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患者的心声:还是等一下再做吧

心理健康 44 0

  什么是拖延症?

  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

  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的推迟行为。“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目前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

  举例:

  1.一个人认为自己7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离期限还有1天的时候依然一点不着急,直到最后当天忘记或者赶上了个末班车。

  2.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促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

  3.最后拿到成绩的时候,有的人成绩往往不是很差,有的人压跟就错过了比赛,这样子前者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在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的心态,而后者就形成了邋遢的局面,长引以往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盲目的自信或自悲。

  4. 有人统计,有拖延症的人和人群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更高职业地位。当然并不是拖延症使他们事业成功,而是事业可能成功的人才更有压力和追求完美的心态,而使他们容易患拖延症。所以至少说明你很可能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基础条件。

  5. 拖延症的情绪基础是焦虑,就是过分担心可能性不大的威胁。焦虑情绪有其进化上的优势,有人统计,换焦虑症的人比其他人更少死于意外事故,因为他们总是对周围保持警觉。但是过度的警觉只是浪费了大量心理资源。当你自己都觉得自己处于无意义的焦虑的时候,要放松一下,往往会减少拖延。

  6. 拖延症的身体基础是疲劳。当你觉得疲劳的时候,自然会把事情向后拖。

  疲劳又有真的疲劳和焦虑产生的疲劳两种。

  7. 应该做的事情太多,又完全抑制了喜欢做的事情,就容易患拖延症。

  拖延症的高效治疗法: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拖延症的认知误区在于追求完美。所以当你觉得“等一等再办可能让事情办得更好”的时候,问自己一下“现在就办,是否一样可以做得一样好?”如果是,现在就办吧。即使你确实觉得等一等会办得更完美,也要提醒自己:“现在就办,至少可以多办一点事情,量的积累也可以产生质的飞跃。”如果真的最后一刻都能顺利完成,而且完成得不错,为什么还要提前准备呢?

  锻炼身体,科学地放松。对于成年人,锻炼身体带来的收益不会马上见效,甚至短期会让自己更疲劳,应注意坚持,增加有氧运动。

  给自己定个非常细的目标,做好后给自己一点奖励。

  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往往不会拖延,但现实社会里,应该做的事情要多于喜欢做的事情。即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我们自己,从工作中寻找快乐,并且接受它,适应它,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


标签: 心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