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头昏、眩晕分不清?三种感觉不同的症状,代表不同的疾病

心理健康 91 0

来源:西安交大二附院

生活里,我们会出现一种晕晕乎乎的感觉,有人说是头晕,有人说是头昏,有人说是眩晕,这三种感觉不同的症状,代表不同的疾病。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有时根据您发病时症状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能够初步判断您晕晕乎乎是否属于神经科急危重症,避免漏诊。

头晕、头昏、眩晕分不清?三种感觉不同的症状,代表不同的疾病

头晕、头昏、眩晕头晕 包含了头昏、眩晕,不稳感及晕厥前状态。

头昏 是阵发或持续性的大脑不清晰感,头昏头沉、头胀、头部发紧感等常见因素:高血压,精神因素如抑郁障碍、慢性躯体疾病等;有时可能是生理过程:睡眠不足、疲劳、长时间加班熬夜等。

眩晕 是患者主观对静态的周围客体或自身位置产生了运动错觉,表现为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摇摆不稳、波浪起伏、跌落感,严重可有恶心、呕吐、多汗等。

我们主动运动,例如走路、跳高、体操、起床、翻身等等,这些动作都是需要机体克服自然力的束缚,而这个过程同样也需要平衡的机制。仅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我们在地球上的活动有效与安全。显然,平衡因运动而生,运动也需要平衡的保障,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的,都离不开平衡机制。

人类的运动需要平衡,平衡确保了姿势的稳定和运动的协调。实质上,平衡调节是一种神经反射,包含着反射弧的多种生理学要素,而前庭器官则仅仅是其中的部分,主要服务于静止和运动的平衡过程。运动感是大脑通过前庭器官对运动的解读,而眩晕则是这个解读过程中产生的错觉,即空间位置感的错误感觉。脑干的前庭神经核汇集了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系统,共同承担着朝向大脑的平衡输入。

简单地说,这就是静止与运动的基本概念。人类的平衡机制保证着生活中的这两种状态,即姿势的稳定和运动的协调。运动中, 需要保持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以求整体的平衡,不至于跌倒。其实这些例子随处可见,无论水中遨游的鱼抑或空中飞翔的鸟,还是陆地生活的人,保持姿势的稳定与运动的协调都是赖以生存的基本功能。我们将这类身体的保障机制称为平衡调节,而司理这种调节功能的组织、器官和结构统称为平衡系统。倘若这个调节机制遭到破坏,就会产生姿势不稳和运动失衡,我们将这些状态统称为平衡失调。临床上,头晕和眩晕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使患者视觉模糊,不能保持姿势,而且,运动时也不能平衡,甚或很容易跌倒,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活动,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医学问题。

平衡系统平衡系统的外周部分主要包括眼、耳和躯干及四肢。其中,感觉的主体是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三个系统。

通过这些器官感知自身或周围环境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启动神经的传导过程,最终形成皮层的感知,这种感觉名为平衡觉。

按照类型与功能,平衡感受器分别以视觉 、前庭觉和本体感觉三种生理学形式加以体现,各自存在着明显的特征。

例如,眼睛参与平衡的感觉过程,光线作为基本的刺激,最后产生视觉,否则不能够发挥平衡的感觉功能。

例如黑暗环境或者闭上双眼,屏蔽了外界的光线,无法产生视觉,眼就不能够参与平衡的调节过程。因此,盲人或视觉障碍患者的平衡感受中没有视觉的参与。

本体系统的感觉器主要位于关节、韧带和肌肉内,司理着身体静态的平衡,与姿势的稳定密切相关。倘若患者因骨折而长期卧床,这种平衡感受功能就可能大打折扣。相形之下,前庭感受器主要是司理运动的平衡感受。在黑暗或闭眼状态下,眼睛不能够得到光线的刺激,屏蔽了视觉参与平衡调节的可能。人体运动时,内耳的前庭觉承担着这种状态下的感觉,有效地参与平衡过程。闭眼和静止时,视觉与前庭觉均不能够发挥作用,唯有本体感受器的功能,感受着不同位置时人体的空间状态。由此可见,这些平衡感受器及其功能均属于条件反射,即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够发挥作用。但是,在脑干的前庭神经核水平,这三种传入性感觉信息形成交汇,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

主观上,眩晕就是头重脚轻,也可能意味着脑昏眼花,走路飘飘,左右摇摆,如云里雾中,等等各样的诉说,以至于医生接诊时,如不进行必要的引导,都会雾里探花不知所云。生活里,关于眩晕的理解,关于眩晕的描述,各形各色,很难用三两句话做一归纳。当然,眩晕也是一种疾病的体验,轻者仅有天旋地转,步态不稳,时有恶心和心悸等;严重者闭目卧床,畏惧翻身或动作,剧烈的恶心和呕吐,滴水难进,生活不能自理。单就一个病种而言,眩晕可能合并的症状很多,因为前庭系统与诸多结构、功能和系统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很容易合并诸多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常将眩晕分为中枢和周围性眩晕两种类型。其中,这两种眩晕的不同主要在于中枢性眩晕的发病位于头颅,例如脑干、小脑、皮层等;而周围性眩晕则主要是指大脑以外的病变,例如耳、眼、关节、肌肉和韧带等。解剖上,脑干的前庭神经核是两者之间的分水岭。从危害程度上讲,中枢性眩晕对于生命的危害较周围性眩晕更大,血管源性眩晕常见于后循坏缺血梗死,神经科医生可以准确迅速识别,影像学核磁共振薄层扫描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高龄,血管危险因素较多,反复眩晕,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人后循环梗死发生率较高,因此,对此进行正确的甄别十分重要。

标签: 精神疾病的种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