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金丹丹 通讯员 缪于冰 陈佳佳
这里是成长心理室:
关于学习,有一肚子话想说,来这里吧;
有很多生活问题没地方问,来这里吧;
对于人生有迷茫,来这里吧。
心理沟通、亲子关系、政策解读……欢迎来问(邮箱:qjwbedu@163.com),我们来答。
“双减”之后,作业少了,培训班少了,晚托班和晚自习增加了,双休日活动丰富了,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更长了,家长和孩子们各自有了点小秘密。
本期成长心理室,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些小秘密。原来,你有的烦恼,很多同学也有,原来,爸妈们也藏着不少无法直说的困惑。
本期特别感谢:杭州市胜利小学、杭州市胜利山南小学、杭州采荷第三小教育集团 吴峰 董兴芳 王悦 陈霞 蒋慧萍 林红珠 老师
同学们的烦恼,你也有吗?
1、双减后,我自主的时间多了,很想自己努力提升一下弱项,特别是语文的阅读、数学应用题、英文单词三项内容。我每天都计划着要做好多事情,但完成学校作业后就累了,到9点多要睡觉了,不要说三项,连一项都完成得不怎么样。我觉得自己好没用,想提升也没指望了,更焦虑了,怎么办?
答:字里行间感受到你努力提升自己的意愿,特别值得肯定你有自主安排学习,进取向上的心。你目前的烦恼来自于无法实现自己目标而产生的挫折感,为此你都否定了自己。这是因为你没有实现自己定的目标,没有体验到成功,并不是你没用。你看,你一下子安排了这么多任务。这怎么可能完成呢?
首先建议你把大目标分解成小任务。每天不要安排这么多内容,先找出自己最要紧的,或是最想解决的,或者是最容易做到的任务,迈出第一步。例如你可以给自己定下每天复习三个英文单词的小任务,小小的任务实现后会带来大大的成就感。有了成功体验后,你自然会加快学习节奏,甚至改变对自己的评价。
同时时间管理能力跟上。做作业之前,可以预留5分钟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作业的难易等情况做一个安排。一般来说先笔头再口头,动作慢没有关系,有行动就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是最有力量的人。如果你发现一开始无法管理好自己,那么发动你身边人的力量,寻求家长的支持,在固定的时间里做固定的事情,相信他们一定很乐意督促你。
为你特别支个小妙招:减少心理上的负担,也就是内疚感、自责感。这些感觉只会消耗你的精力和能量,对你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帮助。不要着急,平时每天完成学校任务即可。跟着学校节奏走,成绩一定不会差,反而学习能力会提升。等到双休日或者假期再跟进自己的小目标。
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是我们成长之力,恭喜你拥有了内在的动力。相信合理安排任务,提升管理时间能力后,你会实现自己的小目标,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2.双减后,我们没有单元考了,一方面很开心“没有考试”,但另一方面,没有考试压力,我明显发现自己在学习上松懈了,该如何改变这样的情况?
答:看得出来,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视,是个积极上进,对自己很有要求的孩子。
“双减”是送给小朋友们的一份珍贵的“成长礼”,让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书本走向世界,去体验不一样的成长经历。不可否认,“没有考试”于我们来说确确实实是一件好事。学习的动力并非是由考试提供的,一次考试的分数并不能很全面地反映出你各方面所有的收获与进步。学习本身是一件虽然辛苦但亦快乐的事。它的动力恰恰来自于每一次不起眼的小小成功中。一篇经历无数次修改而变得优美的文章,一道经过苦思冥想而解决的难题,一个通过千百次繁琐尝试最终取得成功的实验,一项每天艰苦锻炼而不断提高成绩的本领,都将成为你努力学习的动力。还有什么能比自己通过努力而得到成功更让人喜悦的呢?将自己的视线从“考试”这件事上转移到成长与收获上来,你的学习动力一定会比从前更充足的。
3.双减后,作业少了,空出来好多时间。老妈买了初一的课本和练习册,要求我提前学初中内容,她说多出来时间要早点向中考看齐,先自学起来。我觉得她讲得也有道理,但是又不愿重复学习。该怎么办?
答: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对学习有规划、有主见。因为“双减”,你现在的课余生活比以往轻松了,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也更多了。你对即将要学习的初中知识充满好奇,又不想因为提前预习,使得今后在课堂上感到乏味。
老师建议你可以趁现在多读一些书,你可以精读初中生必读课外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昆虫记》等(具体书目可以搜索)。因为到了中学,科目数量和难度都增加了,你未必有时间能仔细阅读每一本书。精读名著对提高你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你还可以读一读如《科学探索者》这样的科普书,既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科学素养,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理解能力,降低了今后的学习难度,这样比起预习教科书、做配套练习有趣味多了,也有益多了。
爸妈们的困惑,你知道吗?
1.同学妈妈说,学校的晚托班服务非常好,孩子每天在学校就几乎把作业全完成了,晚饭也不用给她准备。我之前没报,担心她吃不好,也担心大家一起做作业会互相抄袭或者影响,到底要不要报?好纠结。
答:“双减”并不是要减去家长的责任,所以不论孩子在校内是否完成了全部的作业,家长都要了解并监管孩子的学习情况。
很多学校为晚托设计了“1+X”课程,活动丰富,考虑到放学比较晚,有的学校还准备了点心,但据我所知小学都没有安排晚餐。毕竟晚上和家人、孩子共同就餐,聊聊家常,增进亲子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晚托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和监管,所以抄袭作业的现象基本是不存在的。至于“要不要给自己孩子报”,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要盲从。
2.双减前,我给孩子报了很多班,距离产生美,周末我们相安无事。现在和孩子天天一起,相看两厌,矛盾、摩擦很多,而我除了吼她外,束手无策。养了孩子十年了,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很失败,而且孩子马上青春期了,该怎么办?
答:“双减”之后,家长周末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多起来了,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呢?
首先,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关注点,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其次,家长要努力使自己的角色多元化,不仅仅是孩子生活的照顾者,更应做孩子的“生活指导”,成为孩子的示范者、倾听者、协商者、激励者。在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放下手机和手头的工作,与孩子一起锻炼身体,一起阅读,一起做家务,或者陪孩子看电影、做游戏、逛书店、参观博物馆、走进大自然等。当然,也要腾出一定的时间帮助孩子梳理、复习本周学过的知识,预习下周的学习内容。
家长不妨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活动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让每一个周末都过得更有意义。在陪伴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接纳、关注与鼓励,还要与孩子积极互动、愉快沟通,在活动中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渐渐地,家长就会成为孩子最信赖的朋友,无话不说的知己,亲子关系自然就更融洽了。
3.以前和孩子的交流就只有作业、考试、成绩。现在他时间多了,喜欢和我聊一聊时事、历史。但我发现自己人文素养很差,连孩子都比不上。几次下来,脸面都丢光了,孩子是不是对我很失望?但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看着孩子渐行渐远,充满了无力感、挫败感。我很焦虑……
答:“双减”后,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多了,的确会有以上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好事”,作为家长应该很高兴,因为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更看到了孩子多方面的闪光点,这样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再是之前仅仅了解的以“分数”为主的学业情况了,和孩子的交流话题也是很单一,出现孩子不愿意和家长多沟通的情况。
而孩子聊时事、历史,说明孩子比家长懂的多,懂的更全面,作为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和帮助孩子培养自己的爱好、特长,如利用节假日全家走进博物馆,亲子阅读有关书籍、影视作品等,使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也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应该明白“自己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的“良师益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标签: 成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