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ta 有好感,但不确定 ta 是否也喜欢我丨心动的信号

心理健康 27 0

  当我们遇到心动对象,又不敢确定对方是否也对自己有意思时,就会 “抠” 各种小细节,恨不得把 ta 的行为举止录下来,一帧一帧研究。

  看了很多回答后,我发现了一些公认的答案:眼神、笑容、肢体语言(比如身体距离、撩头发之类)......

  问题来了,如果对方喜欢盯着你看,你讲话时也一直点头微笑,那就代表 ta 对你有好感吗?

  一篇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r》的最新研究表明,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本期心理快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研究,探索 “心动” 的真相吧。

  01

  模拟约会:请给我的吸引力打分

  这个研究来自于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的一个研究小组,他们邀请了 142 名年龄在 18 岁 到 38 岁之间的单身异性恋男女作为实验的被试。

  实验开始前,研究者们设计了一个 “约会小屋”,小屋里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桌子中间有一个分隔器,用来控制约会双方是否可以看见彼此。

  除此之外,小屋里还放置了测量眼球运动、心率和手心出汗的仪器,用来测量被试们的各项生理数据。

  准备好后,这 142 个人被随机两两配对,分别进入约会小屋(此时分隔器是放下来的,约会双方看不到彼此)。

  接着,研究者把分隔器升起,男女双方第一次见到彼此,这个过程持续了 3 秒,分隔器就被放下了。此时,被试们需要根据这 3 秒的第一印象给对方的吸引力水平打分( 0 分最低,9 分最高)。

  打分结束后,分隔器会再次升起,这一次双方可以进行 2 分钟的言语交谈,2 分钟后,分隔器落下,他们再次给对方的吸引力水平打分。

  接着,他们又有 2 分钟见面的时间。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互动过程中不可以通过言语进行交流。同样的,他们会第三次为对方打分。与此同时,研究者还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再次和对方约会?

  双方在初次见面、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互动后给彼此打分

  02

  第一印象并不是 “心动” 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在于 “生理同步”

  研究者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约会进展,每对被试之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有的对彼此的吸引力评分越来越高,有些则表示不会再和对方约会。

  与此同时,他们发现:仅根据第一印象得到的吸引力评分,并不能预测 “是否想要再见到对方”,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们之间是否 “生理同步”。

  也就是说,男女双方手心出汗的时间、心率这些生理指标越一致,他们就会认为对方更有吸引力,也更倾向于再次和对方约会。

  纵轴是吸引力得分,横轴是生理同步程度(左图:手心皮肤电导;右图:心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研究者的一个猜想是:当一个人和心动对象约会时,会不自觉地关注 ta 的所有细节,比如:瞳孔放大、脸红等一些调情信号。

  这种行为虽然是无意识的,但是大脑和身体可能会通过处理这些信息,达到心率、手心皮肤电同步的效果。

  03

  “微笑”“对视”,那些被误解的调情信号

  虽然 “生理同步” 可以作为判断心动的标准,但却是一个很难在现实中应用的手段。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倾向于文章开头所说的:通过对方的行为举止来判断 ta 是否对我有意思。

  比如:我讲话的时候,对方一直看着我微笑;或是在约会过程中肢体语言很丰富,和我的互动也很积极......

  我们相信这些细节可以决定好感度。然而,这篇研究却发现:笑容灿烂、肢体语言丰富这些行为频率,并不能预测吸引力。

  很多人都会在对方微笑或大笑时报以同样的笑声,或是直勾勾地盯着对方的眼睛或身体,但这更多地是出于避免尴尬的目的,而不是在表示好感。

  纵轴是吸引力得分,横轴是行为频率(左图:微笑模仿;右图:凝视)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跟着你笑,在你说话时盯着你看,可能只是因为他是个好人,不想让场子冷下来,并不能代表 ta 喜欢你。

  研究者解释:“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经常表现出轻浮的行为,但这并不一定是被异性所吸引的信号——很可能他们只是想被喜欢。”

  写在最后

  心动是一件很简单又很复杂的事情。

  它如此简单,以至于两个陌生人第一次相见,就能产生一样的生理频率;它又很复杂,以至于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科学家敢对它做出定论。

  尤其是人类的心动。

  人类实在是太狡猾了:有人心动却不愿意说,有人明明没感觉却假装心动,有人勇敢表白却得不到好结果,有人能同时对很多人心动......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想,如果现实世界的心动也像实验里的吸引力打分一样简单就好了。

  转念又想到英剧《黑镜》有一集里,在未来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植入大脑的仪器,一目了然地看到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度,结果大家为了保持好感度等级,活得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好感度就会降到警戒线。

  所有人的眼里,只有那个数字,反而不再关注人本身。

  所以,保持神秘性的心动也不全是坏处。

  至少在这个世界里,心动还可以是一场双盲实验呢。


标签: 心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