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教育:焦虑症患者一般容易接受新的信息,尤其是一些有助于解释或减轻焦虑程度的信息。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对疾病性质的讲解,如焦虑的本质、为何会产生焦虑等,让患者明白疾病的性质,消除某些顾虑。
同时要了解患者自身对疾病的理解,及时洞悉其某些不良认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简单实用的应付焦虑的方法,改变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等。
(2) 认知治疗:焦虑症患者容易出现两类逻辑错误:其一是过高地估计负性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尤其是与自己有关的事件;其二是过分戏剧化或灾难化地想象事件的结果。
因此,对事物的一些歪曲的认知,是造成本症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后,治疗者就要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进行认知重建。
(3) 行为治疗:焦虑症患者往往有焦虑引起的肌肉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血管系统与消化系统症状。
运用呼吸训练、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技术等行为治疗方法具有较好效果。对于因焦虑或惊恐发作而回避社交的患者,可以运用系统脱敏或满灌疗法进行治疗。
标签: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
文章来源:
心理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