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塑造,与上古神话和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心理健康 39 0

中国人的性格塑造,与上古神话和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者 | 度阴山

摘自 |《知行合一五千年:度阴山讲中国史》

01、盘古创世纪

当上帝在西方创造世界时,盘古也在中国创造世界。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要有天地,就有了天地。

不同于上帝的诙谐轻松,盘古创造世界的过程沉重而悲壮。

上帝是神,盘古只是个人。几万万年前,宇宙中飘浮着一个类似鸡蛋的椭圆体,鸡蛋之外一片死寂,鸡蛋之内一片混沌。盘古就住在蛋壳里。

忽然有一天,盘古醒来。他相貌奇特,铜铃般的大眼,头发卷曲而坚硬,额头大得出奇,占据了脸的二分之一。在浆液般的空气中,他咂巴着大嘴,百无聊赖。忽然,他发现行动不便,呼吸困难,沉闷抑郁。他敲着蛋壳,发现坚硬如铁,说:“我要创造新世界!”

盘古开始锻炼自己,每天做十万个俯卧撑,十万个仰卧起坐,十万个蹲起,经过几万年的魔鬼式训练,练就了一身肌肉和无敌神力。他抠出一块蛋壳,打造成斧头,遂开始夜以继日地劈砍鸡蛋。

劈砍了几万年后,鸡蛋裂开,蛋清慢慢上升,成了天;蛋黄逐渐下移,成了地。盘古累得虚脱,坐下歇着,可才一站起,脑袋就碰到蛋清,仍然是压抑。盘古大怒,脚踩着地,手举着天,身体急剧膨胀,大叫一声:“我开!”

天被他撑得奇高,地被他踩得奇低,盘古的身躯无限延长,天地也越发广大,做完这件事后,盘古累得五脏俱裂,这位顶天立地的汉子倒在了地上。临终时,他说:“我不能白死,我要捐献器官。”于是,他把眼睛挖出,扔到天上,一颗扔得很远,于是成了月亮;一颗扔得很近,于是成了太阳。

盘古在呼出最后一口气后死掉,但其尸体却创造了万物。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中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中的雷霆;千万缕头发变成了满天星斗;鲜血变成了江河湖海;肌肉变成了千里沃野;骨骼变成了树木花草;经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了石头和金属;脊髓变成了明亮的珍珠;他身上的寄生虫(虱子、跳蚤)变成了人类。

中国人后来常讲“万物一体”,其根源大概在此,天地万物包括人类,都是同一来源——盘古。

盘古创世纪至此结束,他用力量创造了天地,用生命创造了万物。

这篇神话故事最早记载于三国东吴徐整的《三五历纪》中,中国的传说故事很多,神话故事却少得可怜。与其他民族的神话不同,中华民族神话的主角往往都是人,而不是神。

我们千万不能小看神话,因为神话是一个民族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与期望,它是整个民族的梦。“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告诉我们:世界和万物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世界不是神化的世界,而是人化的世界,人,才是宇宙的主宰者。我们不需要任何神灵的护佑,我们只靠人,靠自己。所以,中华民族有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东西——“人文精神”。当然,由于我们认为世界和万物都是由人创造的,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

中国人的性格塑造,与上古神话和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2、“三皇”团队

盘古创造天地牺牲后,“三皇”团队降临人间。在此提醒大家的是,中国人的创世纪,并非由一人完成,盘古将硬件搭建,软件工作则交给了“三皇”团队。中国人性格中的“团结”因素在此彰显。

关于“三皇”有各种说法,主流说法是,“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庖牺氏)、神农氏,这是有编制的,还有编制外成员(临时工),就是有巢氏和女娲氏。

“氏”指的是职业或是擅长某方面、有某种发明。所以我们从这三位“皇”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燧人氏和火有关,可能擅长并发明了火;伏羲氏(庖牺氏)和饮食有关,可能擅长并发明了烹饪;神农氏则发明了农业。

最早的人类,生吃动物,生肉不但腥臭、口感不好,而且常常使人患上肠胃疾病,寿命不长。燧人氏有高超的智慧,他发现自然火灾(雷电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森林大火)不但可以取暖,而且可以吓跑野兽,大火之后更敏锐地发现,被烧焦的动物尸体口感极好,更容易消化,于是他开始琢磨用火来改善人类的境况。最后,他通过“钻木”取到火种,人类开始不靠天然火而能控制火种,既能吓跑野兽,又能驱逐寒冷,更能让人吃上健康的肉。人的脑容量开始增大,人类开始进化,这都是燧人氏的功劳。所以燧人氏就被后人称为第一个“皇”。“皇”,是“圣人”的意思。

西方神话中也有关于人类控制火的记载,但他们的火是神从上天那里偷来的,这很符合西方人的本性,能力不如对手时就偷,能力比对手强大时就抢。但中国人的火,却是通过“钻木”这种艰苦卓绝的劳动而得到的。

