,塞塞鼻头红都还勿够”。是说“她只剪得一点点马兰头(野菜),还不够出鼻血时塞塞鼻孔呢”。同样,这里的“匹心”“朊局头”没有多少贬义,亦不过起到修辞中否定的作用而已。
性征用字在口语中常常作为詈词(即骂人的话),表示恼火或反感。元武汉臣(元代戏曲作家,约元宪宗前后在世)《玉壶春》第二折:“踏开这(,同‘屌’字)门!”老舍《四世同堂》七八:“他妈的,饿成了屌样”。“他妈的”一词,其实是“我肏他妈的屄”的“缩略语”。省去了前后,只取其中间。诸暨方言詈词“戏娘娒匹”,“我戏嘞娘娒丢匹等肏煞”等。“娘娒”,实即“倷妈”之谐读。倷,你或你们,此处读“泥呀”合音。娒,“姆妈”两字之谐读。骂人时常常表现为“你小我大”“你弱我强”“你是我生的”“你是我的后代”“你是某身体的一部分”等轻视对方的形式。如“我肏他妈的屄”,就表现为自己与对方的父母亲是同辈,似乎自己有权“肏他妈”,对方是小辈,以此来侮辱取笑对方。骂对方是“”“熊”“虫”等,也是想奚落对方软弱,借以显示或抬高自己的强大。
性征用字既是构成“詈词”的元素,同时也是构成“荤话”的元素。诸暨俗语有“一日勿讲匹,走路要倒跌”的说法,近些年又有“说真话领导不喜欢,说假话群众不喜欢,说黄话(荤话)大家都喜欢”口语,都说明“荤话”的流行程度。何谓“荤话”?“荤话”是指为了达到逗笑的目的而说出来或写出来的与性有关的话语。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宗守云(1968—)认为:凡“荤”必须是言语行为,是说出来的或者写出来的。如果是动作行为,即使是粗俗的、淫秽的、下流的,也很难说是“荤”的,例如我们一般不说“他做了一件荤事,被公安机关抓起来了”。其次,实施“荤”的言语行为一般是为了达到逗笑的目的,它往往是在相同性别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甚至也谈不上淫秽下流。因为淫秽下流是违背性道德的,对社会有这样那样的危害,一般都是违法犯罪行为;而说荤话则不然,说荤话行为并没有危害社会,也谈不上不文明不道德,相反,在某种场合下还能起到一定的修辞作用。说荤话的人也不都是文化层次很低的或者带有流氓无产者习气的人,某些高级知识分子也在说。第三,“荤”的言语内容一般都是性方面的,与性无关的言语即使很粗俗也很难说是“荤”的。例如有关排泄方面的言语,如果说得直露,就算是粗俗的,但不能说是“荤”的。另外,“荤”的内容尽管涉及性,但不一定就是粗俗的,有些故事、谜语听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难以入耳。如果不是为了达到逗笑的目的,只是说出或写出与性有关的话语,就谈不上是“荤”的,例如在生理卫生课上讲述生殖系统方面的知识,这是正常的性教育现象;又如为了牟取暴利而制作贩卖黄色读物,那是违法犯罪行为(见2001年第1期《语文建设》)。
诸暨方言每有以“阳具”名物者。如气八屌(自行车气门嘴)、石卵子(石核)、卵脬榧(榧的一种,即大圆榧)、大卵脬草(天泡草)、木卵土步(一种小鱼。《光绪诸暨县志·物产志》载:“土步,或作土附。《养鱼经》:‘似黑而小,附土而行,不似他鱼浮水’”)、木卵杂字(民间方言用字)、乌桑卵子(桑椹)、京枣卵子(糕点京枣)、换糖八屌(“卟啷鼓”摆槌)、野猫卵子(猕猴桃)、啄卵头(一种小鱼,洗澡时常常会轻轻地碰啄人的皮肤)、番薯八屌(番薯块根未膨大者)、大卵脬辣茄(灯笼辣椒)、猪八屌烟管(烟斗)等。又如:胃口石卵头强格(讲话嗓门高、态度强硬)。皆无贬意,更非“黄色”,取其象形或习性也。
性征用字常常保留在谚语歌谣、俗言俚句之中。现摘录1924年《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中保留有“朊”字的部分谚语歌谣如下:头顶廿四元,脚踏乌地船,前后两节榨粉干,手像长榔竿,眼像大白圆,拿起笔来像条朊,祠堂里头争肉圆,要其去见见官,我朝你看看,你朝我看看。又作:头顶廿四元,脚踏一元半,前后两节榨粉干,肚皮稻草楦,走到祠堂门口一头探,猪肉拎上三斤半,远看像个小囡囡,近看是条朊。/某人木朊,横山打短,一碗汤团,眼睛吃得白转。/饲蚕饲到小满,打丝打掉燥朊(耽误节气,影响农事)。/女人饲五蚕,男人种接杆,年边一帐算,仍旧一条燥朊(反映了农民的辛苦)。/长脚洋袜短脚裤,爱国雨伞小包裹,油山子头撞朊步,羊角奶头急鼓鼓。/立冬暖,鸭生朊。/朊敲得头啦,还道是个肉榔槌。/只顾羊朊子,弗顾羊性命。/“天子重英豪”,蚊虫叮朊泡,着力一澎敲,飞得半天高。/诸暨破天荒,电灯大放光,家家店里挂朊泡,朊泡里头有根小百鸟,大姑娘嫂嫂,都来赶热闹(此歌谣反映了新生事物电灯刚传入诸暨时的欣喜好奇情景)。/西京造反,朊泡打裥。/高高起来撞眉毛,底底落去撞朊泡。/木大佬,背大刀。背到青山庙,拾得个红纸包,讨个老婆矮凳高,生个倪子大朊泡。等等。其中多数为《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诸暨县歌谣谚语卷》(1988)所收录。
