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心理健康 47 0

身为家长,我们都想与孩子达成和谐相处的关系,但有时候确实不太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

最近一个朋友就和我说了她和孩子发生的一件事。

前几天她和朋友一起带孩子去公园玩。公园里有个很可爱的小丑在派发气球,其他小朋友们看到了,都欢呼雀跃地前往去领气球。

自己的娃看到却吓到躲在了自己身后。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她非常惊讶,为什么娃之间的区别会这么大?

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是个小怂包?

正好和她一起去公园溜娃的是个学心理学的朋友。

孩子不是怂,而是可能有小丑恐惧症。

这是儿童常见的恐惧之一。在心理学上认为,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是人类的生存之道之一,孩子们对这种心理更加敏感。

而年龄小的孩子,因为看不到小丑的表情感到害怕。只有年龄较大的、熟悉小丑的孩子才会开心地去与小丑接触。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其实除了小丑恐惧,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如果我们不了解,极有可能会误解孩子,面对孩子发生的问题也怎么做都是无用的。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超限效应

著名的小说家马克·吐温年轻时就有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一次他去教堂听一个牧师的讲座,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牧师讲的非常好,决定给牧师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觉得讲得太久了,决定只捐一点点零钱。

又过了很久,牧师还在不停地讲。他觉得有些不耐烦,决定最后不捐钱。

最后,冗长的演讲终于结束了,马克·吐温非常厌烦和愤怒,不但没有捐钱,还偷走了牧师的2元钱。

在心理学上,这种因为刺激过多而产生的心理极不耐烦甚至反抗的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这种心理其实在家庭里也经常见。

孩子如果反复犯相同的错,家长们会重复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批评,让孩子从难过内疚的情绪转而变得不耐烦,甚至直接反抗:“我偏要这么做!”

可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过度。

如果孩子确实是反复犯错需要批评,不妨试着换一个角度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一个错误被抓着不放,孩子的抵触情绪也会降低,更容易接受。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标签效应

便利贴大家都用过吧?

人们利用自己对一个物体的印象或描述,对这个物体加以定义。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一位班主任接到了一个成绩平平的班级,但她并没有对班级进行训斥,也没有凶巴巴地示威,而是让班上的每个人都写了一封信寄给自己父母。

信的内容写着:最近我变得有所进步了,没有无理取闹,变得听话、守纪律,成绩也变好了......

大家把信寄出去后,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又对着大家说:“虽然信的内容是我想的,但我相信这一定会成为现实!”之后的每半个月,班主任都会让学生寄出一封类似的信。

奇迹出现了,在第一次大型考试中,班里的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就连班上最淘气的几个孩子也有所改善。

是什么使得他们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其实只是信中“我进步了”“我变得优秀了”之类的标签,让孩子们朝着这些标签的方向改变。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称为“标签效应”。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在孩子的教育中,这种心理效应并不少见。

如果家长喜欢对着孩子骂吼“坏孩子”、“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等,时间长了,孩子心里可能真的会觉得“我就是这样一个坏孩子”“我就是这么笨”,从而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

相反,少用威胁恐吓、嘲笑谩骂的言语,给孩子适当的鼓励、贴正面的标签,孩子也会慢慢向这个方向发展。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踢猫效应

有这么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一位董事长超速驾驶被罚款还耽误了时间,十分愤怒,回到办公室后一直挑销售经理的错发泄。

销售经理也很气,回到座位之后对着自己的下属找茬。

下属无缘无故被骂,积攒了一肚子气回到家,不停对着自己的妻子发火。

妻子心里很是不爽,看到孩子在家里活蹦乱跳,就把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又委屈又生气,无处发泄,把身边的猫狠狠地踹了一脚。

猫受惊跑到马路上,迎面而来的卡车司机吓得赶紧避让,却把一旁的董事长给撞伤了。

心理学上这其实是一种坏情绪的传染。

当人有负面情绪时,潜意识驱使向弱于自己或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造成恶性循环,这就是“踢猫效应”。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繁忙琐碎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父母们容易产生烦躁、愤怒的情绪,如果父母把这些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可能会低头认错,但孩子遭受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负能量,内心里会心生恨意,转化成消极负面的情绪。

家长们如果能够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那么对孩子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性格沉稳不易怒;反之,如果家长反复把孩子当做“出气筒”,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更加极端。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禁果效应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圣经》里,神告诉伊甸园内的亚当和夏娃,所有的果实都可以吃,唯独“知善恶树”上的禁果不能吃也不能碰。

最后,夏娃受了魔鬼蛇的诱惑,不顾神的吩咐偷吃了禁果,亚当看到后也偷吃了。神非常生气,就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里也有这么一则类似的故事。

一个叫潘多拉的女孩得到了一个神秘的小匣子,宙斯命令她一定不能打开。于是潘多拉对此十分好奇,终于最后忍不住把匣子打开,于是灾祸由此飞出,充满人间。

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禁果额外甜。”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要得到手,便是著名的“禁果效应”了。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有时候家长们不想让孩子们做一些事,就会命令禁止孩子去做,殊不知这样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相反,如果巧妙利用好禁果效应,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孩子正在做手工,繁多的步骤让孩子想半途而废,家长可以对孩子说:“这次手工做出的效果真的特别漂亮,只是步骤有点多。算了,我们不做了!”孩子听到后就会激发好奇心,一定要亲手做完。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德西效应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一群孩子整天在老人的院子里大声吵闹,弄得老人难以忍受。

老人来到院子里,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说道:“你们让我的院子变得热闹欢快,谢谢你们。”

第二天,这群孩子们又来了,老人这次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虽然钱少了,但孩子们依然很开心地收下了。

第三天,孩子们又兴高采烈地来了,老人这次每人只给了2美分。孩子们非常愤怒,说道:“我们这么辛苦,你才给我们2美分,我们发誓以后再也不来了!”

这个老人非常聪明,让孩子“为了吵闹而玩”的目的转化成了“为了美分而玩”。孩子们看到自己得到的美分变少,玩的兴致也随之下降了。

这就是“德西效应”: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

吹爆这些一看秒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养娃省了一个亿的心

在家庭或是学校教育里,家长或老师为了鼓励孩子学习,经常给出一些目标奖励:“如果你能考到100分,就给你100块钱”、“如果你能进班级前5名,就送你一个玩具”等等,其实这种奖励方式是不当的,慢慢地孩子会将自己学习的目标变成物质上的奖励,学习的兴趣也就慢慢下降了。

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没有兴趣和动力,适度地予以一些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如果孩子本身就对某件事具有浓烈的兴趣,再过多地给予外界奖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显得画蛇添足。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会无法理解我们大人的思维。

循序渐进、用孩子更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标签: 儿童心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