钻木取火非常难,能成功几乎就是个奇迹,它需要速度、木头的材质和钻木人的力量等各项要素。但正是如此,才能体现出中国人吃苦耐劳,凡事不靠天地,只靠自己努力的伟大精神。

燧人氏让中华人吃到熟食后,中华人的寿命延长,人口渐多,但同时也遇到新的问题,那就是野兽们有福了。人类开始都住在地上,野兽总喜欢趁人类睡觉时发起进攻,所以人类睡觉时也要提高警惕。如此一来,每个人都得了神经衰弱症,无论黑夜白昼,脑子始终昏昏沉沉,根本无力和野兽对抗,以致被野兽吃掉的很多。编制外成员有巢氏义愤填膺,为人类排忧解难。他发现凶猛的动物都在陆地上活动,所以“构木为巢”——用树枝架着像鸟巢般的住所,在树上居住。

有巢氏的出奇制胜,保住了人类,使人类晚上可以放松地休息,第二天精力充沛地到地面打猎。结果又有了问题,野兽越来越少,饥饿开始威胁人类。伏羲氏应运而生。

伏羲氏的思路是,如果靠天难以吃上饭,那就靠自己。他开始贡献全部智慧和心力,除发明以烹饪为主的中餐外,他对中华人的贡献不胜枚举,如发明渔网捕鱼,教人豢养野兽,让野猪、野狗、野马、野牛成为家畜。这样一来,人类就不需要靠猎捕大自然中的野兽过活了,人类开始从狩猎时代进入畜牧时代。

伏羲氏的脑容量比常人的要大,而且开发比例极高,正常人只能开发脑容量的百分之十,伏羲氏却能开发出百分之二十,所以他是超人。他殚精竭虑地琢磨各种有益于人类繁衍的事物,画八卦(文字的雏形),教音乐,定嫁娶之礼,还创建政府机构来管理人民。所有这些都不是当时的地球人能想出来的,所以伏羲氏绝对是比人类强大一百倍的外星人。

超人伏羲氏将人类安排妥当后,就离开了人间。很快,人类再次面临危机。由于长时间吃肉,人类吃得很恶心,采集果仁又要靠天,所以人类总是生病。神农氏飘然而至。

神农氏先是让百姓种植谷物,这样就可以丰富食物的种类,让人类补充必要的维生素。然后他把各种草本植物塞进嘴里,以试验其药性。这种胡乱吃东西的行为,导致神农氏每天中毒几十次,永远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但他身肩使中华民族崛起的重任,自带主角光环,所以不可能被毒死,非但没死,还发明了医药学,让很多病人起死回生。

神农氏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人类组织。他把散落在各地的部落组成紧密的联盟,各部落首领推举出一个大首领(当然是他神农氏和其后裔)作为“天下共主”。这个“共主”是中心,其他部落的首领则称为“侯”,由于有很多首领,所以,中华当时就有了“诸侯”这个词汇和这样的现实。

也就是说,中华人从“三皇”团队时代,就已经注重“中央”“中心领导四方”的理念,这之后,无论分裂多久,中华人内心深处都潜藏着“统一”的基因,无论是天下共主式的封建统一,还是皇帝集权的郡县统一,都必须统一。

至此,中华人靠着“三皇”团队的辛苦努力,终于在地球上站稳脚跟,他们有了固定的居住地,有了驯化野兽的能力,有了治病的本领,还有了文字(八卦)、组织,中华人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开始大踏步走进新世界。

“三皇”团队的神话告诉我们,中华人始终不相信一人可以成就所有事业,人若想成就事业,必须靠团队协作,“合作”才是真理,分裂、分散,各自为政,是歪门邪道,永不可能被中华人接受。

盘古和“三皇”辛苦千万年创造的这个天地,很快迎来挑战。挑战来自共工,他是当时掌管天下之水的魔王。世界上每一滴水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让水结冰,水就结冰;他让水跳舞,水就泛滥。他的名言是“我是水,专业灭火”。火神祝融气得七窍生烟,祝融和共工是亲兄弟,和共工一样,他也有名言:“我是火,烧死水。”

两人可谓泾渭分明,水火不容,但有一点相同:他们非常讨厌天鹅,却疯狂地喜欢吃天鹅蛋。某次,两人同时找到一颗天鹅蛋,共工略施魔法幻化出一盆水来,他把天鹅蛋放进水中,命令兄弟祝融说:“借个火。”

祝融大怒,说:“我不喜欢吃煮蛋,我喜欢烤蛋。”于是催动火苗,灼烧天鹅蛋。共工也大怒说:“那就谁都别吃!”一脚把天鹅蛋踩得稀碎。

两人马上缠斗在一起,祝融用火烧共工,共工就水淹祝融。不知什么原因,水没有克住火,共工反而被烧了个大花脸。他又羞又怒,气沉丹田,大吼一声,用浑身的力量撞向支撑天地的不周山,他的力量太大,不周山经不起他愤怒的撞击,立即坍塌。不周山一倒,天裂开一道缝隙,大地剧烈呻吟,地震、火山同时爆发,恐龙灭绝时代就要到来。

