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先民的性崇拜及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心理健康 34 0

上古先民的性崇拜及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古代传说中的性崇拜

最早的性崇拜从古代神话传说中便可窥见一二,传说人类始祖伏羲与女娲本是兄妹,在一场大洪水后幸存下来,为了人类的繁衍结为夫妻。《说文解字》中说,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女娲是公认的中华始祖,她人首蛇身(《楚辞·天问》:传言女娲人头蛇神,一日七十化),能够生殖繁育,掌管婚姻(《路史·后记》注引《风俗篇》:女娲祷祀神,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从对女娲的赞美与崇敬,便可看出人们对子孙昌盛、种族延续的期望。

新石器时代的性崇拜

在生产力低下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时常遭遇来自自然不可抗拒的灾难,平均寿命很短,婴幼儿死亡率高,人们便追求高生育率以保证氏族的存在和发展,所以许多文化中存在生殖崇拜,比如山东潍县路家口龙山文化遗址、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甘肃张家嘴齐家文化遗址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曾发现石祖或陶祖(以石、陶制成的男根),表现出人类对自身繁殖力的依赖和敬重,生殖崇拜乃至成为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区。(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王巍总主编P158)尖底陶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器形为小直口、长圆腹、尖底,是一种象征男根的祭器,在祭礼中水由底部的小孔流出,意为射精,使女性受孕。而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闻一多在《说鱼》中指出,鱼是女性的象征,在陶盆上绘制人面鱼纹图案便是他们祈求人口繁盛的方式。而陶盆的装饰采用平涂和白描技法,一白一黑,阴阳交融,便是古代先民对阴阳交合的初步认识。半坡人还有一种鱼祭,举行完仪式,女子便要吃鱼,祈求获得鱼一样旺盛的生殖能力,因此后来用成语鱼水交欢指男女交合。 

龙山文化

从仰韶文化发展演进而来的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和黄淮之间。龙山文化也曾表现出生殖崇拜,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三袋足陶甗,陶甗是古代炊具,上底部有小孔,蒸煮两用,袋足形似女性生殖器。将性崇拜融入日常饮食生活中,表明吃饭与生殖是人们生存最重要的两件事,也是保证种族人丁兴旺、世代繁衍的基础,这与孟子所说食、色,性也相吻合。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辽宁西部距今5000多年的农业文明,出土了相当多与生殖崇拜相关的器物,包括生殖女神、生殖器、两性合体人像、男女媾合人像。生殖女神的胸、腹、臀、阴部被明显夸大,表现出当时人们对孕育新生命的女性的尊敬和祈求多育以延续氏族的愿望。红山文化器物中有不少形态逼真的女阴、男根,另有一类女阴与男根合为一器,作为繁殖的象征。两性合体人像大多通过夸张地突出性器官,比如女性阴唇的张驰、阴道口的拓开和男性阴根的勃起与坚挺,来表现两性特征,而男女媾合人像体现出红山人已经初步具有男女媾合,万物化生(《易经·系辞》)的意识。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以泰沂山系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距今约6100-4600年,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鬶形似女阴,而陶鬶为水器,代表女阴湿润,三足则象征三生万物,此外,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大量陶壶、陶鬲多为象征女阴的袋足,表达了大汶口人对种族繁衍生生不息的期望。 

生殖崇拜的影响

汉字

 甲骨文是商代刻写于龟甲和兽骨上的古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在甲骨文中,人的生殖器官常成为被刻意摹画的对象,反映出人类早期的生殖崇拜现象。比如祖先””“即男性生殖器,甲骨文中的大多女大子小,象征

楚辞

  楚国自然地理条件封闭恶劣,因此保留原始的宗教观念,比如《九歌》中就有《湘夫人》《山鬼》《云中君》等对爱情详尽的描写,而且《九歌》是祭神乐歌,用爱情主题的乐歌来祭祀神明,更可以看出楚国原始宗教中对古老生殖崇拜观念的继承。

  中国的上古先民们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崇拜,不同于后世的谈性色变,性是他们心中神圣的崇拜对象乃至宗教信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