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狂躁尖叫时而闷闷不乐 她被当成精神分裂和抑郁症 其实是患上了这种病

心理健康 73 0

12月19日,是杭州市精神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成立七周年的日子。

从刚开始的零星接诊精神疾病疑难病症会诊到如今几乎每天都会有省内甚至省外的患者和家属慕名前来诊疗中心求医,7年间,杭州市精神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一步步夯实脚印,以患者为中心,扎实推动精神疾病疑难杂症的精准诊断向高水平迈进,杭州市精神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的诊疗模式和诊疗水平已迈入全国一流水平。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杭州市精神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陈致宇表示,成立诊疗中心的初衷,是为那些深受精神疾病困扰而一直没办法得到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患者提供专业的帮助。

“这些患者患病,到处奔波看病,因为一直得不到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照料负担,我们成立诊疗中心,开展疑难疾病会诊,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和家庭负担。目前,不仅省内,省外的福建、江西、安徽、湖南等地都有患者找上门来。”陈致宇坦言 。

高一男生行为怪异 对生活和学习都不主动父母2年前讲的一句话 他要反反复复追问今年9月初,刚开学,杭州市精神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陈致宇主任的诊室,走进来一家三口,男生高高帅帅的,但看起来整个人无精打采。一旁的爸爸妈妈,神情焦虑。

“陈医生,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到处看病,可这孩子越来越严重了,你要帮帮他啊。”孩子妈妈一开口,声音有点哽咽。

父母第一次发现儿子小伟(化名)不对劲,是在高一。那时小伟刚上高中,父母发现小伟行为怪怪的,变得不爱读书,不愿意去学校,生活上也不积极主动。

“我们问他为什么,他总说学校环境太差,和同学处不好关系,老师也不喜欢他。可事实上,学校各方面环境都不差,并且班里也没有同学欺负他,老师也很关心他。”

更让父母觉得奇怪的是,小伟似乎有点“强迫症”,一点点很简单的小事,他都要跟父母“争论”个明白。父母2年前说的一句话,他都记着,并且反复追问,当时是不是这么说的。“他反复问我们,要问的非常清楚,我们顺着答也不行,反着应也不对,感觉他好像强迫症一样,有时候甚至自问自答。”

看小伟不太对劲,父母带他去当地医院精神科就诊,医生诊断小伟为精神分裂,住院出院折腾好几次,医生也换了好几个,但小伟的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有恶化的趋势。

在详细了解小伟病史后,陈致宇觉得小伟的病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他发起了疑难疾病多学科会诊,由从事重型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障碍诊断的三位专家一起讨论分析小伟的病情,是不是精神病性的症状,是不是客观因素引起的情绪的反应……

2个多小时讨论后,专家们得到的统一观点是,小伟尽管表现出怪异的行为,但这并不是精神病的症状,他也没有典型的抑郁症状,最后,专家们一致考虑小伟为人格障碍,不是之前诊断的精神分裂症。

“诊断不同,治疗的方案就完全不同。因为之前的医生都把他当精神分裂症在治疗,吃了很多相关药物,人变胖也变得迟钝了。明确诊断后,我们给他调整用药,强调心理治疗为主,辅以小剂量的药物。之后,这个患者的反复追问改善,跟父母的沟通也改善了。后来重新进入课堂,能坐得住听课,能完成作业,虽然跟同学的交流还欠缺些,个性上的问题,我们还会继续提供心理治疗和帮助。”陈致宇说,精神疾病的精准诊断非常重要,有的本身并没有到严重精神疾病的阶段,如果盲目下定论,之后再改变诊断就会变得不容易。

时而狂躁尖叫时而闷闷不乐初一女生被当成精神分裂和抑郁症杭州市精神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专家共同会诊其实是患上了适应障碍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二科主任汤剑平主任医师,想起最近多学科联合会诊的一个小患者,颇有感慨。

2个多月前,佳佳(化名)由父母陪着找到汤剑平主任。

佳佳父母说,佳佳读初一时,一次在学校食堂排队打饭,跟同学起了争执后受了委屈还被老师误会批评,她很生气,之后慢慢地,脑子里就经常会出现一些受委屈被误会的场景。

之后,她就开始抗拒去学校上课,认为老师和同学都在排挤他,在家里情绪也不稳定,有时候狂躁,会突然大声尖叫,但有时又变得特别沉默,总是闷闷不乐,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和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行为越来越怪异。

家人带她去当地医院精神科检查,医生判断她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给她开了药,吃了几个月,不见起色,情绪始终不稳定。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处不好,讲话极端,在家里,脾气暴躁的时候甚至会突然掀翻桌子,无缘无故打妹妹。

家人给她换了个学校,还是没有改善。她总觉得老师同学针对她,看到同学们在一起玩闹,她会联想到自己被欺负的场面,好几次,她躲在操场角落,独来独往。老师见状有点担心,通知父母带她回家。