这就是中国神话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由它引出的更伟大的神话故事是“女娲补天”。

共工和祝融发现自己闯了大祸,一个跳进东海,潜入水底;一个躲进火山里,闭眼睡觉。兄弟二人不管天塌地陷、人类奔走呼号,眼不见心不烦。

这种任性、不负责任的行为遭到中华人的唾弃,幸好,两人有个具备担当精神的妹妹女娲。女娲不但有上古绝世的美貌,还有无边法力。她腾云驾雾来到破碎的不周山,在山上收集36501块五色石,把石头烧炼成炫目的云彩,修补天上的缝隙。缝隙被她修补完毕后,还剩下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后来在中国伟大的小说《红楼梦》中成为贾宝玉那块从娘胎带出来的佩玉。

女娲补天后,天下总算太平,中华人的老命保住了,他们继续向前。大概是老天突然发现中华人生命力如此顽强,能发明一切,也能克服一切,所以就施法让天空出现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都属于神一级,它们使出吃奶的力气对着大地喷射热量,中华大地开启烧烤模式,有的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听到身体发出吱吱的声音,低头一看,自己已成烤肉。

眼看中华大地被行走的烤全人覆盖,一个叫大羿的神射手,怒发冲冠,抓起他的弓箭,对着太阳团伙一顿乱射,九个太阳被射下来,这就是“大羿射日”。

我们至此做个简单的总结。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水火不容,却是亲兄弟,这是中华思维的奇特之处:任何看似截然对立的两种事物,都有可融合之处,中国人不搞二元对立,讲究的是和谐,正如宇宙论的“阴阳”一样,看似截然相反,其实相反相成,共存共荣。“女娲补天”告诉我们,天是靠不住的,因为天都会塌,更何况其他,所以只能靠自己。“大羿射日”则提醒我们,被西方人奉为神仙的“太阳神”,只要它不老实,中国人可以射它。

“三皇”团队的故事到此结束,神话世界关闭,接下来是比神话世界更清晰的传说时代。

中国人的性格塑造,与上古神话和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3、黄帝:中华的诞生

自神农氏创建天下共主制,将当时所知的中华人团结到一起后,中华大地生气勃勃。但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律,神农氏虽然能力超群,却无法保持后代的优秀基因,其后裔越来越蠢,势力渐渐衰落,到神农氏的炎帝时,力量一去不返,天下大势开始改变,诸侯互相攻伐,百姓倒悬水火之中。在这乱世中,华族力量悄无声息地崛起。

华族是神农氏家族控制的部族之一,大致生活在中国本部西北方,部族初时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后来迁移到涿鹿(今河北涿鹿、怀来一带),开始驯养家畜,种植植物,虽然生活方面从猎人快速转向为农人,但华族人作为猎人的优秀体能、迅捷动作和坚忍意志却并未消退,所以从各个部族中快速脱颖而出,到姬轩辕(后来被称为“黄帝”)成为族人的领导后,华族已势不可当。

黄帝是天生的领袖,一出生就能领悟天地万物之规律,一周岁开始说话,而且高谈阔论,具体问题上常常一语中的。少年时,未经过任何特殊训练,黄帝就如狮子般敏捷,霸王龙般强悍。成人后,黄帝却摇身一变,成为敦厚而不失睿智的领袖人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战天下共主炎帝。

炎帝当时特别烦躁郁闷,祖先荣光不复存在,他非但无力控制诸侯,还被当时武装进入中原(大致指今河南、河北以及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安徽北部地区)的九黎部落杀入老巢,被迫逃至黄帝的势力范围——涿鹿地区。

炎帝的族人进入涿鹿地区后像土匪一样,到处抢劫杀戮。黄帝先礼后兵,派人去对炎帝说:“你跑到我的地盘烧杀抢夺,意欲何为?”

炎帝回答:“什么你的地盘,天下都是我的。”

黄帝的使者说:“你家都被九黎部落抄了,跑到这里还不安分,这是上天要把你的共主之位给我们。”

炎帝大怒说:“你敢造反?”

黄帝当然敢,双方就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展开激烈的大械斗,械斗于中午开始,太阳还没有落山就宣告结束,炎帝意料之中地大败。他惊骇于黄帝的战斗力,认为复仇是不可能的事,于是明智地选择与黄帝合作。双方组成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联盟,开始持续不断地袭扰九黎部落。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愤怒地跳起脚来,要和炎黄联盟决一死战。

蚩尤有两个人生信条,一是“先要自己强大”,二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软硬兼施,整合了他本族黎族的九个部落,自己当老大,之后向不服从他的其他部落开战。蚩尤是人身牛头,头上长牛角,耳上生硬毛,有五条胳膊,似乎是后来千手观音的雏形。他能吞云吐雾,又会邪恶的魔法,可让敌人迅速产生幻觉,自相残杀。

