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情感树洞|面对心理问题,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和“别人”

心理健康 197 0

树洞提问:

两年前,我与一对夫妇发生口角,对方态度很凶,我也没有退让,对方骂我,我怼回去,最后导致双方产生了冲突。过去这么久,我忘不了这次冲突给我带来的伤害,很委屈,觉得改变了我很多,包括对男女关系的看法、性情,我几乎每天都会想,觉得那件事改变了我的人生,但是身边的人说没多大的事,不至于一直放不下。

我很疑惑,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好,还是这件事会一辈子跟着我。我很难如别人所说,让自己对这件事放手,它好像一直在影响着我的生活。

情感树洞|面对心理问题,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和“别人”

本期心理专家团专家蒋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赛林纳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

从描述的情况判断,提问者可能出现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因为与他人的冲突事件,产生的情绪与压力没有及时处理,导致迁移、内化,形成长期阻滞的负面感受,进而改变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从症状的延续时间、痛苦程度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来说,已形成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可以考虑神经症倾向,建议接受专业帮助。

只有专门、持续、深入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才能切实改善心理症状,我们在这里进行的公开问答,则更偏重共性的知识科普、观念启发、建议倡导等等。以下就分两个方面,给提问者和“别人”一点建议。

情感树洞|面对心理问题,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和“别人”

解决问题, 而不是强化问题心理咨询师都知道一个“行业秘密”:来访者中一半是来解决问题的,另一半是来强化问题的。虽然有点玩笑的意思,但也反映了某种真实。像提问者这样,在描述中不断强调问题对自己的影响,用到诸如“改变了我的人生”“影响着我的生活”之类的言辞,就有使问题得到强化的可能。所以这次之后,希望提问者不再这样说,而去尝试好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在事件发生时,或感到情绪、压力令自己难以承受时,立即寻求帮助,避免在原发症状基础上,因为消极处理(缺乏有效的就医、咨询或类似行为、拖延)而产生更多继发症状。

较好的方法是,用尽量平实、客观、不带情绪和判断的句子描述事件,减少对自己的负面暗示,让影响停留在事件本身,而不是进入自我认知层面。

虽然提问者在两年前或两年中没有这样做,现在开始,也是好的选择。

情感树洞|面对心理问题,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和“别人”

少些粗暴替代, 多些明智善意普通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粗暴,比如这句“没多大的事”,很多人都说过,可能是出于好心,也可能是无视他人的感受,但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增加当事人的痛苦或压力。因为这句话里,首先包含着对事态的判断,还带点“我说了算”的意思,无意识地剥夺了当事人的主体性,使当事人认为“我的感受是错误的”,从而更加困扰。其次,这句话还带有对当事人的否定,类似“这点小事都搞不定”“别人能过去就你过不去”,这更加剧了当事人的自我否定。仔细看一下提问者的叙述就能看到,来自“别人”的痛苦,不比来自事件本身的少。

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都能对他人合理共情,但至少意识到,自己不是他人,不能替代他人的感受和判断。如果愿意,可以再进一步,尝试一些明智的善意之举,比如:不带任何评价、评论的倾听;适当的肢体接触、饮食或休息空间的支持;询问当事人的需求,帮助他们发现和表达问题;建议当事人寻求专业帮助,提供可靠资源(不必勉强)。

大家尽力而为,世界就很好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情感树洞|面对心理问题,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和“别人”

标签: 心理问题 更好 面对 别人 情感心理问题 情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