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桑代克。桑代克的思想贯穿于全书的从头到尾,他的每一个思想在我们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的奠基者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同时也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13-1914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由此桑代克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学习理论——试误说
1.桑代克的经典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
实验过程:一只饿猫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笼里,笼门紧闭,笼子附近放着一条鲜鱼,笼内有一个开门的机关,碰到这个机关,笼门便会启开。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笼子,只是在里面乱碰乱撞,偶然一次碰到机关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鱼。经过多次尝试错误,猫学会了碰机关以开笼门的行为。
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3.桑代克理论缺陷
机械论和简单化,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也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了。
4.桑代克学习理论的教学意义
准备律指导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获得准备状态。
练习律指导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作。
效果律指导教师对希望保留的行为给予奖励以维持联结,奖励不仅限于物质上的。
(三)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
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观点: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两种情境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在两种没有相同要素或在两种没有相同要素或共同成分的过程之间,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
例题:
(单选题)1、确立西方教育心理学名称和体系的第一部专著是( )。
A.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D.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
答案:C。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多选题)2、桑代克主张的三个学习律是( )。
A.巩固律 B.准备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答案:BCD。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单选题)3、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的( )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A.关系转化说 B.经验类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答案:C。桑代克、伍德沃斯提出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标签: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