家人又换了家医院带她看病,这次,根据佳佳表现出的不想跟人交流,很悲伤,经常发脾气,经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有抑郁的表现。当抑郁症治疗了一年半,还是不理想。

最后,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家人带佳佳找到了市七医院精神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

汤剑平主任联合医院儿童心理科、精神科专家,并邀请神经内科专家共4人,为佳佳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

在和佳佳聊天过程中,佳佳说起了自己儿时的经历。佳佳父母在南方城市做生意,佳佳的幼儿园和小学也是在那边读的。因为是异乡人,读幼儿园和小学时,佳佳曾受过委屈,但父母没有重视。读初中后,回到了浙江,但还是觉得人生地不熟,加之后来在食堂再次被误解,导致她脑子里反复回想起以前受创伤的场景,会有胸闷气急甚至透不过气的感觉,还常常做噩梦,不愿去学校读书。

听完佳佳的病史陈述,经过精神检查和体格检查,以及追问家族及患者个人成长史,做了相关检查,专家们一致认为,虽然佳佳有抑郁焦虑的情绪,但并没有达到抑郁症及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最后确诊佳佳是适应障碍,跟她的遭遇、心理社会因素和个性有一定关系。专家们调整了对她的治疗,侧重于做心理治疗,调整患者对事情的看法,学习管理情绪,同时辅以药物治疗,佳佳正在慢慢恢复。

双相情感障碍病史10多年病情危重精神科重症医学科联手救回患者“许多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会伴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如果只重视精神疾病的治疗,忽视躯体疾病,患者的生命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个时候,往往需要精神科和重症医学科联合诊疗,非常考验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医生的技术。”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五科主任夏泳说道。

前不久,52岁的沈女士(化名)被紧急转诊到市七医院。

沈女士10多年前被确诊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状的躁狂发作,一直在当地的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药也是吃段时间停段时间。病情稳定的时候能上班能做事,看起来好好的,病情发作时,甚至有自残的行为出现。

2个多月前,沈女士再次出现行为混乱,话多,情绪不稳定,家人把她送进医院治疗,经过两个月住院治疗病情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连女儿也不认识。

当地医生向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联盟发起单位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求助,通过双向转诊,把沈女士紧急转诊到市七医院进一步治疗。

“来的时候是傍晚6点多,当时人已经处于谵妄状态,意识不清、胡言乱语、冲动打人。完善相关检查,发现血象很高,肺部CT显示重症肺炎。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为I型呼吸衰竭。我们采取多学科诊疗模式马上请重症医学科协同处理,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改善通气功能和体内酸碱平衡,精选抗生素,调整情感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品,加强营养支持。”夏泳说,经过精神科和重症医学科多学科联合诊疗,迅速纠正了沈女士的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状态,通过调整她的内环境,沈女士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意识状态慢慢恢复。患者的状态恢复的蛮好,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经过15天的治疗康复出院。

夏泳表示,病程较长的精神疾病患者,本身自我照料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也欠缺,一般来说身体状况都不会太好,容易共病其他躯体疾病。“像沈女士这样的情况,如果只注重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忽略她存在的其他问题,如肺部感染等问题,就容易措施早期纠正问题的机会。”夏泳说,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的好处在于提高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走一个诊疗规范容易,同时走四五个诊疗规范,孰轻孰重,焦点在哪,哪个先走,处理这样的病人,对医生和护理团队的要求非常高。”

7年会诊近3600例精神科疑难疾病未来将定期开展多学科会诊达到更精准的诊断 制定更规范的治疗从2013年成立杭州市精神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至今,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已会诊了近3600例精神科疑难疾病,为患者和家属带去了希望的曙光。

时而狂躁尖叫时而闷闷不乐 她被当成精神分裂和抑郁症 其实是患上了这种病

诊疗中心专家团队多次为市民提供免费精神(心理)咨询 医院供图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致宇强调,很多精神疾病,不同时期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不一样的。有时表现为精神分裂,有时表现为以强迫症为主,有时又有抑郁症的表现,这些都会引起医生诊断和侧重点不同,治疗的方案也不一样。通过精神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的规范诊疗,能为患者带来更精准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

陈致宇说,杭州市七医院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精神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为抓手,鼓励县域其他医疗机构精神专科医生都能参与进来,学习和掌握精神科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诊疗服务。

“接下来,我们每周会开展疑难疾病会诊,聘请国内知名精神科专家组成顾问专家团成员,面对面为患者会诊。作为浙江省内最大的精神心理疾病专科医院,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促进民众心理健康努力。”陈致宇表示。

通讯员 | 李彬

时而狂躁尖叫时而闷闷不乐 她被当成精神分裂和抑郁症 其实是患上了这种病

标签: 抑郁狂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