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 122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前段时间,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的视频公布了。14个监控摄像头,记录了16岁少年小林坠楼前的33分钟。

从监控可以看出,18时16分,小林从教室后门离开,穿过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篮球馆,在负一楼的水泵房停留,多次用疑似刀具向左手腕割划。

然后返回实验楼5楼,翻越至4楼与体育馆之间的连接平台。

事发后,在小林的右侧裤包内,警方发现了一张纸条,通过技术比对查明系小林本人书写。

具体内容,目前警方尚未公布。但据侧面不可靠消息,是写着:“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

随后,警方通过调取孩子的手机数据发现:

2020年6月,小林和好友在QQ聊天中写道:“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

2021年5月,他用QQ转发给朋友的聊天记录中有自我贬低言论,表现出自我否定、多虑的情况。

也有一些学生反映:小林平时性格相对内向。

官方通报中称:成都49中学在学生心理关爱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这场悲剧,多少人痛彻心扉。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每次看到一个年轻的生命用决绝的方式离开人间时,都扼腕叹息。

一个生命力正处于最蓬勃时期的人,为什么会在此时终止生命?

很多人用“抑郁症”去解释自杀,这是一个太过于简单的解释。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电影《忧郁症》

其实自杀的心理十分复杂,自杀的人会有抑郁情绪,抑郁症状,但是它比抑郁症更加复杂。

今天关于“自杀”这个沉重的话题,我们就稍微谈一谈吧,谈谈自杀的心理区别。

自杀者往往有这4种很深层次的心理动力,如果只是治疗他们的抑郁症状,不一定能够消除他们自杀的可能。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电影《超脱》

01

我想杀掉那个“不好的”自己

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用一个粗糙的分类,可以将自己分为“好的我”和“坏的我”。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自我,它介于好与坏之间,可能会因为别人的评价、突然发生的事情出现波动,但最后会回归到之前位置。

可如果这个人的自我不稳定,外界对他的评价降低,他会迅速认同外界评价,觉得自己“确实很坏”、“很糟糕”,甚至“没资格活着”......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从小林的一些聊天记录来看,他的自我评价是比较低的。但他经历了什么,目前我们尚不清楚。

但是几年前一个天才少年自杀新闻,可以比较明确的证明这一点。

男孩小舒,1岁识字,12岁上重点中学,还拿过几次数学竞赛大奖,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少年”,在17岁那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小舒的光环背后,是父亲每日的严厉监督。而他的性格偏文静,在父亲眼里,他就成了性格懦弱敏感。

班上的同学也常常嘲笑他性格像个“女生”。

父亲想尽办法去改变儿子的性格,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不仅朝着反方向发展,甚至产生过好几次轻生的念头。

结局就是,小舒被确诊患上了抑郁症1年后,他从5楼跳下。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他在遗书说:

“人自杀是因为生命力耗尽了,肉体却依然存活着。”

“真是莫大的折磨,食不知味,寝不能眠,但最为痛苦的莫过于把脸上的僵硬的笑还原的时候,我常常会想那张脸皮下是清晰的死亡。”

在他心里,那个不好的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上,于是选择赴死,以寻求解脱。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小舒的遗书)

02

我没办法杀掉“坏的”你

我只能杀掉自己

之前有个西安交大博士被逼自杀的新闻。

一个非常优秀的博士,前途无量,为什么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从博士女友曝光的信息来看,他虽然是个博士,但却饱受导师的“压榨”。

被当成廉价劳动力、话语随便、干涉感情……再加上博士本人的科研压力,和出身寒门的家庭,使得他缺乏反抗的资本,选择了自杀。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这种自杀者的生活中,可能存在一个或一群对她/他很坏的人,她感觉自己无力与之对抗,却又没办法离开他们,唯有死亡才能解脱。

比如校园霸凌、网络暴力这类群体对个人的暴力,或者地位悬殊的两人之间的精神暴力。

这类自杀者内心并不是对“生”没有期待,没有渴望,而是对现在的遭遇无能为力,感觉自己无法与伤害自己的人对抗,自杀成了一种逃跑手段。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电影《恐怖分子》

03

与已经死去的人“在一起”

有很多研究都发现,“自杀”行为有跟随效应。

比如,如果一个明星死亡的消息传出来以后,可能某个群体的自杀率就会在短期内异常上升,甚至连这个明星的死亡方式都会被一模一样的复制。

有一些关系很紧密的人,比如家庭成员,非常好的朋友,恋人,其中一方死亡,另一方可能会强烈的感觉自己要“随他而去”。

活着的人如果心理结构健康、稳定,这种强烈的想要“追随”逝者的感觉,会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变弱。

但如果活着的这个人心理不太稳定,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离世,会给他造成巨大冲击,他会越来越“想念”死者,越来越想与死者在一起。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电影《死亡诗社》

04

我用杀死自己,来惩罚你

在一些不平等或者压抑的关系中,有人会将自己的生命当成唯一的武器,通过结束生命,来惩罚对方。

之前有个令人揪心的新闻,一位男孩被妈妈扇了耳光之后,转身跳下了高楼。

起因是男孩在学校走廊和同学玩扑克牌,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打电话让他妈妈到学校来。

他妈妈和老师沟通后,非常生气地打了这个男孩两耳光,接着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仅仅2分钟后,男孩就从5楼跳了下去......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这个孩子不久前还在和同学开开心心玩扑克,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患上抑郁症,并且由抑郁症引发自杀。

在妈妈打他两耳光之前,他就没想过自杀。

可他为什么跳下去?也许他只是用“自杀”这种方式,来“惩罚”伤害他自尊心的母亲。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电影《死亡诗社》

写在最后

促使一个人选择轻生,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成因,如果只是抑郁症,还可以用药物治疗控制。

但他内心那种潜藏着的自杀的动力,却是药物无法控制的。

细剖每一位轻生者的内心,往往能发现背后更复杂的因素,不仅仅是患上抑郁症的无助。

还有性格、社交,以及跨性别者作为少数群体的孤独和不被接纳……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每一个自杀的孩子,都会是父母心头一生的阴影。

在被阴影笼罩之前,用正确的办法疏导孩子,是当务之急。

教会孩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这是成人应该给孩子上的重要一课。

这种教育会在孩子将来漫长的一生中,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轻易妥协。

正确的生命教育会让人知道,你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某种程度上,也属于爱你的人。

有这4种心理的人,自杀倾向较强

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当孩子哭着说要自杀的时候,请你,千万不要责备,不要安慰,而是从孩子的哭声中,找出哭声背后的真相,解决根源问题。

希望自杀的悲剧不要再上演,希望每一位大人,在教会孩子学会爱、学会珍惜自己的过程中,和孩子一同成长。

原创不易,点赞鼓励一下吧!笔芯~

标签: 自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