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谈》观点丨青春期心理问题多为焦虑抑郁 终身服药小概率

心理健康 44 0

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官方发布的消息称,事件中的高二学生曾出现自我否定、多虑的言论,并在聊天中提到过“一跃解千愁”。那么,如何发现、预防孩子的心理问题呢?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王芳在最新一期新京报《健谈》直播栏目中表示,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发生心理疾病的表现也会有差异。

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为焦虑和抑郁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如果出现语言发育落后、社交障碍等,则要判断其是否为孤独症;当孩子进入学龄期且处于青春期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为多动症和抽动症,主要表现为孩子过分活跃、好动以及注意力下降等。”王芳介绍,青春期孩子临床常见的心理疾病为焦虑和抑郁,青春期之后,随着孩子大脑逐渐发育成熟,疾病谱系不会有太多变化。

王芳指出,如果青春期孩子表现出无缘无故的心烦,不愿与人沟通,与父母、老师、同学发生顶撞甚至肢体冲突时,应考虑孩子是否出现了情绪问题。当孩子情绪累积到一定阶段,开始出现抽烟、饮酒、手机成瘾、网络依赖等表现时,应考虑孩子是否已经达到疾病诊断。

孩子心理问题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

“以抑郁症为例,每个确诊为抑郁症的孩子其致病因素也各不相同。总体来看,抑郁症作为疾病会有一些生物学因素,不少科研数据表明,此类孩子可能存在大脑功能发育以及脑内神经发育不足的情况。”王芳说。

王芳表示,从社会心理因素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孩子可能会承受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从家庭环境角度来看,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没有发生变化并出现沟通问题,会一定程度上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且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留守儿童等问题也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在学习方面,如果孩子成绩出现下滑且自己不能及时调整时,心理压力的过大也会使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药物治疗并不意味着需要终身服用

“从某些角度来讲,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增强孩子的心理抵抗力,可以降低孩子发生心理疾病的可能性。”王芳认为,培养孩子调节情绪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包容和帮助等都可以对孩子可能发生的心理疾病进行一定程度的预防。

对于家长们对儿童心理疾病治疗存在的误区,王芳解释称,并非所有治疗都需要服药,药物治疗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非药物治疗的手段,包括心理辅导、人际关系疗法、沙盘治疗等。对于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孩子,家长也不必过度担心,因为所有的药物均已在临床上历经考验,不会发生家长所担心的严重副作用。“尽管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可能需要服药半年或一年),并不意味着孩子需要终身服药。”王芳说。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危卓

来源:新京报网

标签: 青春期心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