他集结九黎部落,向黄帝、炎帝联盟展开自卫反击战。蚩尤不喜防守,确信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所以他骑着食铁兽(大熊猫),挥舞着五兵(矛、戟、钺、楯、弓矢),带领兵团直奔黄帝的老巢涿鹿,双方在涿鹿展开大会战,这是一场神鬼之战。蚩尤呼风唤雨制作大雾,黄帝就做了指南车来让部队找到方向;蚩尤搞了些动物的脑袋让士兵戴在头上吓唬黄帝的士兵,黄帝就让自己的士兵闭着眼睛冲杀。

双方经过数月的械斗拼杀,蚩尤渐渐不敌,他未遇黄帝时,身经百战,每战都以魔法取胜。遇到黄帝后,魔法突然失效。这让他深信,黄帝乃天命所在。士气一无,他的部落溃败,他本人被黄帝活捉。他的坐骑食铁兽跑进了四川的深山老林,成为今天中国的国宝。

黄帝捉住蚩尤后,问他:“为何向我开战?”

蚩尤愤怒地把头上的角折断,说:“是你先打我的。”

黄帝说:“你放心,以后的历史会记下你是浑蛋,我是圣人,因为我赢了。”

最后,蚩尤的骷髅被制成水壶,被黄帝随身携带。每次要享乐时,他就把蚩尤的骷髅拿出来观赏,以提醒自己,胜利来之不易,不可享受安逸。

蚩尤失败后,九黎部落一哄而散,一部分跑到南方,即如今的贵州省,一部分仍潜伏于北方,但已无法恢复元气,后来衰落,不知所终,还有一部分则被姬轩辕的华族融合,成为后来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黄帝和炎帝联合打败蚩尤,黄帝宣称自己是天下共主。炎帝对黄帝说:“我帮你大败蚩尤,你应该给我个面子,继续让我当天下共主。”

黄帝说:“你要战就战,不要废话。”

炎帝的自尊被深深刺痛,尽管明知力量不如黄帝,还是选择开战。炎帝三战三败,仍然不服。黄帝眼见苍生涂炭,必须恢复和平,于是和炎帝谈判,说:“我做天下共主,你可以把你的名头放我的前面,以后中华子孙称为‘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你意下如何?”

炎帝感动地流下眼泪,只能同意了黄帝的提议。这就是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的缘由。姬轩辕被称为“黄帝”,可能是因为他大力发展农业,让中原的黄土平原遍地是庄稼,人们为了纪念他这一丰功伟绩,所以称他为“黄帝”——土地是黄色的。

黄帝成为天下共主后,教导天下人:“以后大家就是共同体,绝不可自相残杀,谁有问题,绝对不能像我一样和共主开战,要来共主这里,让共主裁决。”

他把在战场上未发挥完的威力运用到政治和社会上,常常搞发明创造,比如,“1+1=2”、怎么穿衣戴帽、如何养蚕宝宝,还使用货币进行贸易结算。他是个发明狂,他的手下也是如此,仓颉发明了象形文字,其他人则发明了弓箭、棺材等物。

仓颉造字,据说使得天神白天哭,鬼夜晚哭。合理的解释是,汉字的发明窥破了天机,所以才导致掌握天机的神鬼一起哭。中国汉字独一无二,意义深远,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无出其右。字本来是书写思想的工具,但汉字本身就是思想,如“性”字,我们一看,就可知它是生命和心的组合,人性就是上天赋予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心一起产生的。用思想书写思想,思想最终就会变得玄乎,似是而非。若想窥破思想真谛,必须自己去悟道,而不能指望别人口传给你。同时,汉字是方块字,无论笔画多少,其所占据的空间都一样,这就是规矩,不能越出这个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我们的良知,无论你有多大本事,或者无论身份多么低贱,只要在良知内做事,就是圣人。

另外,汉字一旦被制造出来,就不容易更改,所以只要是学了汉字的中国人,无论分隔多远、多久,都是中国人。中国后来有大一统也有分裂,分裂之后的大一统,不需做任何文化、思想上的调整,两个国家就能快速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汉字的力量。最后,中国人之所以聪慧,一方面是先天的,另一方面则是在学写汉字时就已开始学习思想(因为汉字本身就是思想),所以,中国人最具智慧。

在搞发明创造的同时,黄帝还四处巡游,监督他人,稳定自己的国度。他的足迹东至大海,西至崆峒,为后来的中华帝国版图画出草图。

黄帝,用这个名字告诉中华人,我们的祖先是黄色的,不但土地是黄色的,皮肤也是黄色的。黄帝又用各种发明告诉我们,中华人比其他民族的人要聪明很多,其最伟大的创造就是,天下共主。世界上只能有一个主人,这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打打杀杀,还可以快速集中力量办大事。自黄帝开始,中华人骨子里就已经有了这种意识:中国必须是统一的,绝不能分裂。

黄帝那时的人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又因为黄帝的族叫“华族”,所以把这地方称为“中华”。随着华族力量的增强,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中华”就成了代表整个中国的名称。这也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有“中华”二字的原因。

