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中学生性取向现状及与感觉寻求的关系,为开展中学生性教育提供参考。采用分层整群抽
样,在重庆市某区选取中学生 3 745 名完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60%(2 495/3 745) 中学生性取向为异性恋,
2.80%(104/3 745)为同性恋,6.60%(247/3 745)为双性恋,24.00%(879/3 745)为未确定。不同学校、学段、性别、生
源地、父/母教育程度、父母婚姻状况中学生的性取向人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94,P0.01;χ
2=270.292,
P0.01;χ2=19.838,P0.01;χ
2=14.743,P0.01;χ
2=17.294,P0.01;χ
2=29.593,P0.01;χ
2=15.689,P0.01),重点中学
生未确定比例(20.80%)低于非重点中学(27.70%);初中生未确定比例(35.10%)高于高中生(12.70%),异性恋比例
(56.50%)低于高中生(76.90%);男生双性恋比例(4.80%)低于女生(8.20%);农村学生未确定比例(25.10%)高于
城市学生(22.90%),双性恋比例(5.20%)低于城市学生(8.10%);父/母教育程度“专科及以下”学生异性恋比例
(68.10%、68.50%)高于父/母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者(61.90%、59.20%);父母婚姻状况良好学生双性恋比例
(5.90%)低于父母婚姻不良者(10.10%)。感觉寻求是同性恋、双性恋、未确定(OR 值分别为 OR=1.112,P0.01;
OR=1.151,P0.01;OR=0.958,P0.01;)的影响因素。可见,中学应该重视并开展学生性取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应
结合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
标签: 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