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家孩子总被孤立?因为你忽视了孩子的气质,抑郁症粘液质

心理健康 抑郁症 56

影片《少年的你》讲述了高中优等生陈念,在高考前夕,因为遭遇校园霸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引起了剧烈反响,很多人站出来,勇敢表达出自己曾遭遇的校园霸凌事件,有些人在中学被同学孤立,有些人在高中被同学欺负。

但其实,这样的行为不仅存在于初高中,还存在于幼儿园小朋友中。

同事小B五岁的女儿过生日,作为一个有仪式感的妈妈,同事专门制作了邀请函,购买了气球、蛋糕等生日用具,为孩子举办了一个隆重的生日party。

当天的party让同事的女儿很满意。不过一天下来,也有令同事不解的事情,比如小朋友的友谊真没有想象中的单纯,11位朋友各不认识,不到一会儿,就两两成对一起玩耍,有些小朋友玩耍时,显得很积极,但有一些小朋友比较内向,半天不与他人互动。

为什么你家孩子总被孤立?因为你忽视了孩子的气质,抑郁症粘液质

大家比较熟悉后,有的小朋友明显比较受欢迎,一呼百应,有些小朋友缩在角落,没有朋友理睬,提出的需求明显被其他朋友忽视,表达想与其他朋友玩耍的需求时,其他小朋友也表现得冷漠,不理不睬。朋友感慨,没想到儿童之间的友谊,也有成人社会的缩影,也存在漠视、压制等霸凌现象。

但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是个例。美国反霸凌网站TogetherAgainstBullying.org 的数据显示:美国 1/5 的幼儿园小朋友有过被霸凌的经历,有的学生被孤立、有的学生被拒绝,还有的学生被欺负。加拿大反欺凌网站 Stopa Bully.ca 的调查显示:加拿大全国校园平均每 7 分钟就有一起欺凌事件发生,30%的学生在幼儿园就遭遇过被拒绝、被冷漠对待等情况。

可见,即使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出现选择和被选择的情况。而是否被他人选择进入自己的交际圈,来自于每个孩子自身的交际能力。

为什么你家孩子总被孤立?因为你忽视了孩子的气质,抑郁症粘液质

一、孩子四种气质类型,影响孩子的交际能力 《儿童早期社会交往的影响因素 》提出,在儿童陈述不喜欢的小朋友的理由中, 大多数是因为对方经常被老师批评,不听话 ,不与他们交流沟通,而并非是仅仅是与对方发生摩擦,看对方不顺眼。

其中,孩子被孤立、被冷漠对待的最主要原因是,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不合群,在热闹的群体中,总是躲在角落。其他人欺负他时,他会选择隐忍,甚至会不予理睬,有时候还会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同学。

《气质和儿童同伴交往类型关系的研究》一文提出,孩子的上述行为,其实和孩子的气质有关,气质影响孩子的交际能力,影响孩子同伴关系的构建能力。

气质,指个体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度、指向性等。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液体的配合比率不同,形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500年后,古罗马时代医学家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个体有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不同的气质类型拥有不同神经活跃度,造就不同人格。

为什么你家孩子总被孤立?因为你忽视了孩子的气质,抑郁症粘液质

胆汁质(bilious temperament),个体情感发生迅速、强烈,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这一类型的人大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多血质( sanguine temperament):个体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例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黏液质(phlegmatic temperament):个体易养成自制、镇定、踏实等品质,但也冷淡、迟缓、固执,这种人反应性低、情感不易发生,也不外露。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

抑郁质(melancholic temperament):个体思想敏锐、细心、想象力丰富、情绪深刻,多疑、孤僻、忧闷、怯懦等,这种人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他们反应速度慢、动作迟缓、说话慢慢吞吞。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巴甫洛夫根据动物实验,提出四种气质类型的人物,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性、抑制性不同,其中:

胆汁质:高级神经活动兴奋性强,处于不平衡、不可遏制状态,所以易燃易爆;

多血质:高级神经活动兴奋性强,处于平衡灵活状态、神经活动灵活,所以反应快,情商高;

黏液质:高级神经活动兴奋性强,处于平衡但不灵活状态、神经活动偏向安静型,所以反应慢;

抑郁质:高级神经活动不兴奋,处于较弱的状态、神经活动偏向安静型,所以出现不爱说话、反应慢、不善交际的状态。

为什么你家孩子总被孤立?因为你忽视了孩子的气质,抑郁症粘液质

由于粘液质和抑郁质孩子神经反应不灵活,幼儿园中,最容易遭受霸凌的孩子,正是粘液质及抑郁质的孩子。

二、抑郁质孩子与粘液质孩子—儿童中更容易被霸凌的孩子 《气质和儿童同伴交往类型关系的研究》一文提出,儿童的同伴关系部分地取决于同伴之间的期望、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与这个儿童的气质相匹配如何。换句话说, 并不是都能与同伴的期望和教师期望相吻合。

从3岁开始 ,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已形成了不同的同伴交往类型 , 各儿童在同伴中的社交地位 、关系不同 。有的儿童在同伴中很受欢迎 、被接纳、喜爱, 同伴交往地位高 ,关系和谐;而有的儿童则被同伴所排斥、拒绝 ,同伴关系紧张 ,地位较低 ;还有的儿童被同伴所忽视、冷落, 不为同伴所重视。