黄帝五十二岁开始做天下共主,正好做了一百年。在他一百五十二岁那年,他巡游到今天的陕西黄陵,当他站在山巅俯瞰天下时,一阵飓风吹来,黄帝打了个哆嗦,他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开凡间,于是下令铸造一口超级大锅,这口大锅能煮出十万人的饭。大锅铸成后,黄帝下令煮饭,饭煮到一半,热气腾空,黄帝用大勺去搅动,以免煳锅。就在这时,天空突然炸裂,几道刺眼的彩虹从炸裂处垂直而下,彩虹末端是一条狰狞的龙,它遍体金黄,胡须如鱿鱼须一般。

黄帝扔了勺子,跨上黄龙的背,跟随他的宫女和侍从纷纷跳上龙背,龙吃力地升起,飞过那口大锅,飞上云霄,渐渐地飞出了这个世界。黄帝白日飞升,成仙享乐去了,或是,黄帝本就是神仙,此时只不过归位而已。

“白日飞升”后来成为中国道教的一大卖点,所以黄帝也成了道教的先天祖师爷。黄帝飞升后,他留下的二十五个儿子大哭一场,然后收起眼泪,共同推举新的天下共主,“五帝”时代开始。

中国人的性格塑造,与上古神话和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4、尧舜:道德的力量

“五帝”时代其实早开始了,黄帝就是“五帝”的带头人,其他“四帝”是颛顼、帝喾、尧、舜。

这“四帝”都是黄帝的后裔,黄帝飞升后,他最有力量的儿子少昊被推举为接班人。少昊有着超强的能力,但责任心不强,黄帝的孙子颛顼主动请缨,来辅佐少昊。颛顼辅佐得很卖力,得到了少昊的认可。少昊临死前,把位子传给颛顼,颛顼正要乐颠颠地继位,炎帝后裔们联合起来向他发难。这是他爷爷黄帝当年埋下的雷,现在爆炸了。

颛顼和他爷爷黄帝一样,绝不是善茬,他集结兵力,向炎帝那群后裔开战,炎帝和他的后裔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似乎就是被黄帝一族按在地上摩擦,意料之中的是,炎帝后裔大败。

颛顼昂首挺胸地走向天下共主的宝座,他是“五帝”中的第二帝,也是除了黄帝之外最能打的一位。

黄帝当初把蚩尤杀掉,顽强的黎族虽失去力量,却未失去毅力。他们在中原各地潜伏着,忍辱负重,寻找机会希望恢复祖先蚩尤时代的荣华。少昊去世,颛顼和炎帝后裔大动干戈,蚩尤后裔发现机会到来,揭竿而起,挑战颛顼。这场突如其来的暴乱,很快席卷半个中原,颛顼当时正专心对付炎帝后裔,无暇理会黎族。当把炎帝后裔的叛乱平定后,颛顼把平定炎帝后裔的部队扔到战场,去对付黎族。黎族无法抗衡,完全溃败。

经此一战,颛顼成为中华的英雄人物,他能列入“五帝”,全在于此。这一武功足以让颛顼青史留名,但他不满足,他要做一件让世界惊叹的大事。那就是下令:女人在路上遇到男人,必须让路,否则男人有权打女人,即使打死,也不负责任。

颛顼这种玩笑式的男权思想,让当时很多男人拍手叫好,也让很多女人愤愤不平。颛顼不管这些,勤劳的他到处巡守,用全部精力治理中华。在治理中华七十八年后,颛顼去世。不过所有男人都怀着崇敬爱戴他的心认为,他和黄帝一样,不是死了,而是升天了。

男权主义者颛顼升天后,他的侄子帝喾接替其位。帝喾是个变种人,拥有超人的大脑,能迅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他十二岁就辅佐叔叔颛顼,颛顼想不到的,他能想到,颛顼想到而做不到的,他能做到。当时的中华人真是幸福,因为他们的领导人是“五帝”中的第三帝——无所不能的帝喾。

帝喾用他那无与伦比的大脑最终发现了一个真理:治理天下的所有智慧浓缩为两个字,就是“仁爱”。于是,他用仁爱治天下,自己先做到,然后让别人效仿自己。在他的治理下,中华大地上最硬的石头都柔情似水,冷冰冰的高原雪山也柔情蜜意,从前那些吃人的野兽,纷纷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和群众在宽阔的广场上跳舞。那是一个乐园,仙境一样的世界。

帝喾的仁爱,最终开花结果,结出了中华人最津津乐道的两位帝:第四帝尧和第五帝舜。

尧是帝喾的儿子,深受老爹仁爱理念的影响,他从小就温良恭俭,好评不断。不过帝喾认为尧没有魄力,所以在临死前把位子传给了尧的异母老哥挚。尧的命运开始变得艰难起来。挚对尧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他嫉妒尧获得的那些仁爱的虚名,另一方面,他非常瞧不起尧的无能。

