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员Norbert Schwarz和Spike W.S. Lee在测试中提到了一些我们最常用的浪漫隐喻。他们想知道:像说你的伴侣是你的“另一半”或你的“灵魂伴侣”更好?还是把爱当做是一次“旅程”以及为“你们携手走了多远”而自豪更好? ---www.xinlile.com
恋爱心理学:把爱当做一次旅程
“为另一个人而创造”的观念可能看上去很浪漫,但研究表明,当说到要让一段关系成立,这不是一种坚实长久的想法。
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员Norbert Schwarz和Spike W.S. Lee在测试中提到了一些我们最常用的浪漫隐喻。他们想知道:像说你的伴侣是你的“另一半”或你的“灵魂伴侣”更好?还是把爱当做是一次“旅程”以及为“你们携手走了多远”而自豪更好?
这些观点被分成两类——共同体(“我的另一半”)和旅程(“我们携手走了多远”)——去测试恋人之间的关系愉悦度。让恋人通过文字、画面和非文字任务这三种方式来想象这些隐喻类型,就像拼图一样——研究员发现抱着“共同体”心态的测试者更难处理好恋人关系矛盾。
“当人们从共同体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关系——即他们是‘为了对方而造’的之类——这让他们在出现冲突时更受伤害,”Schwarz对赫芬顿邮报说到,“因为冲突表明或许你们并不是‘为对方而造’——毕竟你们正在反抗对方。”
另一方面,抱着旅程的心态的人们无论他们冲突与否都会为他们的关系感到同样的愉快。这种想法在传统的结婚誓词中言犹在耳(“无论是好还是坏,富有还是贫穷……”)。
“现在从这个角度思考冲突实际上改变了冲突的影响,”Schwarz说,“这实际上是件好事情:你们正在争吵但你们依然在一起。所以你们克服了过去的这些困难,你们也将会有很大的可能性去客服将来遇到的困难。”
浪漫的象征无处不在,从小说像《伟大的盖茨比》(关于“共同体”,如果你同意盖茨比和黛西·布坎南是“为对方而造”),到电影像《恋恋笔记本》(关于“旅途”,如果你细想诺亚和艾莉忍受了多少次的冲突),并且它们看上去都没有对这个或那个有文化倾斜。
Schwarz做了媒体分析后发现,两种理论在文化中都同样流行。他也写到不管是“共同体”还是“旅程”,要吸收同化这些概念确实取决于恋人发展的背景——很多恋人都在两种思想之间徘徊。这就是为什么背景对于弄明白这些暗喻怎样影响人们推理抉择大有益处,尤其是当你们十分珍惜彼此间的关系时。
这项研究的结果建议,虽然很难做到,但还是尽量避免零冲突,愚昧的编故事会让你对你的伴侣有所不满。
“乐观的看法就是你相信‘为了对方而创造’以及从此以后每一件事都将会很美好但出来的结果可能会让你感到十分的失望。”Schwarz说,“你们或许经常相互不同意而且事情并不会总是很美好,但还是很值得你们去克服这些困难。”
(译者:FiFi 来源:Nhzy资讯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