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2/3的患者曾有过自杀的念头,15%的患者会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估计高达100万。当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全世界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在不断增长。在未来的一年里,将有5.8%的男子和9.5%的女子会出现抑郁症症状。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在我们中国,每年有8万人因抑郁症了结自己的生命。医生告诉我们,近80%入院治疗的患者可以治愈,20%的患者接受治疗后再没有复发。遗憾的是,抑郁症在全国的就诊率只有4%左右,90%以上的患者根本没有治疗。
郑秀文当时这样说:
我很害怕用抑郁这个字来形容之前的自己。朋友问我发生了什么,我会说,那是心灵的一场灾难,我的心灵生了病。
那段日子,人很累,越累越想睡,越想睡越累,睡到一个近乎危险的境界。睡醒之后,不想上街,不想打扮,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即使你给我一个亿,我也没本事赚。我没想过死,但每天起来只有绝望的感觉。
很多人都说,郑秀文出事,是因为拍《长恨歌》,这样说不对,要发生的,始终要发生,只是那时刚巧在拍《长恨歌》而已。其实在《长恨歌》之前,已经知道自己的情绪开始出事,看到问题一步一步逼近,但从来没有正视,不懂停下来处理。到问题来了,已一发不可收拾……
作家三毛、演员张国荣、罗宾·威廉姆斯、主持人崔永元、白岩松、歌手朴树、陈淑桦、翻译家孙仲旭、忧欢派对欢欢……他们全部都是抑郁症的受害者,有些人失去了生活,有些人失去了生命。最近一次听说国内有人因抑郁症自杀,是乔任梁,享年28岁。
如今抑郁症又让41岁的贝宁顿告别人世。
忧郁症犹如一场心理灾难,随时会宣判人类的死刑。记得在忧欢派对的欢欢去世之后,我曾和心理治疗师王崇聊过抑郁症,他强调所谓救命,一定从自救开始。
王崇首先纠正了两点外界对抑郁症概念的误区:
一、其实人人都有抑郁症。比如,某天醒来发现人生没有意义,也不愿意跟人说话,对自己的感觉很糟糕……我相信人人都对这个感受很熟悉,因为我们时不时就会经历那么一次——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它一直让我们误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只有认清它,我们才不会被这个概念吓怕。
二、人人都在说“干预”……错!正常人都会有情绪,但我们不是来“干预”的,而是学习如何跟这种情绪“相处”。比如,最近你有没有感到突然情绪和状态不太好?或是脾气一下子就暴躁?这个时候你要告诉自己,这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人的情绪可能遭遇到“潮汐引力”。其实每到初一、十五,地球和月亮的角度对人的情绪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你生活在海边城市,会明显感觉到月亮位置的变化,以及海水的潮涨潮落,同时亦会强烈感觉到烦躁不安。所以,未来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对突发事件要有清晰的观点,对世界和知识有新的见地和理解,切莫被自己的暴躁吓住。
当我们在知道第一、二观点之后,我们就不会特别难过,不会指责自己人生很糟糕,或是把某一刻的情绪归咎成某一个事件所造成的。我猜想抑郁症自杀的人,可能会把自己归咎为人生很糟糕、做人很失败(感情、亲情和事业的失败最易引发抑郁)。若在两个观点都清楚的前提下,在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你可以选择自己相处,或是找朋友倾吐。
抑郁症还有特殊意义——任何情绪都有意义。当一个人体验到低落,暗示他内心某些渴望没有被满足。比如某一天低落,那我就要想,我想给自己什么礼物呢?任何情绪都提示一个信息,比如失恋了、父亲去世了,背后的渴望是陪伴和爱……经过这种引导就会豁然开朗。这是比较容易的。倘若病情确实累积到一定程度,最健康的方式是给自己找一个专业的朋友咨询,或是去上成长课程。
我们作为心理治疗师来讲,不太说你有病了,你可以对他说“好像你情绪不太好?我也经常经历这样,的确不容易”。不要随便给人贴上“有病”的标签,其实这个标签人人都该贴。
王崇希望每个正遭受抑郁困扰的人都去画一个表格:中间是自己,外圈是你的遭遇,比如失恋、失去亲人、事业不好……看到这张表格,就好比看到自己坐到地上……我相信你可能一下子会开窍——你现在要做的,无非就是站起来、跨出去。
标签: 抑郁症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