正是出于这种矛盾的思想,挚把尧放逐到唐地做侯。尧在唐地带领可怜兮兮的族人种植庄稼,脸上充盈着阳光的气息。挚开始乱折腾,有人从挚那里跑来投奔尧,尧把最好的食物拿出来款待这些人。这些人都感动得流泪,说:“您赶紧回去做主人吧,您大哥不行。”

尧摇头说:“不行,我不能违背老爹的遗愿。”

众人苦劝,尧就一直憨厚地笑着,什么都不说。吃完饭,大家都准备休息,尧却一个人去庄稼地里收拾庄稼。

种地九年后,尧力量成熟,他从根据地快速反击老哥挚。挚众叛亲离,尧大获成功,开始领导中华。尧是个好人,拥有一种很多领导人不具备的慈悲心。但他的能力实在一般,尤其是他在位时,中华大地洪水泛滥,农业已到了被毁灭的边缘。中华人仿佛回到女娲补天之前的时代,痛不欲生。

有人推举善于治水的诸侯共工(此共工和我们之前讲的撞倒不周山的共工有所区别,此共工是那个共工的后裔)治水,推举共工的人说:“共工乃水神后裔,完全可以胜任治水这个工作。”

尧闭着眼睛思考了一会儿,说:“他的祖宗就倔强无比,这人即使有能力,恐怕也心浮气躁,不能治水。”

众人都认为尧以基因取人,很不正确。尧架不住这些人的推举,只好命令共工治水。共工治水,完全是硬来。哪里有洪水,他就堵哪里。堵住还好,一旦堵不住,他马上大发雷霆,对着洪水骂街。

共工治了十年水患后,水患不但未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尧对那些推举共工的人说:“你们看,我就说他不行吧。”

众人说:“当然啊,您从开始就没有相信他,他当然不行。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见。”

尧急忙向众人道歉说:“你们的智慧已超出我的想象力。现在你们继续推举人才吧。”

众人思考许久,推荐了颛顼的儿子鲧。鲧从小在水边长大,据他说,自己玩水同魔术师玩手帕一样灵巧,可尧仍然疑虑,因为鲧为人苛刻。

尧慢条斯理地反对说:“恐怕也不行吧,鲧这个人,我是知道的。他和共工一样都喜欢‘堵’。”

众人说:“只有相信才能看见。”

尧只好同意。

鲧张牙舞爪地来了,带着他的技术团队,向洪水开战。鲧治水时,中国水患已极其严重。各处洪水滔天,龙蛇在水中嬉戏,有幸活下来的人想起有巢氏时代的做法,都搬到树上居住。

鲧治水和共工没有分别,他把水看成不共戴天的敌人,以围追堵截为战术目标,治水几年后,尧从树上下来,乘坐木舟视察,发现洪水比从前更加泛滥。他想取消鲧的治水大元帅的职务,可那些推举鲧的人仍然强调:用人不疑,只有相信才能看见。

尧气得生了病,在病中,他回想黄帝家族的光辉往事,不禁泪流满面。他对部下们说:“我老了,又没有能力,你们还是推举个有能力的人来领导中华吧。”

那些人开始推举共工。

尧气急败坏地说:“滚!”

那些人以为尧说的是“鲧”,都欢喜地在水中跳跃着说:“也可以啊。”

尧痛不欲生,偷偷寻找接班人,有人就给他推荐了舜。舜是当时的诸侯之一,虞的首领,年轻、火力壮,而且拥有大多数人所没有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超级美德——孝悌。

舜的家庭是一部灵异剧。父亲瞽叟眼盲心黑,居然还能娶到老婆。瞽叟和老婆还有老婆跟前夫生的儿子更是莫名其妙地总想搞死舜,舜也莫名其妙的总原谅他们。有一次,瞽叟让舜去修理房顶,舜一上去,瞽叟就把梯子拿开了,目的是把舜饿死。舜真就听话,愣是不肯从两人高的房子上跳下来。

不过后来舜的确饿得头晕眼花,才把之前准备的降落伞拿出来,跳到了地上。

尧得知这件诡异的事情后,不但毫不怀疑,反而大喜过望,认为舜有当天下共主的品德,品德即能力,这是尧给中华民族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尧为了验证舜的品德的真实性,就把两个女儿嫁给舜,目的是监视舜,看他到底是不是在演戏。

舜有了两个妻子,这更让他弟弟、父亲以及后妈恼怒。奇异事件再次上演。三人挖了口井,让舜下去。连盲人都看得出来井有玄机,但舜坦然而入。舜一进入,三人就把井堵死。他那个弟弟还跑到他的房间,准备把两位嫂嫂变成自己的老婆。正当舜的弟弟弹着舜的琴,笑得合不拢嘴时,舜出现在了门口,舜的弟弟被吓得魂飞魄散。舜告诉他,自己没有死。之所以没有死,是因为提前在那口井的井壁上挖了一条横道。

后来的事就是一部家庭温情片。瞽叟改邪归正,他的老婆爱舜比爱她自己还深,至于舜那个弟弟,对哥哥的永远不死感到惊恐不已,彻底放弃了杀兄的想法。

几年后,尧的两个女儿乘坐木舟回家对老爹大力地诉说丈夫的美好品德,尧同意让舜来辅政,舜果然有能力,辅佐尧二十年,没有一点差错。尧终于放心地退居二线,让舜来主掌中华。