而这些行为的背后,研究发现 ,儿童往往根据教师态度或能否达成同伴期望来评价同伴。

被拒绝型儿童形成的原因常常是因为老师批评他,行为不符合老师期望,也就是老师经常说的,班级中的捣蛋鬼或班级中的小透明。

被孤立型儿童是因为教师经常无视孩子,孩子的行为不受重视,或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时,显得孤僻冷漠,这些,都与孩子的气质有关。

为什么你家孩子总被孤立?因为你忽视了孩子的气质,抑郁症粘液质

粘液质的孩子反应速度较慢,对同伴的需求回应慢,不善于交际,有时候,他们会对不熟悉的新环境感到焦虑,表现出社交退缩,往往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容易被老师忽略,容易成为班级的小透明。

抑郁质的孩子,多疑、孤僻、忧闷、怯懦,这类孩子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他们的心理反应速度慢、动作迟缓、说话慢慢吞吞、多愁善感,和同伴交往时,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别人。

如《少年的你》中,陈念胆小怕事,做事唯唯诺诺,对待同学小心翼翼,却成为魏莱欺辱的对象。

因此,粘液质孩子与抑郁质孩子,因个人气质孤僻冷淡,不善交际,无法达成老师的期望,也无法积极回应同伴的期望,在幼儿园中,更容易被孤立被忽视。

相反,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孩子,精力充沛、神经反应快,他们能很快地进入角色, 很容易开始交往,受到教师关注,成为同伴的核心,不容易被欺凌。

如果幼儿期,孩子形成粘液质与抑郁质等气质类型,孩子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受阻,不能正常地与同伴进行交往,为同伴所拒绝和忽视,那么,幼儿可能会失去学习社交技能和学习技能的良好机会,不仅遭受霸凌,还可能对其社会化和良好人格形成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因此,家长培养儿童时,还需要培养孩子的气质,让孩子远离抑郁质,拥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关注带来儿童地位发生改变,孩子有底气去嘲讽他人,欺辱他人。因此,气质类型影响孩子的交际能力,影响孩子之间的同伴关系。

为什么你家孩子总被孤立?因为你忽视了孩子的气质,抑郁症粘液质

三、正确培养孩子气质类型,减少抑郁质与粘液质,防止孩子被欺凌 过去分析儿童同伴关系,人们往往从儿童的道德品质方面来评价儿童 ,认为被拒绝儿童是攻击 、破坏、霸道等 ;被忽视儿童是不会关心别人的 、自私的等等。但经过心理学研究后,发现是气质在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而不是他们的道德品质。

抑郁质、粘液质儿童反应慢,不愿意主动去接触其他小伙伴,胆汁质和多血质反应快,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环境,因此,孩子交际能力强。

所以作为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好气质很重要。

《儿童早期社会交往的影响因素》一文提出,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等会影响孩子的气质形成,婴儿期是孩子形成个人气质的关键期,家长需要注意。

(一)婴儿时期与母亲建立亲密依恋关系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说,对孩子们来说,父母的注意和赞赏是最令他们高兴的。

儿童气质的形成,和母亲与孩子的亲密程度,母亲对儿童的关爱有关。

《儿童早期社会交往的影响因素》一文提出,亲子关系依恋度影响儿童参与社会交往的态度 。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弱社交退缩行为的产生 ,即孩子能够积极社交;消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强社交退缩行为的产生,孩子自闭不愿意社交。

约翰·鲍比在考察了婴儿和抚养者的情感依恋后, 提出了依恋理论,指出亲子依恋有利于婴儿生存, 能满足婴儿依附需求,有助于培养婴儿的社交安全感。

为什么你家孩子总被孤立?因为你忽视了孩子的气质,抑郁症粘液质

其中,亲子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安全型关系:这类婴儿的母亲对孩子关心和敏感。体验到这种依恋感情的婴儿 ,知道母亲的负责与亲切, 能在陌生情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 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快乐和自信。

第二种是焦虑 —矛盾型关系 :母亲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 。当母亲离开时孩子表现得非常焦虑、极度反抗。别的大人不易让他们安静下来 ,这些孩子害怕陌生环境。

第三 种是回避型关系:母亲对孩子不很敏感 。孩子则对母亲疏远、冷漠。当母亲离开时不特别焦虑, 母亲 回来也不特别高兴 。

依恋理论家对不同的依恋类型做了进一步的观察,指出, 不同的亲子关系影响到孩子以后人际关系的建立。

如果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 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值得信赖的,乐于交际、想成为人际中心,神经反应快,环境适应性强,会形成多血质或胆汁质等气质。反之, 如果婴儿的依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他就会对自己形成较差的印象,认为自己不可爱、不值得信赖,人际交往淡漠、不主动,容易被孤立、被拒绝、被忽视,严重者,会遭受校园霸凌。

约翰·鲍比说 :“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止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 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欢 迎 。”