清范寅《越谚》中也有不少保留有“朊”或“卵”的谚语或俗语的记载。举数例如下:苍蝇从马朊,逐臭也(卷上7页)。/朊毛挑螺蛳(卷上28页)。/泰山倒来人朊搘勿住(卷上11页)。/高上眉毛,低撞朊脬(卷上21页)。/闲管鸡娘孵鸭卵(朊)(卷上43页)。/听见筷响,爬起来,听见碗响,出得朊就(卷上47页)。等等。
1993年版《诸暨县志》收录了“精穷卵出”(927页)、“缺嘴佬咬朊——刚刚好”(931页)、“朊咬勿动咬脬——欺软怕硬”(930页)及“宁可给好佬做下手,勿可给烂船头”(930页)等包含有“性征用字”的词汇和谚语。
这些流传于诸暨的歌谣谚语,不少已纳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内容而得到保存,从而作为人们研究诸暨社会、民族、风俗、语言、文学、历史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性征用字折射古代生殖崇拜风俗
本文涉及的性征用字,其实都是生殖崇拜(或“性崇拜”)所投下的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历史影子。生殖崇拜是一个普遍而古老的文化现象,几乎所有的文明早期都有它的痕迹。古人把性交生殖视为神圣,并不加以隐讳。《战国策·秦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楚围雍氏,韩令尚靳(?-前311,纪郢人,战国时楚国官员)求救于秦,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时,先王以髀加妾之身,妾固不支焉。尽置其身于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这番话是在“庙堂”之上和外国使节讨论国家大事时所讲,这位秦宣太后竟用怎样和丈夫过性生活来打比方,后世有不少人难以理解。其实,在那个时代,人们把性交看得很自然,很神圣,庙堂之上怎么不能谈呢?我们今天常常将其指为庸俗,是因为我们习惯于以今人的观念来苛求于古人所致。生殖崇拜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观念表现。对于人类来说,生殖不只是一种纯自然的、动物性的行为,而是性的社会属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生殖崇拜不是个人自发的行动,而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表现。黑格尔(1770~1831)认为重视生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他说:“东方所强调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普遍的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创造力……更具体地说,对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看法是用雌雄生殖器的形状来表现和崇拜的”(《美学》)。恩格斯(1820—1895)对“两种生产”又作了更为明确的概括:“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以上所讨论的“性征用字”,其实就是在“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过程中产生的用于流传的载体形式之一。
结语
为了加强对民间世代相承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的保护,目前我市正按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文化部办社图发2005第18号)要求,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流布地域、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普查、全面掌握,这将为及时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的民族语言(包括方言)、民间文学(包括笑话、歌谣、儿歌、谚语、谜语、各种民间流传的俗语等)即为此次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所讨论的“性征用字”及其相关的词汇、短语、歌谣、谚语等即属普查范围之内。但由于平常对此类内容极少形诸文字,在调查记录时常常错误百出,白字连篇,难以达到“真实,不走样”及“资料来源清楚”的要求。为此,遂有是作也。
下一篇“同性恋”概念再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