舜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治水不利的鲧,任命鲧的儿子禹治水。这件事实在是荒谬,杀了人家的爹又让人家为自己工作,可能只有舜才做得到。

尧渐渐老去,终于决心让出全部权力给舜,可舜不干,一口气跑回虞。尧死后,其儿子丹朱继承共主之位,可不知什么原因,大家都倾向于舜来接替尧的位置。有时候发生纠纷,大家都跑到舜那里,让舜来裁决,丹朱这儿却门可罗雀。

舜知道后,仰天长叹说:“天命也。”于是回到中原,赶跑丹朱,自己继承了尧的位置。

这件事被后人称为“禅让”。尧的谦让成为后来中华人的特质,中国人含蓄内敛、谦虚谨慎的作风正源于此。

舜成为天下共主后,做了两件让中华人感动的事。

第一件事是扩大政府规模,职官的分工专责更加细致,官员以大家推荐的贤人为主,同时设置了世界上从没有出现过的官职——教化官。由于舜被老爹、老妈与老弟狠狠折磨过,所以他特别重视调节家庭关系,为此制定了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来孔子创建儒家,其为仁之本的“孝悌”在舜时代已经出现。从处理家庭关系直到治国平天下,这本是一体,“修齐治平”就成为中华读书人的唯一目标。这种中华伦理模式,正是从舜开始的。至此,个人道德就成了天理,一个人没有道德——基本的道德就是孝悌,纵然能力再强,也不会被认可。

第二件事则是慧眼识珠,任命大禹治水。世界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遭受过洪水的挑战,有些民族不能克服洪水,其文化便停止发展,如非洲、南洋群岛等地的民族;有些民族则克服了洪水,其文化一直向前。从这点而言,大禹成功治水,是中华民族最有功绩的人,无出其右。

中国人的性格塑造,与上古神话和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5、民族拯救者:大禹

禹的老爹鲧治水,用堵,哪里有水就堵哪里,尧当时不同意鲧治水,一方面是鲧很苛刻,另一方面是尧认为,鲧在逆天而行,违背了水永不停止流动的天意。尧时代,中华人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不会对老天俯首称臣,但敬畏天,希望做任何事都顺着天,顺着天地万物的规律,要有谦虚之心,可鲧没有,禹有。

禹治水,用疏的办法,他看透了水始终向下流的特质,就在洪水泛滥之地挖掘深沟,把水引入深沟,然后向东无限延长深沟,让水不停地向东流去,一直流进大海。

大禹不仅把洪水引走,他还要将洪水变害为利,在治水的过程中,他建立了排灌系统——沟洫制度,这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益处。

大禹治水,劳心劳力,废寝忘食。他带领各地的民工,拿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青铜器,跋山涉水地工作,指甲被磨秃,腿上的汗毛被磨光,手上脚上都是厚厚的茧子,他曾三次路过家门却没有进去看望妻儿,因过度劳累,大禹瘸了。天下人终于从百年的洪水中获得新生,他们为大禹这种“公而忘私”的行为所感佩,尊称他为“伟大的禹”。

大禹治水,可谓是专心致志,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这让人怀疑大禹冷血无情,但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家和国本就是一体,为国就是为家。如果国事非常急迫,那个人就要放弃家庭。如果国事没那么迫切,那个人就应该回归家庭。忠孝不能两全,可如果真心实意地忠于国家,就已经有了孝;真心实意地孝顺父母,家庭和睦,就已有了忠。简而言之,大禹没有孝家,却在孝天下。

治水成功后,大禹拄着拐杖去见舜,舜垂垂老矣,气若游丝地称赞大禹的功勋。大禹轻描淡写地说:“这并非我一人之力,而是天下人之力。况且,为天下苍生谋福利,也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舜感动得要命,要把天下共主的位置禅让给大禹。大禹把拐杖一扔,说:“这怎么可以,我治水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违家庭伦理,你以孝悌治国,我却违背孝悌,怎敢接受你的帝位。”

舜严肃地说道:“你是想玩许由那一套吗?”

许由是尧时代的一个贤人,隐居在深山老林中。尧在确定舜为接班人前,曾去找许由。他对许由说:“如果日月高挂天空,那么火把就成了多余的;如果天降大雨,那么就用不着人工浇灌。现在有您这样的高士,我还尸位素餐做什么呢?请您出来治理天下!”

许由说:“不敢,不敢。您治理天下已经很不错了,我再出来当共主,难道是为了博得名声?名声这玩意没有什么意义,我实在用不着。打个比方,就算一大片树林都归鹪鹩所有,它也不过在一根树枝上筑巢;就算一整条大河都归鼹鼠所有,它喝的水也不过充满它的小肚皮——我要那么大的名声干什么?您还是回去吧。就算厨师不做饭,尸祝(管祭祀的人)也不该代替他去准备酒菜呀!”

