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同,正在让同性恋变成了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 51 0

恐同,正在让同性恋变成了心理障碍。

作者/白小心

编辑/小马甲们

图片/来自网络

早起发现一条有趣的热搜#大学教材将同性恋归为心理障碍#看到这个标题,还没点开我就知道里面肯定是恐同党,认同党和所谓的中立党,三派的战场。

我点进去,随意截图了几条,覆盖了上面我所说的三个立场的评论,敢做敢认,所以这次我并没有打码处理。

另外说,这位演员周某,自己拍的网络“大”电影正在热播,真是什么热度都蹭,黑红也是红。

恐同,正在让同性恋变成了心理障碍。

首先想说,关于同性恋是不是病,随着社会的发展,早已在医学的角度去病化。

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从1980年出版的第三版(DMS-3)起,就已将同性恋剔除了精神病名录,而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 (WHO)也 将 “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同时我国在2001年4月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单中删除,实现了同性恋非病理化,而此前,中国将同性恋被归类为性变态。

中华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工作组组长陈彦方教授说,"我们认为同性恋性行为是正常的",但是考虑到一些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焦虑和苦恼,保留"自我不和谐的同性恋",从而和世界卫生组织第十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0)保持一致。同时,陈彦方教授指出,CCMD-3里的"同性恋"和社会上普遍指的同性恋有些不同,因为CCMD-3的诊断对象只包括那些自我感觉不好并希望寻求治疗的同性恋者。

因此,衍生出了我们要说的主题,恐同。

没错,不仅非同性恋恐同,同性恋也恐同。

所谓的恐同症(Homophobia)也就是对同性恋抱持偏见、歧视,厌恶同性恋的的一种心理。

1972年心理学家乔治·温伯格(George Weinberg)于《Society and the Healthy Homosexual》一书中定义恐同症为“畏惧跟同性恋沾上关系”。

恐同症并不是仅发生于异性恋身上,也会出现在同性恋者,如美国的政治人物麦卡锡及胡佛,为掩饰自己的性倾向,反而对同性恋进行大规模肃清。法国学者Louis-GeorgesTin在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的当日,发起将每年5月17日定为国际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against Homophobia,简称IDAHO)以降低对同性恋的歧视。

恐同,正在让同性恋变成了心理障碍。

图为:心理学家乔治·温伯格

心理学家乔治·温伯格创立了Homophobia这个词,对于这个词的来源,最早是在1960年代中期,他准备去参加一个叫东海岸同志之友组织(EAST COAST HOMOPHILEO RGANIZATIONS)演讲的时候回想起到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当他的同事发现他要带自己的一位女同性恋的朋友参加聚会的时候,这些同事都劝他不要邀请。

从这件事情上,他发现了一对种同性恋的敌意情绪,它不仅仅是一种不喜欢,而是一种恐惧。

温伯格后来跟同性恋活动家JackNicholas和LigeClarke讨论时使用到了这个词,这两个人在他们1969年5月5日发表在Screw杂志的专栏文章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1个月以后,时代周刊在他们的封面文章《美国的同性恋》中用到该词。

温伯格首次使用这个词是在1971年,他发表在同性恋周刊的文章《Words for the New Culture》中。

正式在学术界中的使用就是温伯格1972年的学术专著《Society and the Healthy Homosexual》。

Weinberg虽然已经去世,但恐同症作为一种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依然还是一种存在。

2013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关于全球国家对同性恋接受程度的调查。

调查显示,世界大部分国家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有所提升,加拿大80%的人能接受同性恋,美国60%,中国也达到了57%(中国的支持率是21%而非57%,图片里有误),但依然有很多地区,比如文莱、中东和非洲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很低。

恐同,正在让同性恋变成了心理障碍。

对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认真研读,不难发现其对同性恋的正确解释应该是:

同性恋不是性变态,也不是病,不是精神障碍。

CCMD-3从没有说“性取向需要矫正或矫治”(因为同性恋不是性变态)。

但CCMD-3保留了一个和“同性恋”相关的特例,即,某些有同性恋心理的人士,由于不认同自己是同性恋,或者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出现焦虑和苦恼,以至于达到心理障碍的级别,需要治疗,这被CCMD-3划归为精神障碍,即恐同属于心理障碍。

当然,我们也看过不少令人大跌眼镜,恐同即深柜的案例。

最有名的可能是,美国顶级同性恋治疗大师宣布出柜!

恐同,正在让同性恋变成了心理障碍。

有美国杨永信之称的David Matheson是美国同性恋治愈中心的主任,这个治疗中心来专门来矫正那些“同性恋者的性取向”,而他们的理念是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病,是可以治疗的。然而最后发生了惊天大逆转,David Matheson在自己的Facebook群中宣布出柜,并放弃禁欲的生活,寻找男友。

同样,美国最大的“反同性恋”团体“出埃及记”主席阿兰·钱伯斯突然承认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

大卫马西森,曾经是著名的摩门教徒“转换治疗师”,曾帮助一些男同性恋者继续参与异性婚姻,他如今也在今年年初出柜,目前正在寻找男朋友。马西森与一位女性结婚34年并现已离婚,她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采访时证实,他现在正和男人约会。

恐同,正在让同性恋变成了心理障碍。

对于这个自由言论的时代,我们很难直接评判对错,不过,我们没必要对一个群体刻意的污名化,就如同性恋不是心理障碍一样。

每个人有自己的自由,但这个自由是建立在不在妨碍他人自由的基础之上。

我们只有认同一些事情存在的合理性,才能真正做到不歧视,而不是某些人嘴里的我不歧视但不认同,这只是你心口不一的表现罢了。

欢迎大家对今天这个小热点发表自己的观点,留言评论,我们一起讨论吧,不过,希望只是分享观点而不是互相攻击。

恐同,正在让同性恋变成了心理障碍。

— END —

这里是

Now Accept Myself

现在起

认定自己,懂得自己,悦纳自己

如果感兴趣记得关注,转发,点赞

爱你,么么哒~~

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获取更多精彩

标签: 同性恋心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