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上千名抑郁症患者后,我发现了抑郁症易感人群的3个特点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以来,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抑郁症人群。
尽管他们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家庭环境不一样,成长经历也不同,发病过程不同,治疗经历不同,但是,经过和他们沟通之后,我发现,抑郁症易感人群有以下3个共同特点。
抑郁症易感人群第1个共同特点:性格敏感。
容易抑郁的人,不一定是内向性格。很多外向性格的人,也会得抑郁症。抑郁症和性格内向、外向无关。有一名女性来访者说,自己以前明明很开朗的,从小就是亲戚朋友中有名的开心果,工作后在单位是同事中的知心大姐姐,经常会开导别人,帮别人解决情绪困扰,结果,现在自己得了抑郁症,感觉老天爷和自己开了个玩笑。
抑郁症的人,多数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有完美主义倾向。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如果达不到自己心中的目标,就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够努力,然后,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给自己增加压力,直到有一天,努力的结果不是自己所期待的样子,进而失去希望,变得悲观消极。他们不是不够优秀,而是无法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抑郁症易感人群第2个共同特点: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主要问题1:
缺乏关爱和陪伴。尤其是0到6岁与父母建立亲子关系的黄金时期,父母不在身边,有些人从小是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更别说什么每天一起吃晚饭,一起做游戏,睡前讲故事之类的陪伴了。
有些女孩子,由于家里重男轻女的原因,在自己懂事之后,父母突然要生二胎,给自己生了一个弟弟,父母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弟弟身上,本来女孩子就不受重视,有了弟弟以后,自己更是成了家里被忽略的那个人。这种被忽视,害怕被抛弃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恐惧,担心中,也是患上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主要问题2:
父母的控制型人格。一般情况下,抑郁症易感人群,至少有一个控制型的父亲或母亲,严重者父母都是控制型人格。
家长从小对孩子要求严格,凡事按自己的喜好要求孩子,我让你做的事情,你必须完成,我不喜欢的事,你再喜欢也不行。控制加严厉的处罚,让孩子从小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害怕犯错,害怕自己的表现得不到认可,害怕自己失去他人的认同,害怕失去爱。
主要问题3:
从小对孩子溺爱过度。凡事大包大揽,把孩子保护得太好,没有受到过挫折,养成敏感脆弱的玻璃心,当离开父母庇护下的环境,到了学校和社会,严重适应不良。不能和别人正常交往,不知道如何和别人相处。一旦和别人发生冲突,会无限放大事情的后果,不能承受自己被别人排斥和打压。遇到挫折喜欢逃避。上学时逃课,工作后翘班,动不动就祼辞。把社会理想化,凡事想得太简单,面对生活的压力,失去了父母的帮助,毫无独立生活能力可言。生活没有保障时,非常容易陷入到悲观绝望的抑郁情绪中。
抑郁症易感人群第3个共同特点:家庭氛围不和谐。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在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孩子本身和父母双方的亲子关系都挺好,但是,由于父母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差异,夫妻关系极差,大到孩子上什么学校,小到孩子是应该自己骑车锻炼身体,还是家长接送节省时间,每天为了这些生活琐事吵架,让孩子不知道听谁的好,听妈妈的话,怕爸爸伤心。听爸爸的话,怕妈妈难过。孩子左右为难,一直处在纠结和矛盾中,想从中调和又找不到方法,想回家又害怕回家。长期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非常容易得抑郁症。
以上就是抑郁症易感人群的3个共同特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标签: 人群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