可见, 人际关系的早期经验就已成为儿童后期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 所以,母亲在孩子婴儿时期,不单只是负责喂养婴儿, 更要减少消极情绪 ,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还要满足对婴儿的敏感需要 , 并经常与婴儿身体接触, 建立亲密的亲子依恋关系,才能让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为什么你家孩子总被孤立?因为你忽视了孩子的气质,抑郁症粘液质

(二)父亲积极情绪影响— 首因效应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 ,家庭的人际交往方式 、氛围,影响儿童早期的社会交往能力,影响儿童的未来行为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婴儿在母亲怀抱中,除了母亲带来的亲密感之外,最先感受的,就是父亲的情绪,如父亲对母亲的情绪、父亲对孩子的情绪,父亲对他人的情绪。

《父亲情绪表达与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婴幼儿气质的调节作用 》一文以315 名 12~36 月龄婴幼儿家庭为研究对象,考察父亲情绪表达、婴幼儿气质与其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发现父亲积极情绪表达对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消极情绪表达对其社会情绪能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父亲积极情绪表达,能够在短时间内消除婴幼儿内心的不安全感和抵触,婴儿能够顺畅与父亲交流,模仿父亲的行为,在与父亲的互动中,胆子更大安全感更足。

父亲消极情绪表达,则可能使婴幼儿处于不安全的情绪氛围中,心中惶恐不安,极度缺乏安全感,与父亲间的互动和游戏也会减少,从而减少了模仿或游戏行为,后期成长中,儿童并没有交际的概念,性格淡漠,气质孤僻,难以融入集体中。

《爸爸去哪儿6》中,杨烁“诈尸式育儿”成了家长们热议的焦点,杨烁因为缺席儿子的成长过程,不懂照顾孩子的感受。所以即使是短暂相聚时间,也是动不动指责贬低,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儿子杨雨辰在父亲杨烁身边,局促不安、手足无措,一副畏惧父亲的样子。和同伴相处时,杨雨辰也总是小心翼翼,反应缓慢,不如其他孩子活泼。

为什么你家孩子总被孤立?因为你忽视了孩子的气质,抑郁症粘液质

可见,杨烁的育儿方式,已经影响了儿子杨雨辰和其他孩子交往的能力,对孩子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父亲的消极情绪越多,如与母亲吵架、不尊重母亲,不关心孩子等,对婴幼儿的成长就越不利,婴幼儿处于消极的情绪氛围中会变得更加任性,凡事斤斤计较,表现出更多的破坏和反抗行为,从而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就越低,成为幼儿园被鼓励、被欺负的对象。

所以,作为家庭情绪氛围的主要营造者之一,婴儿时期,父亲协助母亲照顾婴儿时,需要努力为婴儿创设积极生活氛围,如与孩子的母亲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尊重孩子的母亲,关爱孩子的成长,减少负面情绪的表达,这样,孩子才能积极与父亲互动,产生有利的首印效应,为婴儿社会情绪能力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是婴幼儿成长的第一约束力,家庭教养方式不同,会塑造出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影响孩子的交际能力,因此,正确的教养方式,才能培养优良的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才能让孩子构建良好的交往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Baum- rind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种类型 :

第一种专制型:父母决定孩子的一切活动 ,子女只能无条件服从 。有关行为标准的是非对错, 也全由父母裁决 。如果子女行为有偏差, 不弄清原因便给予惩罚。

第二种宽容型:父母对子女不刻意订规范 , 对孩子的要求, 父母会尽力满足 ,在能力培养上 , 父母也不刻意要求标准, 让孩子随其个性和兴趣自由发展 。

第三种权威型 :父母为子女所订规矩 , 合情合理 , 以身作则 , 鼓励孩子独立探索, 亲子间若有争执, 父母不以独裁专断方式处理, 而以说理的方式, 让孩子表达意见。

那么,那种方式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呢?根据Baum- rind的结论,相对于专制型和宽容性,权威父母教养出来的儿童除独立、负责 外, 还表现出友善、助人 、合群、自信等特征。

为什么你家孩子总被孤立?因为你忽视了孩子的气质,抑郁症粘液质

因此 , 父母在教养儿童时 ,除了定规矩外, 还应更多关爱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做一个权威性父母。

1、包容孩子,容许孩子犯错:犯错是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比起犯错更重要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权威性父母不仅能承认自己的错误,也能包容孩子犯错,容许孩子在错误中,持续成长。

2、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倾听者:孩子的语言有内容,有情绪,有发泄,作为父母,就像一个吸尘器,把孩子要倒出来的东西统统收容进来,再用合理的方式反射出去,孩子看到,听到,就会把这种合理的方式接收进来,成为日后他的东西。

3、让孩子快乐成长:作为父母,面对孩子,没有斗争,没有输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自己怎样能长得更好,为了这个目标,能够调整自己的育儿观念,能够接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综上所述,孩子在幼儿园被拒绝、被隔离,遭受幼儿园的校园霸凌,除了孩子人性善恶的天然因素,更主要的是孩子能否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否主动与其他孩子沟通。而影响孩子人际关系的关键一环,就在于孩子的气质。

婴儿时期,父亲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母亲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后期,父母采用权威性教养方式,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标签: 粘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