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堂:我们为什么容易相信专家?

心理健康 23 0

  心理导读:现在不管看文章或是电视节目,总是会出现一些神奇的称号,像是真神奇的生活家、XX达人、宅神..等,这些自封或被封的莫名称号背后都有个目的,就是要阅听众接受这些人是个专家,接下来讲的内容才容易取信于民。很多人可能会说:别傻了我还是有判断能力的,不会因为他是专家我就相信,他乱讲我也是不接受的。真的吗?人是否真能如此理性的对事不对人?如果专家跟一个普通人都说了一个错误的讯息,一般人对于讯息的接收程度会有不一样吗?    ---www.xinlile.com

 



心理学堂:我们为什么容易相信专家?

 

  现在不管看文章或是电视节目,总是会出现一些神奇的称号,像是真神奇的生活家、XX达人、宅神..等,这些自封或被封的莫名称号背后都有个目的,就是要阅听众接受这些人是个专家,接下来讲的内容才容易取信于民。

 

  很多人可能会说:别傻了我还是有判断能力的,不会因为他是专家我就相信,他乱讲我也是不接受的。真的吗?人是否真能如此理性的对事不对人?如果专家跟一个普通人都说了一个错误的讯息,一般人对于讯息的接收程度会有不一样吗?

 

  研究者让一群人阅读一篇关于人每天需要睡几小时的文章,每个人看到的文章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文章结论有很多种,分别是认为睡眠时间从8小时到不睡都可以。跟部分参与者说这篇文章是个诺贝尔奖得主写的,跟另一群参与者则说文章是个YMCA经理所写的,这些参与者读完文章后会被询问说相不相信这文章的说法。

 

  结果发现,诺贝尔奖得主说人可以完全不睡觉这么扯的话都有人会相信,但YMCA经理最离谱只能说到2小时大家就会不信了。由此可知,专家讲的话确实大家都比较相信,而且就算讲得比一般人离谱也没关系,人们还是会相信的,这样听来是不是有点怪呢?

 

  这样的心理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活中的未知常感到不安全,往往会想要赶快抓住一个答案才安心。不论是考卷上或是生活情境上,遇到不确定或没有正确解答的时候,就总会开始对自己没有信心,会希望老师能够赶快给一个标准答案才能安心,因此专家的说法就成为了最好的解答了。但生活中并不像是考卷是非那么简单,常常一个状况的发生都是许多选择融合而产生的,因此得注意专家所提供的讯息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很可能还有其他不同角度或立场的说法。

 

  对于专家的说法还有一个角度要去思考,就是所表达的意见是否真是他的专业。有不少专家名嘴有名气以后就当起海巡来了,管事情管到海边去,连不是他专业领域的事也要管,但还是会有很多人买单接受他的说法,这有可能是受了「月晕效应」的影响。

 

  当我们看到一位扶着老太太过马路的人,或者在大众交通工具上看到让座的人,就常会觉得他们真是好人,想像他私底下一定也是个充满爱心、奉公守法,而且品德良好的人。这种「看到别人有一点好,就以为他什么都好」的想法,就叫做「月晕效应」。而一般人看到专家在某方面学有专精,就很容易以为他在其他方面也都很好、懂很多,要知道很多教授、博士都是生活白痴啊。专家并不是什么都懂,别把他说的话当作圣旨了。

 

  由以上两个心理效应可知,人们的心理是不自觉地较容易相信专家,也正因为此我们更应对专家说法小心一点。不是说不要相信专家,他们的看法确实是很值得去参考,毕竟能被称为专家就有其不同于一般大众之处,但千万别忘记了专家也是人,他的知识跟观点也是有限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他们说的话当作是意见参考,而不是当作唯一遵守的道理,尽信专家不如无专家啊。

 

  (本文感谢高雄医学大学心理学系张满玲助理教授提供谘询)

 

  参考文献:

 

  Communicator discrepancy, source credibility, and opinion change. link.

 

  (文/洪群甯、蔡宇哲 | 来源/泛科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