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跨性别人群的取笑——对春晚小沈阳表演的感想

心理健康 32 0

对跨性别人群的取笑——对春晚小沈阳表演的感想

                        方刚  博士

 央视春晚,赵本山、小沈阳等合演的小品中,小沈阳表演的角色,以当今性学研究界的眼光,应被称为“跨性别”(transgender)。所谓跨性别,简单而言,既是并不完全符合男性或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比如小沈阳扮演的生理为男性的服务生,穿裙子,带强烈的阴柔之气,女声,举止柔媚,……似乎更多女性特征。这种人,以前有许多贬损的称谓,如“二尾子”、“阴阳人”、“不男不女”,等等。但是,上世纪末西方学界新造出“跨性别”(transgender)一词,以去除对不符合传统社会性别规范的人群的污名化,以示尊重性别的多元选择,倡导性别实践的多元性与人人平等。

但是,这一进步理念,在今天中国仍然远未普及。相反,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对跨性别人群进行污名化的表现。央视春晚小沈阳参与的这个小品的演出,即是典型一例。小品中,赵本山和“老毕”对小沈阳扮演的服务员的跨性别表现,施以好奇的目光,视之为“变态”,言语中多有贬损。而观众更是对小沈阳的表演报以一阵阵轰笑。

虽然小沈阳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有才有艺的正面角色,虽然在小品中他的才艺得到了“老毕”的认可也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小品本身对跨性别人群的那种猎奇、取笑的成份。以同性恋者、跨性别人群取乐,一直是主流媒介常做的事情。特别是在央视春晚这样影响巨大的节目中,这一小品无疑强化着主流社会对少数人、跨性别人群的偏见。

 值得注意的是,春晚后不久,小沈阳的博客便发布了他和妻子的亲昵照,网上开始大量传播这些照片。这是一个巧合,还是一个有意的安排来“挽回”春晚小品可能给小沈阳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告诉人们:小沈阳不是同性恋,不是“变态”?

 我并不想在这里责怪演艺界人士,他们不是学者,他们也不是平权运动人士,他们需要投观众的胃口以便使自己受欢迎。所以,我们没有权利指责他们。我们仍然要把矛头对准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检省是什么样的文化与心态造就了这样的小品,检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够真正使得这个社会中的少数人得到真正的包容与尊重?

如果我们对于这种针对社会中少数人的伤害一次次漠视,一次次保持沉默,那么这种伤害便会不断加剧。而当我们选择了发声,我们就在唤醒人们去思考,我们就在一步步走向包容与博爱,一步步建构着新的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所以,虽然我一直是赵本山的“粉丝”,而且现在也是小沈阳的“粉丝”,但我仍然决定在这里提出我的观点,这不是针对某个具体人的,而是针对我们的文化的。

为了一个民主、平权、和谐社会的实现,为了所有的少数人都可以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不受歧视与偏见的伤害,让我们“吾日三省吾身”,让我们时时努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