许由这段话,信息量很大,至少有中华人最喜欢的名言——“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还有个成语——“越俎代庖”。

大多数人认为,许由的确是世外高人,不想做天下共主,不想拥有权力。其实,许由是聪明人,尧在位时,生产力水平很低,经济不发达,加上洪水泛滥,老百姓和天下共主过的都是苦日子。天下共主不但要和老百姓过同样的苦日子,还要殚精竭虑为天下人谋生,这种工作,可不是一般人想做的。

即使是大禹将洪水治好了,当时的天下共主也得不到多少实惠,所以舜以为大禹是想推卸责任。大禹马上就反驳舜:“我是那样的人吗?如果是那样的人,我治理洪水做什么?”

舜欣然接受大禹的反驳,把天下共主的位置交给他,自己则到处游玩去了。正是因为有尧、舜、禹这样肯为民服务,肯承担责任的人,才有了今天的中华。在艰难困苦面前,中华人从不退缩、屈服,如大禹一样,勇敢地抗争,敏捷地处理,这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一:不屈服,不退缩,与困难死磕到底。

舜把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就此成为中华之主,禅让制也就此停止,因为洪水过后,农业复苏,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但一直在进步,大禹发现,做天下共主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忘了尧舜以来的初心,不再将帝位禅让给别人,而是传给自己家族的人。

大禹的儿子启,就此建立取代黄帝王朝的家天下——夏王朝。

尧舜时代是公天下,大禹将其变成家天下。这正是后来儒家系统提倡“尧舜之道”而不提倡“尧舜禹之道”的根本所在。尧舜之道就是谦让和孝悌,大禹之道则是变国为家,虽然是历史必然,但在儒家人看来,大禹的心性显然比尧、舜狭窄了很多。

现在,我们将中华人的创世纪做一个总结,或者说,从盘古到大禹,中华人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心法,这套心法将主宰中华的命运。

中国人的性格塑造,与上古神话和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6、十六字心法

尧把帝位交给舜时,庄严地将手放在舜的头顶问:“治理天下难吗?”

舜回答:“不难。”

尧再问:“那治理什么难?”

舜回答:“人心。”

尧称赞道:“你说的对,人心最难治理。我现在送你十六字心法,你记住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舜把帝位传给大禹时,也庄严地把手放在禹的头顶问:“治水难吗?”

大禹回答:“只要治好人心,就不难。”

舜欣喜地道:“你是好小子,深谙此道。我现在传你十六字心法,你记住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大禹请教。

舜说:“人心就是人欲,人随时都有欲望,所以会随时做出一些违背道义的事,这就是人心很危险诡谲。至于道心,则是一颗没有得失、没有名利的心,大家如果都有这样的心,汇聚成一体,就是道心,是大道。道心就是我们做善人之心,但如你所知,实在太难了。如何做到大家都具备这种心呢?关键就在领导人的心,领导人要以身作则,谨慎地选择对的事,能敏锐地举一反三。”

大禹问:“‘允执厥中’是什么意思?”

舜回答:“就是要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就是知行合一。”

大禹说:“这太简单了,我只需要守中——知行合一。”

舜说:“没错。”

从此,“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成为中华思想的源泉,之后的孔子,尤其是孟子、老子、庄子,还有后来被同化的印度佛教,谈论任何事,都从“心”开始。

“心”,就此成为中国思想的灵魂。中国人认为,人生在世,所处理的关系有四种:与天的关系、与物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与己的关系。

无论是哪种关系,都应该从“心”开始。与己、与人、与物、与天都要做到“和”。人心固然是危险的,也正因为它危险,所以外在的物(比如制度)根本无法束缚它,能束缚它的只能是“心”。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中国人修身处世,先从自己心上做起,而不是到心外去找各种办法。

“允执厥中”,听上去很简单,不过是把握一个度,可做起来就太难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都在通向“允执厥中”的路上奔驰,从不停歇。而且,一旦做不到,我们不会怨天尤人,只会责怪自己“人心惟危”,希望能在“心”上修炼,知行合一,达到“道心”的最高境界。

尧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是“让”——禅让,它使我们中华人永远保持礼让的风度;舜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则是“孝”——伦理,一让一孝,为我们中华人定型、定性;而大禹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则是顽强不屈,敢与天抗争,但方法绝不是违背天意,而是顺势而为。

“尧舜禹”并称,是因为一脉相承,其所承的就是从心出发,知行合一。尧知道舜贤能,就把位置禅让,这就是知行合一;舜知道大禹能治水,就委以重任,这也是知行合一;大禹知道治水艰难,但为了苍生利益,仍义无反顾地去治水,这也是知行合一。

什么是知行合一,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所以大禹去世前,不再禅让,而是把天下交给儿子启。因为在大禹看来,这就是件正确的事。

——本文内容节选自——

5000年中国史,

归根结底其实是一部知行合一实践史。

读史不仅要明智,更要明心见性。

标签: 性格塑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